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化學成分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17:52
苦楝皮(Meliae Cortex)為苦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根皮和樹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苦楝皮作為驅蟲藥被收入其中。多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苦楝皮中化學成分十分多樣,除驅蟲外許多其他藥理作用也被證實。本課題對苦楝皮75%乙醇提取物的化學成分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利用硅膠柱色譜、凝膠柱色譜和半制備高效液相色譜等分離純化手段,同時采用堿水解等方法得到次生產物(次級苷)。共鑒定了22個化合物,其中從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并鑒定了19個化合物,分別為:toosendansin A(1),toosendansin D(2),7α-benzoyl-12α-O-methylvolkensin(3),7α-tigloyloxyl-12α-O-methylvolkensin(4),1a-benzoyloxy-3a,7adihydroxy-12a-ethoxynimbolinin(5),1a-tigloyloxy-3a,7a-dihydroxy-12β-ethoxynimbolinin(6),1α-benzoyloxy-3α-acetoxyl-7α-hydroxyl-12β-...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縮略語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獻回顧
第一節(jié) 苦楝皮化學成分研究
1 化合物的編號及結構
2 化合物的結構解析
第二節(jié) 實驗部分
1 實驗儀器與材料
2 提取分離
3 皂苷的堿水解
4 糖基衍生化和氣相色譜分析
5 理化常數(shù)和波譜數(shù)據
第三節(jié) 抗腫瘤生物活性測試
1 實驗儀器與材料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果與討論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檸檬苦素類似物的生物活性和構效關系研究進展[J]. 韓學青,朱啟華,王少馳,徐云根. 藥學進展. 2015(10)
[2]白鮮屬檸檬苦素類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 白媛媛,唐文照,王曉靜. 藥學研究. 2013(08)
[3]苦楝皮化學成分研究[J]. 劉少超,白虹,唐文照,馬騰,姚慶強.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06)
[4]檸檬苦素的類型和結構[J]. 章洛汗,廖曉峰.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09(20)
[5]云南苦楝皮成分的分離鑒定及其對豬蛔蟲成蟲及蟲卵的離體毒理研究[J]. 程瑋,肖嘯,嚴達偉,沈學文.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08(10)
[6]苦楝皮的化學成分[J]. 張淏,李行諾,孫博航,高慧媛,吳立軍.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2008(07)
[7]薄層分離-分光光度法測定楝科植物中三萜皂苷含量[J]. 王昌祿,欒穎,陳志強,夏廉法.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8(14)
[8]Two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from 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J]. Wei Ming ZHU1,2, Hong Ping HE1, Song WANG1, Guo Ying ZUO1, Xiao Jiang HAO1* 1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2(03)
[9]Minor Phenolic Constituents of Chinaberry-tree (Melia azedarach)[J]. 李石生. 中草藥. 2000(02)
[10]苦楝樹皮化學成分的研究[J]. 楊光忠,陳玉,張世璉,朱正方.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 1998(04)
本文編號:3179795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縮略語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獻回顧
第一節(jié) 苦楝皮化學成分研究
1 化合物的編號及結構
2 化合物的結構解析
第二節(jié) 實驗部分
1 實驗儀器與材料
2 提取分離
3 皂苷的堿水解
4 糖基衍生化和氣相色譜分析
5 理化常數(shù)和波譜數(shù)據
第三節(jié) 抗腫瘤生物活性測試
1 實驗儀器與材料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果與討論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檸檬苦素類似物的生物活性和構效關系研究進展[J]. 韓學青,朱啟華,王少馳,徐云根. 藥學進展. 2015(10)
[2]白鮮屬檸檬苦素類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 白媛媛,唐文照,王曉靜. 藥學研究. 2013(08)
[3]苦楝皮化學成分研究[J]. 劉少超,白虹,唐文照,馬騰,姚慶強.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06)
[4]檸檬苦素的類型和結構[J]. 章洛汗,廖曉峰.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09(20)
[5]云南苦楝皮成分的分離鑒定及其對豬蛔蟲成蟲及蟲卵的離體毒理研究[J]. 程瑋,肖嘯,嚴達偉,沈學文.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08(10)
[6]苦楝皮的化學成分[J]. 張淏,李行諾,孫博航,高慧媛,吳立軍.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2008(07)
[7]薄層分離-分光光度法測定楝科植物中三萜皂苷含量[J]. 王昌祿,欒穎,陳志強,夏廉法.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8(14)
[8]Two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from 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J]. Wei Ming ZHU1,2, Hong Ping HE1, Song WANG1, Guo Ying ZUO1, Xiao Jiang HAO1* 1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2(03)
[9]Minor Phenolic Constituents of Chinaberry-tree (Melia azedarach)[J]. 李石生. 中草藥. 2000(02)
[10]苦楝樹皮化學成分的研究[J]. 楊光忠,陳玉,張世璉,朱正方.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 1998(04)
本文編號:31797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317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