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測多評法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一測多評法測定苦參中5種生物堿的含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子,通過校正因子計算其他組分的含量。
假設某樣品中含有i個組分
Wi/Ai=fi (i=1,2,…k,…,m)①
式中Ai為組分峰面積;Wi為組分濃度。
選取其中一組分k為內標,建立組分k與其他組分m之間的相對校正因子。
fkm=fk/fm=Wk×Am/Wm×Ak②
由此,可導出定量計算公式
Wm=Wk×Am/Wkm×Ak③
式中為Ak內標物峰面積,,Wk為內標物濃度。Am為其他組分m峰面積;Wm為其他組分m濃度
2 “一測多評”法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2.1 在生物堿類中藥成分中的應用
陳靜等利用一測多評法測定苦參中5種生物堿的含量,以苦參為研究對象,氧化苦參堿為對照,建立氧化苦參堿與槐果堿、苦參堿、氧化槐果堿、槐定堿的相對校正因子,并利用相對校正因子計算這四種成分的含量,同時采用外標法測定該5種生物堿的含量,結果顯示采用校正因子計算的含量值與外標法實測值之間沒有明顯差異,表明該法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吳珊珊等以黃柏為研究對象,主要成分小檗堿為對照,建立小檗堿與木蘭花堿、黃柏堿、藥根堿、巴馬汀的相對校正因子,并用該校正因子計算這四種成分的量,同時利用標準曲線法和一測多評法同時測定30批黃柏藥材和飲片中5種生物堿的量,結果顯示采用一測多評法計算的含量值與標準曲線實測值之間沒有明顯差異,表明一測多評法的準確性和可行性。陳曉斌等以熱痹消顆粒為研究對象,建立小檗堿與黃柏堿、藥根堿、巴馬汀的相對校正因子,并將該因子用于這 4 種生物堿的含量測定,同時采用外標法測定 4 種生物堿的含量,結果顯示一測多評法對不同的色譜柱和儀器的計算值與外標法實測值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2.2 在黃酮類中藥成分中的應用
朱晶晶等以黃芩藥材中典型成分黃芩苷、漢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為指標,在一定的線性范圍內,建立黃芩苷與后3種成分間的相對校正因子,并測定黃芩苷的含量,用該校正因子測定其他3個成分的含量,同時采用外標法測定27批藥材中該4種成分的含量,結果顯示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現(xiàn)性良好,該藥材中采用校正因子計算的值與外標法實測值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許晶晶等建立以橙皮苷為對照品的相對校正因子方法,測定薄荷藥材中橙皮苷、香葉木苷、香蜂草苷、蒙花苷4種主要成分的含量,同時采用外標法測定薄荷藥材中4種成分的含量,并通過SPSS17.0軟件分析一測多評法測定值與外標法的實測值之間的差異性,驗證所建方法的準確性、適用性和重復性。
另有徐娜等[10][9][8][7][6][5][1,4]。 以芹菜籽中主要成分芹菜甲素、芹菜乙素和新蛇床內酯為指標,在一定范圍內,建立芹菜甲素與芹菜乙素、新蛇床內酯的校正因子,用該校正因子測定芹菜乙素和新蛇床內酯的含量,同時采用外標法測定 6 批不同批次中 3個成分的含量,結果顯示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現(xiàn)性良好,原料藥中采用校正因子計算的值與外標法實測值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2.3 在三萜皂苷類中藥成分中的應用
黃帥等[11]以柴胡皂苷a為對照品,建立藥材中該成分與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相對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計算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含量,同時用外標法測定藥材中3種成分的絕對含量,并通過對不同色譜系統(tǒng)、不同色譜柱和不同實驗室進行考察相差不大,表明重現(xiàn)性良好。以統(tǒng)計學t-檢驗法對相對校正因子的計算值與外標法實測值進行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為柴胡藥材的多指標質量評價及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朱晶晶等[12]以人參皂苷Rb1為內參物,建立了人參皂苷Rb1與其他8種皂苷(Rg1、Re、Rf、Rh1、Rc、Rb2、Rb3、Rd)間的紫外相對校正因子(RCF),通過對不同實驗室、不同色譜系統(tǒng)和不同色譜柱的考察偏差不大,表明重現(xiàn)性良好。含量測定結果與常規(guī)法進行t檢驗比較,結果可信。說明在定量用人參對照品缺乏的情況下,能通過一測多評法實現(xiàn)藥材多成分的同步含量測定。實現(xiàn)了只用一個對照品同時測定三七和人參中多個人參皂苷類成分的含量,實驗還證明對于紫外吸收特征相似的同類化合物開展一測多評研究是可行的。
本文關鍵詞:一測多評法測定苦參中5種生物堿的含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9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1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