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規(guī)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1 22:12

  本文關鍵詞: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規(guī)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研究目的大腸息肉(colorectal polyps)是大腸黏膜隆起性改變,可發(fā)于大腸任何部位,其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瀉、粘液便、便秘等。大腸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是目前公認的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大腸息肉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大腸息肉的中醫(yī)病名,現在無統一認識,可根據其臨床表現歸為“便血”、“泄瀉”、“腹痛”、“ve瘕”等范疇。中醫(yī)體質學說與大腸息肉有一定關系,體質的差異決定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臨床中對于大腸息肉與中醫(yī)體質的關系方面的研究比較少。本研究對276名大腸息肉患者進行一般資料、流行病學及中醫(yī)體質學調查,了解該病的中醫(yī)體質學分布規(guī)律,對其相關性進行統計分析,從而辨識大腸息肉的易發(fā)體質類型及腺瘤性息肉的危險因素,對大腸息肉的臨床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預防復發(fā)及癌變提供臨床依據。研究方法在廣泛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專家意見,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包括1、中醫(yī)體質測評表:以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在2009年正式頒布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為依據,收集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門診、病房或內鏡中心診斷為大腸息肉的患者,對其進行中醫(yī)體質學判定;2、一般資料及流行病學資料: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吸煙史、飲酒史、大腸息肉病史、結腸癌病史、膽囊疾病病史、家族史、精神心理狀態(tài)、飲食嗜好及大便性狀等資料。3、結腸鏡及病理診斷報告,統計大腸息肉的數目、位置、山田分型、大小及病理類型。4、分型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對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腺瘤性息肉的危險因素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其相關性。研究結果1、基本資料:本研究共收集大腸息肉患者276例,男性患者166例,女性患者110例。大腸息肉患者平均年齡57.47±11.09歲;大腸息肉患者平均體重指數24.73±3.44,屬于超重范圍;整體體重指數以正常及超重所占比例最多,達80.4%。腺瘤性息肉152例,非腺瘤性息肉124例。單發(fā)息肉137例,多發(fā)息肉139例,兩者各占約50%。2、內鏡結果:大腸息肉的多發(fā)位置為乙狀結腸、橫結腸和直腸,以左半結腸為主。息肉大小以d≤0.5cm,0.5cmd≤1.0cm最為常見。性別、息肉數目、大便不爽、山田分型與腺瘤性息肉的發(fā)生有明顯相關性。腺瘤性息肉的多見于男性。多發(fā)息肉、山田Ⅲ、Ⅳ型、大便不爽多見于腺瘤性息肉。3、體質分布:大腸息肉組體質類型分布規(guī)律為:痰濕質(27.2%)濕熱質(25.9%)陽虛質(24.1%)氣郁質(17.2%)平和質(16.3%)陰虛質(12.9%)氣虛質(12.5%)血瘀證(8.2%)特稟質(0.4%);痰濕質、濕熱質和陽虛質約占總體的77.2%。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體質分布基本相同。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腺瘤性息肉的影響因素大小為息肉數目大便不爽性別。研究結論1、大腸息肉的主要體質類型為痰濕質、濕熱質和陽虛質,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體質分布基本相同。2、腺瘤性息肉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為:性別、息肉數目、山田分型、大便不爽癥狀。
【關鍵詞】:大腸息肉 調查研究 危險因素 腺瘤性息肉 中醫(yī)體質學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273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符號說明10-11
  •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11-28
  • 綜述一 大腸息肉臨床研究分析11-18
  • 1 流行病學11
  • 2 病因與發(fā)病機制11
  • 3 形態(tài)學分類11
  • 4 病理分型11-12
  • 5 與大腸癌的關系12
  • 6 與其它疾病的關系12-13
  • 7 診斷與治療13
  • 8 中醫(yī)對于大腸息肉的認識13-16
  • 參考文獻16-18
  • 綜述二 中醫(yī)體質學形成發(fā)展及其與消化系統疾病關系探索18-28
  • 1 體質類型的分類基礎18
  • 2 體質學說的發(fā)展18-20
  • 2.1 體質學說的發(fā)展歷史沿革18-19
  • 2.2 現代醫(yī)學對于體質的認識19
  • 2.3 國外關于體質學說的認識19-20
  • 3 中醫(yī)體質學的基本特點20
  • 4 中醫(yī)體質學說與消化疾病的關系20-24
  • 4.1 體質學說與肝臟疾病的關系20-22
  • 4.2 體質學說與胃食管反流病的關系22
  • 4.3 體質學說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22-23
  • 4.4 體質學說與腸易激綜合征的關系23
  • 4.5 體質學說與功能性便秘的關系23-24
  • 4.6 體質學說與大腸息肉的關系24
  • 5 體質學說對臨床診療的意義24-25
  • 參考文獻25-28
  • 前言28-30
  •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30-59
  • 臨床資料30-54
  • 1 資料與方法30-32
  • 1.1 一般資料30
  • 1.2 病例選擇標準30
  • 1.3 中醫(yī)體質學分類標準30-31
  • 1.4 調查方法31
  • 1.5 觀察指標31-32
  • 1.6 數據處理過程32
  • 1.7 統計處理32
  • 1.8 質量控制32
  • 2 調查結果32-54
  • 2.1 基本資料33-46
  • 2.2 內鏡診斷報告結果46-50
  • 2.3 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規(guī)律50-52
  • 2.4 腺瘤性息肉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52-54
  • 討論54-59
  • 1 大腸息肉臨床研究現狀54-55
  • 1.1 西醫(yī)對于大腸息肉的認識54-55
  • 1.2 中醫(yī)對于大腸息肉的認識55
  • 2 中醫(yī)體質學研究現狀55-56
  • 2.1 體質學說的形成與發(fā)展55
  • 2.2 中醫(yī)體質學的基本特點55
  • 2.3 中醫(yī)體質學說與大腸息肉的關系55-56
  • 3 結果分析56-58
  • 3.1 基本資料分析56-57
  • 3.2 內鏡結果分析57
  • 3.3 大腸息肉患者體質分布57-58
  • 4 研究結果對于臨床大腸息肉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的意義58-59
  • 結語59-60
  • 存在問題與不足60-61
  • 參考文獻61-62
  • 附錄62-71
  • 致謝71-72
  •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72-73
  • 個人簡歷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景成;王海燕;劉海臻;;208例大腸息肉患者診療結果分析[J];首都醫(yī)藥;2008年14期

2 韓玲;;86例大腸息肉患者復發(fā)性和中醫(yī)證侯分布規(guī)律[J];宜春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竹建強;李巧菊;趙紅;;經腸鏡高頻電切治療大腸息肉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12年05期

4 管映君;;72例經內鏡下切除大腸息肉患者的護理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2年34期

5 劉福建;185例大腸息肉患者的臨床表現、內鏡下及組織學特點[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魏建威;徐叢榮;鄭登滋;陳友;;大腸息肉患者胸苷激酶檢測結果的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年07期

7 劉添文;陳延;;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證型特點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0年07期

8 鐘霞 ,于皆平,羅和生,冉宗學;成人全大腸鏡用于兒童便血的診治體會[J];中國綜合臨床;2002年07期

9 簡燕婷,王立生,孫勇,潘令嘉,周殿元;大腸癌及大腸息肉患者腸道膜菌群的分析[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0年04期

10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于春月;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2 閆思蒙;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體質與證候類型及其關系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王英;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證型分布規(guī)律及與血脂水平的關系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大腸息肉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規(guī)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01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001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3b0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