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仙飲干預糖調節(jié)受損的臨床研究
本文選題:六仙飲 切入點:糖調節(jié)受損 出處:《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六仙飲”在飲食、運動(治療組)生活方式治療的基礎上對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胰島素(INS)、胰高血糖素(IRG)、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HOMA-IS)、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標以及中醫(yī)臨床癥狀積分干預前后變化,初步評價茶方“六仙飲”干預IGR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初步探討茶方“六仙飲”對IGR干預的作用機制。從而為中醫(yī)藥防治IGR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所有病例資料均來自開封市中醫(yī)院(河南省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診療中心)符合IGR(含iIFG、iIGT、iIFG+iIGT)納入標準的內分泌科門診病人。符合納入標準病例共63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1例、對照組32例。兩組病人均給予糖尿病基礎知識宣教,制定合理的飲食及運動治療處方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六仙飲,每日1劑,泡茶飲,頻服。治療3個月后,分別觀察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血脂等指標以及中醫(yī)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分析,并作為臨床療效的判斷指標。結果:1.兩組具有均衡可比性,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6.77%、84.4%,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治療后兩組間癥狀積分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癥候積分有明顯改善,組間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FPG、2hPG的水平,同組內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bA1c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INS治療后較治療前有所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兩組治療結束后,治療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PG,1h IRG,2h IRG,3h IRG,等都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PG、,1h IRG、2hIRG、3hIRG都較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兩組均可使HOMA-IR降低,兩組病人的HOMA-β,INS,HOMA-ISI,C-P等指標治療后較治療前有所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治療組INS、HOMA-β、HOMA-ISI較治療前升高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兩組治療后血脂水平明顯下降,同組內治療前后相比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結束后兩組間TC、TG下降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DL-C、LDL-C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降低血脂水平總體優(yōu)于對照組。6.安全性指標分析:治療組和對照組血、尿、糞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指標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所有病人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和過敏現(xiàn)象。結論:茶方“六仙飲”可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并能有效改善脂代謝紊亂,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有關。安全性指標顯示“六仙飲”無明顯毒副作用,療效確切。
[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 six immortal drinks " on IGR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 HbA1c ) , insulin ( INS ) , glucagon ( IRG ) ,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 BMI ) ,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 HDL - C ) ,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LDL - C ) ,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 HDL - C )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LDL - C )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Conclusion : The tea prescription " Liuxian Yin "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lood sugar of the patient , increase insulin sensitivity ,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pancreatic 尾 - cell .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ay be related to promoting insulin secretion , increasing insulin sensitivity ,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 and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pancreatic 尾 - cell . The safety index shows that " Liuxian drink " has no obvious toxic side effect and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2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麗靜;卞志偉;;80例肥胖及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的減重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年24期
2 秦偉鋒;石巖;;糖調節(jié)受損臨床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3 陳瑛英;;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討[J];中外婦兒健康;2011年07期
4 肖美芳;朱海萍;;葡萄糖調節(jié)受損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年07期
5 侯進;張向紅;陸鳳華;;某社區(qū)糖調節(jié)受損患病調查的方法與質量控制[J];上海醫(yī)藥;2014年08期
6 盧丹 ,韓立坤;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亞組分布狀態(tài)及臨床特點[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4年05期
7 楊瑞芬;糖調節(jié)受損的危害與干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年12期
8 吳振麗,丁慧榮;華工社區(qū)人群糖調節(jié)受損干預治療[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4年06期
9 吳振麗,丁慧榮;中北社區(qū)糖尿病及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流行病學調查與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5年05期
10 潘杰;解亞寧;付利;;老年糖調節(jié)受損不同轉歸者主觀幸福感比較研究[J];護理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偉平;項坤三;陳蕾;陸俊茜;包玉倩;楊明;吳元民;;上海地區(qū)中國人糖調節(jié)受損的類型分布及伴隨的代謝異常[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趙向彤;金勝鑫;潘優(yōu)津;;糖調節(jié)受損者血清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變化[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會議材料匯編[C];2006年
3 張進軍;樊闖;葉美英;鄧永安;楊海偉;張建軍;;老年葡萄糖調節(jié)受損患病率動態(tài)調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4 秦偉鋒;石巖;張文順;劉亮;;糖調節(jié)受損臨床研究進展[A];第十二屆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孫婉婉;劉宇;王天歌;李勉;徐佰慧;黃飛;楊枝;張婕;任晨曦;田曉光;徐敏;徐瑜;畢宇芳;;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糖化血紅蛋白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相關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6 張翼飛;李小英;洪潔;詹維偉;顧衛(wèi)瓊;楊義生;徐敏;寧光;;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中負荷后血糖升高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許萍;陸大江;;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的運動干預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8 滕云;;110例葡萄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調查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9 張寅飛;黃韻;陳曉鷗;管婭婭;劉奎;蘇玉霞;畢宇芳;應秀玲;;上海郊區(qū)糖調節(jié)受損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10 甄東戶;湯旭磊;傅松波;成建國;劉麗娟;趙楠;劉慧慧;;蘭州市城區(qū)4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及糖調節(jié)受損患病率調查[A];2012年甘肅省“食品安全與健康生活”學術年會論文集粹[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葉常生;何謂糖調節(jié)受損[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王寧 采訪整理;改善糖調節(jié)受損 控制血糖和糖脂代謝 染料木素 大豆甙元干預有效果?[N];中國食品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閆曉光;糖調節(jié)受損者的生活方式干預及血漿Visfatin與ADMA水平的關系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杰;老年糖調節(jié)受損者的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2 劉雯涓;津力達顆粒干預氣陰兩虛型糖調節(jié)受損者的療效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王雪;不同糖耐量人群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與胰島細胞功能及C反應蛋白水平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趙婷;糖調節(jié)受損對冠心病患者早期診斷及預后的價值[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尹麗花;加味越鞠丸治療糖調節(jié)受損(氣滯痰阻證)的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翟媛媛;二甲雙胍干預對乳腺癌伴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化療后血糖影響的臨床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7 陳丹丹;六仙飲干預糖調節(jié)受損的臨床研究[D];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8 王麗娟;糖調節(jié)受損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D];延安大學;2014年
9 王玲;社區(qū)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及對代謝的影響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田野;北歐式行走對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的運動干預效果[D];上海體育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1726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72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