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WI技術探討通督調神針刺預處理對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腦血流影響
本文關鍵詞:基于PWI技術探討通督調神針刺預處理對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腦血流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通督調神 預處理 缺血性小卒中 磁共振灌注成像 腦血流
【摘要】:目的:基于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技術探討通督調神針刺預處理對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腦血流的影響。方法:將5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隨機分成針刺組(28例)和藥物組(28例)。針刺組采用通督調神針刺預處理,主穴腰陽關、命門、至陽、神道、大椎、風府、百會等,每天針刺1次,每周7次。藥物組給予尼莫地平片,30 mg,每天晚上口服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28 d)。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并應用PWI技術觀察各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的變化。結果:治療4周后,針刺組和藥物組總有效率分別是89.3%和92.3%。兩組中醫(yī)證候評分分別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分值顯著降低(P0.01);治療后針刺組中醫(yī)證候評分與藥物組比較,分值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一組治療前后PWI各參數(rCBV、rCBF、rMTT、rTTP)結果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治療后針刺組PWI各參數(rCBV、rCBF、rMTT、rTTP)結果與藥物組比較,數值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督調神針刺預處理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對改善其腦血流灌注情況與藥物組療效相當,均能有效降低嚴重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
【作者單位】: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基金】: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1301042217) 安徽高?蒲袆(chuàng)新平臺建設項目(2015TD033)
【分類號】:R246.6
【正文快照】: 缺血性小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MIS)是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其神經功能缺損較輕,暫無明確統(tǒng)一定義。目前主要以Fischer等[1]提出的關于小卒中的定義為準,即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中NIHSS≤3分。由于MIS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鄭新杰;鄭丹丹;張須學;;燈盞花素聯(lián)合針刺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6年09期
2 鄭仕平;韓為;儲浩然;王穎;張玲;張國慶;朱玲玲;;通督調神針灸預處理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miRNA664及MMP9調控機制的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6年01期
3 徐靜紅;劉愛國;李永秋;吳秀玲;王麗英;畢會芹;盧寶全;;針刺介入對小卒中急性期患者3個月后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年24期
4 鄭仕平;韓為;儲浩然;王穎;張玲;朱玲玲;張國慶;崔倩倩;;通督調神針灸預處理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相關微小RNA調控機制的研究[J];針刺研究;2015年02期
5 王凡;劉婧;焦志華;詹松華;東貴榮;;針刺捻轉手法對腦出血家兔磁共振灌注加權成像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年07期
6 李向新;;小卒中后60天內復發(fā)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干預措施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年06期
7 俞年塘;韓為;張玲;朱玲玲;王清偉;張國慶;劉白云;;針刺預處理對卒中早期預警的研究[J];中國針灸;2013年11期
8 蔡藝靈;;正確認識并高度重視小卒中[J];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電子版);2013年01期
9 曹奕;李佩芳;陳幸生;;張道宗教授通督調神學術思想淺析[J];中國針灸;2006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四芳;韓為;儲浩然;王穎;柳剛;孫道東;張國慶;張玲;;基于PWI技術探討通督調神針刺預處理對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腦血流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年04期
2 楊麗紅;杜元灝;李晶;;電針對腦梗死大鼠腦血管內皮細胞Apelin-APJ系統(tǒng)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7年01期
3 蔣麗元;王學仲;鐘山;陳華德;;針刺百會穴對膜迷路積水模型大鼠耳蝸形態(tài)及水通道蛋白2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年12期
4 陸銀艷;劉泰;;針刺治療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年18期
5 曾子修;劉雪梅;張允嶺;;中醫(yī)藥對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MicroRNAs影響的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yī)藥;2016年07期
6 張宣;吳紅彥;李海龍;陳杰;馬春林;;microRNA表達對血管性癡呆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年14期
7 趙賢珍;;針刺加穴位貼敷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年33期
8 姚紅;倪光夏;;基于“治療性血管新生”理論探討針灸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J];吉林中醫(yī)藥;2016年05期
9 Philip V.Peplow;Bridget Martinez;;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using acupunct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6年04期
10 劉建浩;王凡;鮑春齡;東貴榮;;頭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對急性腦卒中療效的比較[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鳳英;曹錦江;李海華;谷福根;;中藥燈盞花素新制劑的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年16期
2 戴永武;陳煜森;;Peroxiredoxin觸發(fā)腦缺血后炎性反應的機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5年01期
3 顧美娟;王大力;;缺血性腦卒中預后風險述評[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年02期
4 李麗;;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神經烯醇化酶檢測在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年07期
5 蔡劍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評價[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年12期
6 周莉;;燈盞花素的心腦血管藥理及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3年06期
7 魏紹良;;自擬祛瘀血湯輔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年08期
8 徐建國;;兩種方案治療TIA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年05期
9 趙宇輝;孫忠人;鄒秋賢;石學敏;鐘建兵;張殿全;李海寧;;針灸預防中風的療效觀察[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年12期
10 童興劍;劉偉;;ABCD2評分法預測132例TIA患者的短期卒中風險[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年3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史曉紅;連建敏;竇社偉;閆峰山;;DWI和PWI在腦梗死中的聯(lián)合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年13期
2 ;[J];;年期
,本文編號:11574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15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