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STEM教育的態(tài)度量表的開發(fā)和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17 21:04
為了提高學生在STEM方面的興趣和相關能力,各國已經(jīng)在STEM教育計劃和項目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然而,這些投資收效甚微,正如每年傳播的持續(xù)報告所要求的那樣,需要更多的STEM投資和結果。開發(fā)一種能夠準確衡量學生對STEM教育的態(tài)度的工具對于基于STEM的項目至關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開發(fā)一種測量學生對STEM和STEM教育的態(tài)度水平的量表。關注為本采納模式,教育目標分類學和其他相關的理論被用作量表發(fā)展的靈感來源。筆者將選定的項目提交給由在STEM教育領域有一定經(jīng)驗的教師組成的教師小組,商討之后確定初步的研究項目。試點研究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克朗巴哈α程序對量表進行了改進并確定了學生態(tài)度的三個主成分——興趣、能力和價值。每個主成分的可靠性系數(shù)都很強,均在0.70以上。用學生焦點小組來陳述他們對項目的理解,以展示項目的清晰性和整體量表的溝通性。在已知組比較研究之前,運用綜合分析的結果對量表進行了修訂。已知組比較在一所基于STEM的中學進行,主成分分析和克朗巴哈α程序再次應用于已知組比較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使用兩個不同的自變量——年級(九年級和十一年級)和性別(男性和女性)比較兩個樣本。根據(jù)確定的...
【文章頁數(shù)】: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問題陳述
1.2 研究問題
1.3 研究目標
1.4 研究假設
1.5 研究范圍與局限
1.6 技術路線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的組織
1.9 總結
2 文獻綜述
2.1 術語的定義
2.2 STEM教育標準
2.2.1 科學教育標準
2.2.2 數(shù)學教育標準
2.2.3 技術教育標準
2.2.4 工程教育標準
2.2.5 STEM教育標準的啟示
2.3 STEM的實施研究
2.3.1 綜合數(shù)學,科學和技術——IMaST
2.3.2 項目引路——PLTW
2.3.3 工程設計——EbD
2.3.4 高技術高中——HTH
2.3.5 STEM實施研究的啟示
2.4 已有量表的研究近況
2.4.1 態(tài)度量表的研究近況
2.4.2 量表開發(fā)(編制)的研究近況
2.4.3 已有量表研究的啟示
2.5 理論基礎
2.5.1 態(tài)度的定義
2.5.2 關注為本采納模式
2.5.3 教育目標分類學
2.5.4 學生的態(tài)度類別
2.6 待測試的變量
2.6.1 年級
2.6.2 性別
2.7 總結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目標
3.2 研究假設
3.3 第一階段:量表開發(fā)
3.3.1 構建量表的維度
3.3.2 確定量表的項目
3.3.3 項目塊的制定
3.4 第二階段:試點研究
3.4.1 數(shù)據(jù)分析
3.4.2 焦點小組
3.4.3 項目分析
3.5 第三階段:已知組比較
3.5.1 數(shù)據(jù)分析
3.6 有效性
3.7 總結
4 數(shù)據(jù)分析
4.1 項目分析
4.2 克朗巴哈系數(shù)
4.3 獨立變量分析
4.3.1 年級
4.3.2 性別
4.4 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
4.5 總結
5 結論和展望
5.1 研究目標
5.2 關于假設的討論
5.3 展望
5.4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1 初始項目列表
附錄2
附錄3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75996
【文章頁數(shù)】: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問題陳述
1.2 研究問題
1.3 研究目標
1.4 研究假設
1.5 研究范圍與局限
1.6 技術路線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的組織
1.9 總結
2 文獻綜述
2.1 術語的定義
2.2 STEM教育標準
2.2.1 科學教育標準
2.2.2 數(shù)學教育標準
2.2.3 技術教育標準
2.2.4 工程教育標準
2.2.5 STEM教育標準的啟示
2.3 STEM的實施研究
2.3.1 綜合數(shù)學,科學和技術——IMaST
2.3.2 項目引路——PLTW
2.3.3 工程設計——EbD
2.3.4 高技術高中——HTH
2.3.5 STEM實施研究的啟示
2.4 已有量表的研究近況
2.4.1 態(tài)度量表的研究近況
2.4.2 量表開發(fā)(編制)的研究近況
2.4.3 已有量表研究的啟示
2.5 理論基礎
2.5.1 態(tài)度的定義
2.5.2 關注為本采納模式
2.5.3 教育目標分類學
2.5.4 學生的態(tài)度類別
2.6 待測試的變量
2.6.1 年級
2.6.2 性別
2.7 總結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目標
3.2 研究假設
3.3 第一階段:量表開發(fā)
3.3.1 構建量表的維度
3.3.2 確定量表的項目
3.3.3 項目塊的制定
3.4 第二階段:試點研究
3.4.1 數(shù)據(jù)分析
3.4.2 焦點小組
3.4.3 項目分析
3.5 第三階段:已知組比較
3.5.1 數(shù)據(jù)分析
3.6 有效性
3.7 總結
4 數(shù)據(jù)分析
4.1 項目分析
4.2 克朗巴哈系數(shù)
4.3 獨立變量分析
4.3.1 年級
4.3.2 性別
4.4 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
4.5 總結
5 結論和展望
5.1 研究目標
5.2 關于假設的討論
5.3 展望
5.4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1 初始項目列表
附錄2
附錄3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75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397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