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絡放血對急性期伴耳后疼痛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03-16 21:01
本文關鍵詞:刺絡放血對急性期伴耳后疼痛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觀察早期刺絡放血干預對急性期伴耳后疼痛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并進一步明確早期針灸干預對于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臨床療效,為優(yōu)化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診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jù)。方法病例選取我院針灸科及神經內科就診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發(fā)病3天內伴耳后疼痛患者。收集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發(fā)病急性期內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治療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翳風、牽正穴刺絡放血治療,隔日治療1次,急性期后即停止;對照組僅予以藥物治療;謴推趦山M采取相同的針刺方案,隔日1次,痊愈即停止。通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評價治療耳后疼痛的止痛效果,并記錄疼痛消失時的天數(shù);使用療效指數(shù)比較兩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結果1、刺絡放血治療后耳后疼痛即刻VAS評分較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胗0.05);治療后20minVAS評分較前下降,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兩組耳后疼痛消失時間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縮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砌.01)。2、組內比較:兩組發(fā)病7天后H-B評分較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個月后H-B評分及FDI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方面,兩組均較治療前改善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個月后FDI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組間比較:兩組發(fā)病7天后H-B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個月后H-B評分及FDI軀體功能評分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1個月后FDI社會功能評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個月后FDI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兩組發(fā)病1個月后療效比較,治療組愈顯率、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兩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治愈天數(shù)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縮短,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1、早期刺絡放血對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急性期伴耳后疼痛療效顯著,能更快緩解耳后疼痛的癥狀,進而縮短面神經受壓時間,促進面神經功能更快恢復。2、急性期介入針灸干預對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更顯著,且縮短治療時間,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刺絡放血 耳后疼痛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246.6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臨床資料11-14
- 1. 研究對象11-12
- 1.1 病例來源11
- 1.2 診斷標準11
- 1.3 納入標準11
- 1.4 排除標準11
- 1.5 中止及剔除標準11-12
- 2. 研究方法12-14
- 2.1 樣本量12
- 2.2 隨機分組12
- 2.3 治療方法12-13
- 2.4 觀察指標13
- 2.5 療效標準13
- 2.6 統(tǒng)計學處理13
- 2.7 質量控制13-14
- 研究結果14-20
- 1. 臨床研究完成情況14
- 2. 兩組基線情況比較14-15
- 2.1 兩組年齡和病程情況比較14
- 2.2 兩組性別情況比較14
- 2.3 兩組面神經麻痹分級情況比較14-15
- 2.4 兩組治療前耳后疼痛VAS評分比較15
- 2.5 兩組治療前H-B量表評分和FDI量表評分比較15
- 3. 兩組耳后疼痛療效比較15-17
- 3.1 刺絡放血治療前、后耳后疼痛VAS評分比較15-16
- 3.2 兩組耳后疼痛消失天數(shù)比較16-17
- 4. 兩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療效比較17-19
- 4.1 兩組治療前、后H-B評分比較17
- 4.2 兩組治療前、后FDI評分比較17-18
- 4.3 兩組1個月后療效比較18
- 4.4 兩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治愈天數(shù)比較18-19
- 5. 不良反應分析19-20
- 討論20-26
-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認識20
- 1.1 概念20
- 1.2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20
- 1.3 臨床表現(xiàn)20
- 2. 祖國醫(yī)學對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認識20-21
- 2.1 病名研究20
- 2.2 病因病機20-21
- 3.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伴耳后疼痛現(xiàn)象的認識21-22
- 3.1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與耳后疼痛的關系21
- 3.2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伴耳后疼痛的治療21-22
- 4. 治療理論依據(jù)22-24
- 4.1 針灸介入時機22
- 4.2 刺絡放血療法22
- 4.3 穴位選擇22-23
- 4.4 藥物治療23
- 4.5 評價指標23-24
- 5. 結果評價24-25
- 6. 不足與展望25-26
- 結論26-27
- 參考文獻27-29
- 附錄29-33
- 致謝33-34
- 文獻綜述34-38
- 參考文獻36-38
- 作者簡歷3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乃揚;;針刺治療幾例熱證的體會[J];江西中醫(yī)藥;1986年06期
2 張金濤;馮玲莉;;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86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函授;1988年03期
3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彬彬;刺絡放血對急性期伴耳后疼痛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2 張翠萍;周圍性面癱耳后疼痛與針刺預后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3 張超;刺絡拔罐加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耳后疼痛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刺絡放血對急性期伴耳后疼痛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22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522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