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康法對慢性低灌注大鼠認知功能及胼胝體內(nèi)XIAP、Smac蛋白表達的影響
【學位單位】: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245
【部分圖文】:
圖 1 各組大鼠逃避潛伏期結果比較(注:與假手術組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O5;與針刺康復組比較#P<0.05)3.1.2 空間探索試驗結果造模后的 Morris 水迷宮測試結果顯示:實驗個體原平臺搜索次數(shù)減手術組與假手術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 Morri迷宮測試結果顯示:針刺組、康復組及針刺組較造模后平均跨越原平臺數(shù)增多,與假手術組及模型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針康組的 Morris 水迷宮平均跨越原平臺次數(shù)最多。(見表 2,圖 2)表 2 各組大鼠穿越原平臺區(qū)次數(shù)比較(n=5,s)( X±S )各組大鼠穿越原平臺區(qū)次數(shù)組別 造模前 治療前 治療后
圖 2 各組大鼠治療各時間點搜索原平臺次數(shù)結果比較(注: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O5;與針刺組比較#P<0.05)3.2 HE 染色觀察胼胝體的結果假手術組大鼠的胼胝體未發(fā)現(xiàn)病理學變化;模型組大鼠腦組到:腦組織萎縮,顯微鏡下觀察到胼胝體部疏松變性、纖維排列胝體可見明顯的空泡樣的改變,皮質(zhì)下出現(xiàn)軟化灶等病理性改變;康復組和針康組腦白質(zhì)神經(jīng)纖維排列較緊密,胼胝體部有空泡樣積較小等病理學改變,與模型組相比差異明顯;針康組神經(jīng)纖維規(guī)則,胼胝體部有空泡樣改變但面積較針刺組、康復組小,與針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圖 3)
康復組 針康組圖 3 各組大鼠胼胝體形態(tài)學改3.3 XIAP、smac 蛋白檢測結果各組實驗結果均可見 XIAP 蛋白表達,其中,模手術組(P<0.05);其他各治療組表達水平高于?到M表達水平高于針刺組及康復組(P<0.05)。見各組實驗結果均可見 Smac 蛋白表達,其中,模手術組(P<0.05);其他各治療組表達水平低于?到M表達水平低于針刺組及康復組(P<0.05)。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永山;張玉龍;程海云;李曉光;熊坤林;;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后腦白質(zhì)損傷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6年01期
2 李虹霖;李默;王玉玨;程為平;;頭穴叢刺對阿爾茲海默患者膽堿能系統(tǒng)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5年11期
3 宋艷;趙國楨;趙百孝;嵇波;汪德生;張鶴;毛穎秋;張平;許詠思;劉亞莉;路雅雯;戴健;李瑩輝;;不同時機介入電針對模擬失重大鼠肝臟HSP 70、MDA、SOD和GSH-PX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5年05期
4 朱路文;唐強;李季;趙彬;陳慧杰;;針康法對腦缺血大鼠腦組織VEGF、LN表達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5年10期
5 姚朝輝;李莉華;李嵐;;4-苯基丁酸對慢性腦低灌注后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及機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年09期
6 韓麗;趙百孝;劉銅華;劉平;胡海;楊佳;蔡虹;朱茂祥;楊陟華;潘秀頡;白樺;王磊;劉鈞天;黃暢;劉耀盟;哈略;;不同濃度艾煙干預對大鼠肺臟及血清SOD、MDA表達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5年07期
7 盛環(huán)良;常誠;;大黃改善認知功能研究進展[J];世界中醫(yī)藥;2015年06期
8 楊艷春;朱路文;唐強;;針刺結合現(xiàn)代康復治療腦卒中的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15年06期
9 張玲;張嵐;;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年13期
10 王富明;張亞敏;孫華;徐虹;陳素輝;楊楊;;針刺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不同時間點血清SOD和MDA表達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5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越;針灸治療老年期癡呆的古代文獻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2 吳崢嶸;白質(zhì)疏松對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4年
3 周海純;針康法對大鼠腦梗死后內(nèi)源性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遷移分化影響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10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81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