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植物查爾酮異構酶和查爾酮合酶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6 07:07
蕨類植物是最原始的維管束植物,可分為5個門,現存最多的一類是真蕨門,真蕨門可以分為厚囊蕨、原始薄囊蕨和薄囊蕨三個綱。為了適應陸生環(huán)境以及抵御環(huán)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脅迫,蕨類植物體內產生了豐富多樣的次生代謝產物,主要包括黃酮類、萜類和生物堿類等。黃酮類化合物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著多種功能,同時黃酮類化合物可以作為膳食補充劑而且具有廣泛的藥理學活性。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起始于苯丙氨酸,苯丙氨酸依次經過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輕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輔酶A連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4CL)的催化最終形成對香豆酰輔酶A(p-coumaryol-CoA)。然后,1分子的p-coumaryol-CoA與 3 分子的malonyl-CoA在查爾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的催化下形成柚皮素查爾酮。隨后,查爾酮異構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將柚皮素查爾酮分子內立體特異性環(huán)化形成(...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4?CHS的反應機理??.
物的合成前體,此類型的酶為維管植物所共有;與I型CHI相比,n型CHI對??底物的選擇性更廣,不僅具有I型cm的功能,還可催化6'-脫氧查爾酮(異甘??草素)生成5-脫氧黃燒酮(甘草素)(圖1.5),該類酶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因??此,豆科植物中包含了?2種類型的CHI家族[92],本實驗室前期工作中從幾種苔??類植物及江南卷柏中首次發(fā)現了?n型CHI,并通過體外酶活結合體內轉擬南芥??分析證明了其具備了?II型CHI的活性[93],更新了前人對II型CHI只特異性的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認識。此外,CHI在植物內的基因表達水平也直接影響類黃酮??的代謝,例如在CHI基因缺失的玉米中,由于查爾酮在體內的大量積累,使玉??米粒呈現異常的古銅色在荸薺中可作為啟動控制因子,使新鮮切開的荸薺顏??色變黃[95];將矮牽牛中編碼的CHI基因轉入番茄中,由于蘆丁的大量積累,使??轉基因番茄的果皮中黃酮醇的含量明顯增加[96]。此外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分子和5個氨基酸,它們之間在結合域中心的底部形成1個氫鍵網狀結構,表現??在水分子和(25>柚皮素中的酮羰基之間形成的氫鍵。??從CHI的蛋白晶體結構中看,在酶的活性位點的背面存在1個水分子,位??于(2分柚皮素與Tyrl06之間,根據這個水分子所在位置Jez等人推測了一種可??能的反應機理[89]:在溶液中查爾酮的2'-氧離子(pKa?7-8)自發(fā)形成[1Q5]。當底物??查爾酮和CHI結合時,帶負電荷的氧利用邁克爾加成反應進攻a,P?-不飽和雙鍵,??此時在活性位點的背面被酪氨酸激活水分子,可以作為一種通用酸能夠穩(wěn)定烯醇??中間體。隨后發(fā)生分子內烯醇到酮的互變異構反應生成終產物柚皮素(圖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萜類生物合成相關酶類及其編碼基因的研究進展[J]. 陳建,趙德剛. 分子植物育種. 2004(06)
本文編號:3571988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4?CHS的反應機理??.
物的合成前體,此類型的酶為維管植物所共有;與I型CHI相比,n型CHI對??底物的選擇性更廣,不僅具有I型cm的功能,還可催化6'-脫氧查爾酮(異甘??草素)生成5-脫氧黃燒酮(甘草素)(圖1.5),該類酶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因??此,豆科植物中包含了?2種類型的CHI家族[92],本實驗室前期工作中從幾種苔??類植物及江南卷柏中首次發(fā)現了?n型CHI,并通過體外酶活結合體內轉擬南芥??分析證明了其具備了?II型CHI的活性[93],更新了前人對II型CHI只特異性的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認識。此外,CHI在植物內的基因表達水平也直接影響類黃酮??的代謝,例如在CHI基因缺失的玉米中,由于查爾酮在體內的大量積累,使玉??米粒呈現異常的古銅色在荸薺中可作為啟動控制因子,使新鮮切開的荸薺顏??色變黃[95];將矮牽牛中編碼的CHI基因轉入番茄中,由于蘆丁的大量積累,使??轉基因番茄的果皮中黃酮醇的含量明顯增加[96]。此外
?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分子和5個氨基酸,它們之間在結合域中心的底部形成1個氫鍵網狀結構,表現??在水分子和(25>柚皮素中的酮羰基之間形成的氫鍵。??從CHI的蛋白晶體結構中看,在酶的活性位點的背面存在1個水分子,位??于(2分柚皮素與Tyrl06之間,根據這個水分子所在位置Jez等人推測了一種可??能的反應機理[89]:在溶液中查爾酮的2'-氧離子(pKa?7-8)自發(fā)形成[1Q5]。當底物??查爾酮和CHI結合時,帶負電荷的氧利用邁克爾加成反應進攻a,P?-不飽和雙鍵,??此時在活性位點的背面被酪氨酸激活水分子,可以作為一種通用酸能夠穩(wěn)定烯醇??中間體。隨后發(fā)生分子內烯醇到酮的互變異構反應生成終產物柚皮素(圖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萜類生物合成相關酶類及其編碼基因的研究進展[J]. 陳建,趙德剛. 分子植物育種. 2004(06)
本文編號:3571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35719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