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譜-電霧式檢測法測定甘草中4種有效成分的含量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19:42
目的建立甘草藥材高效液相色譜-電霧式檢測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or,CAD)含量測定方法,測定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異甘草苷及甘草酸4種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 18色譜柱(4.6 mm×250 mm,5μm)進行分離,以乙腈-0.05%甲酸水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流速為1 mL/min;進樣量為10μL;柱溫:35℃;電霧式檢測器檢測,霧化器溫度為40℃。結果芹糖甘草苷進樣量在0.039 21~0.588 15μg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線性關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試驗為97.3%,RSD為1.28%(n=6);甘草苷進樣量在0.034 29~0.857 20μg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線性關系良好(r=0.999 0),平均回收率試驗為98.4%,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86%(n=6);芹糖異甘草苷進樣量在0.032 19~0.643 82μg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線性關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試驗為98.9%,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77%(n=6);甘草酸進樣量在0.169 37~2.540 61μg范圍...
【文章來源】:安徽醫(yī)藥. 2020,24(07)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甘草藥材HPLC和CAD檢測器檢測試驗結果:A回收率試驗—供試品溶液色圖譜(CAD檢測器);B供試品溶液色圖譜(CAD檢測器);C供試品溶液色圖譜(HPLC-UV);D混合對照品溶液色譜圖(CAD檢測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甘草黃酮抗氧化及免疫活性[J]. 張福欣,宋佳烜,劉曉東,單虎.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19(06)
[2]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張耀峰.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9(09)
[3]HPLC-CAD法同時測定風濕定片中7種活性成分的含量[J]. 侯愛榮,邢曄忠,吳雪松. 中國藥房. 2018(23)
[4]甘草的研究概況[J]. 馬鴻雁,鄧雨嬌,馬倩,王靜宜,許潤春. 中藥與臨床. 2018(01)
[5]電噴霧檢測器在藥物HPLC分析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進展[J]. 李心怡,蔣運斌,馬逾英. 中國藥房. 2017(15)
[6]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王兵,王亞新,趙紅燕,宗巖,徐俊杰. 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 2013(03)
[7]HPLC-電霧式檢測器的應用[J]. 劉路,高旋,楊永健. 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 2012(03)
[8]甘草次酸抗腫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高振北,康瀟,許傳蓮. 中國中藥雜志. 2011(22)
[9]甘草次酸誘導U266細胞凋亡及對Survivin表達的影響[J]. 徐淑梅,周蕾,劉卓剛,陳博,李旸.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1(03)
[10]甘草酸的藥理機制研究進展[J]. 徐立昌,鄭淑玲,張偉東,李魁興. 中外醫(yī)療. 2009(26)
博士論文
[1]甘草多糖對大鼠骨關節(jié)炎軟骨細胞糖胺多糖合成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 汪巍.武漢大學 2012
[2]甘草黃酮的分離鑒定、藥效及其指紋圖譜研究[D]. 崔永明.華中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46977
【文章來源】:安徽醫(yī)藥. 2020,24(07)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甘草藥材HPLC和CAD檢測器檢測試驗結果:A回收率試驗—供試品溶液色圖譜(CAD檢測器);B供試品溶液色圖譜(CAD檢測器);C供試品溶液色圖譜(HPLC-UV);D混合對照品溶液色譜圖(CAD檢測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甘草黃酮抗氧化及免疫活性[J]. 張福欣,宋佳烜,劉曉東,單虎.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19(06)
[2]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張耀峰.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9(09)
[3]HPLC-CAD法同時測定風濕定片中7種活性成分的含量[J]. 侯愛榮,邢曄忠,吳雪松. 中國藥房. 2018(23)
[4]甘草的研究概況[J]. 馬鴻雁,鄧雨嬌,馬倩,王靜宜,許潤春. 中藥與臨床. 2018(01)
[5]電噴霧檢測器在藥物HPLC分析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進展[J]. 李心怡,蔣運斌,馬逾英. 中國藥房. 2017(15)
[6]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王兵,王亞新,趙紅燕,宗巖,徐俊杰. 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 2013(03)
[7]HPLC-電霧式檢測器的應用[J]. 劉路,高旋,楊永健. 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 2012(03)
[8]甘草次酸抗腫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高振北,康瀟,許傳蓮. 中國中藥雜志. 2011(22)
[9]甘草次酸誘導U266細胞凋亡及對Survivin表達的影響[J]. 徐淑梅,周蕾,劉卓剛,陳博,李旸.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1(03)
[10]甘草酸的藥理機制研究進展[J]. 徐立昌,鄭淑玲,張偉東,李魁興. 中外醫(yī)療. 2009(26)
博士論文
[1]甘草多糖對大鼠骨關節(jié)炎軟骨細胞糖胺多糖合成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 汪巍.武漢大學 2012
[2]甘草黃酮的分離鑒定、藥效及其指紋圖譜研究[D]. 崔永明.華中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46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35469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