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人相應”到“西藥中用”
[Abstract]:Dialectical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t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being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level of "heaven" such as cells and molecules. Thus,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lso a step forward to the micro-lev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gradually integrated the knowledge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ha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local lesions from the pathophysiological aspect. The combin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treating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present. It is one of the innovativ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modern times. In order to better combine the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ferred to as "the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above-mentioned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method is used to treat some critical diseases. It has achieved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作者單位】: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
【基金】:山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研課題(No.201601021)~~
【分類號】:R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兆捚;天人相應的原理內容及其價值旨要[J];中醫(yī)函授通訊;2000年01期
2 郭蕾;天人相應論的思想文化基礎[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喬之龍,郭蕾;天人相應的生物學規(guī)律探源[J];中醫(yī)藥學刊;2004年10期
4 劉煥蘭;談博;;天人相應理論的發(fā)展及其意義[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5 張安富;周天寒;;從疾病的產(chǎn)生和診斷及防治探討天人相應的地位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年20期
6 黃輝;;天人相應[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年10期
7 季紅燕;“天人相應”理論的臨床運用[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3年S1期
8 王宏偉;;天人相應健康觀[J];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2013年12期
9 溪流;;“天人相應”與祖國醫(yī)學[J];健康大視野;2006年03期
10 陳震霖;天人相應理論探討[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安富;周天寒;;從疾病的產(chǎn)生和診斷及防治探討天人相應的地位及意義[A];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周醒之;;中醫(yī)學關于“天人相應”觀點的合理性[A];中醫(yī)藥學術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陳文棠;黃龍崗;;“天人相應”與反饋[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醫(yī)學物理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一次醫(yī)療設備科學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王振海;王蕾;;應該將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表述為天人相應[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二屆全國內經(jīng)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5 王慧峰;;六經(jīng)氣化學說的天人相應觀[A];全國第二十次仲景學說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孫文斌;;陳炳銀老先生用驃藥經(jīng)驗[A];首屆“之江中醫(yī)藥論壇”暨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許良;;淺論中醫(yī)天人相應理論對失眠癥康復預防的臨床指導意義[A];睡眠研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第四屆全國中醫(yī)睡眠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許良;;淺論中醫(yī)天人相應理論對失眠癥康復預防的臨床指導意義[A];2006年中國睡眠研究會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9 朱艷;;基于天人相應論痹證[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六屆全國風濕病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張淼;王彤;;試論中醫(yī)“天人相應”理論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的運用[A];2011年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東浩;談“天人相應”[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2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眼科 楊光;正確看待“天人相應”[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3 任秀玲;“天人相應”的內涵[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4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養(yǎng)生康復科主任 張國璽 整理 王久紅;天人相應 個性用膳[N];健康報;2010年
5 郭教禮;論中醫(yī)辨病論治的發(fā)展階段[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6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張吉;天人統(tǒng)一觀是《內經(jīng)》理論核心思想(上)[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1年
7 劉安太 李衛(wèi)紅;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亟待發(fā)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8 劉燕玲;“辨病論治”不能取代“辨證論治”[N];健康報;2003年
9 高靜;晚不吃姜利健康[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10 白 及;鄧鐵濤指出:“辨病論治”不能取代“辨證論治”[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郭蕾;中醫(yī)學天人相應論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2 王慧峰;六經(jīng)氣化學說天人相應觀的理論與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3 朱元潔;從方劑組成探討中醫(yī)之“辨病論治”[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蒲曉田;基于天人相應理論研究光照時間過長對小鼠神經(jīng)內分泌免疫網(wǎng)絡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2 史楠楠;“天人相應”理論的實驗研究冬夏變化對甲狀腺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3 于叢叢;《黃帝內經(jīng)》的天人相應理論及其對針刺治療的指導作用[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31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43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