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桂梔助眠方在食蟹猴體內藥動學研究
【部分圖文】:
根據標準曲線的線性范圍,選擇各個化合物高、中、低3個質量濃度,加入空白血漿制成相應質量濃度的血漿樣品,每個濃度6份。按照“2.6”項下的處理方法進行,同一質量濃度每隔1 h測1次,測定3次,進行日內精密度計算;每隔1天測定1次,連續(xù)測定3 d,進行日間精密度計算。測得日內精密度RSD小于10%,日間精密度RSD小于13%,準確度在86.9%~108.6%,符合生物樣品分析要求。2.7.4 回收率與基質效應
桂梔助眠方由肉桂和梔子兩味藥食同源的藥材組成,其中梔子是君藥,肉桂為反佐藥。梔子具有清心除煩之功,其有效成分梔子苷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肉桂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之功,其揮發(fā)油中的桂皮醛具有鎮(zhèn)靜作用。二者配伍可用于輔助治療心腎不交、心火偏亢所致的失眠癥[5-6]。非人靈長類動物由于其生理學和生物進化方面與人類最為相似,所得各項指標優(yōu)于嚙齒類動物模型(如SD大鼠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目前已經成為藥物研究常用的動物模型[13]。本實驗選擇雄性食蟹猴為動物模型,分別ig給藥肉桂、梔子、桂梔助眠方,分析比較組方配伍前后各主要成分在血漿中的藥動學行為。結果表明:與肉桂、梔子單味給藥組相比,桂梔助眠方中肉桂酸的藥物最大血藥濃度(Cmax)、曲線下面積(AUC0~t)顯著升高;同時半衰期(t1/2)明顯減小,表明配伍后促進了肉桂酸的吸收并快速從體內消除。由4-甲氧基肉桂酸的藥時曲線及藥動學參數可以看出,配伍后該化合物的半衰期(t1/2)顯著降低,而血藥濃度達峰時間(tmax)明顯延長,表明配伍后桂梔助眠方中該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減慢,同時促進了該化合物的體內消除,其他參數無明顯變化。相比肉桂酸及4-甲氧基肉桂酸,肉桂中香豆素的變化較大,除了t1/2、MRT0~t降低以外,tmax、AUC0~t、Cmax均升高,表明配伍前后該化合物的變化較大。與桂梔助眠方相比,配伍后梔子中的梔子苷AUC0~t、Cmax、tmax均升高,表明配伍后促進了該化合物的吸收,但減緩了該化合物達到最大血藥濃度的時間。而對于京尼平,由其藥動學參數可知,配伍后降低了該化合物的吸收,減緩了tmax。配伍后,京尼平苷酸雖然AUC0~t及Cmax變化不大,但tmax顯著降低,表明配伍促進了該化合物的快速吸收。對于綠原酸,配伍后促進了該化合物的吸收以及從體內的排泄。以上分析表明桂梔助眠方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藥時曲線、藥動學參數均發(fā)生了改變,闡釋了該方配伍的科學內涵。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奚航獻;劉晨;劉京晶;張新鳳;斯金平;張磊;;鐵皮石斛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其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預測分析[J];中草藥;2020年11期
2 周秀娟;李燕芳;陳瑩;陳曉虎;瞿燕;任曉東;曾銳;;基于UPLC-Q Exactive四級桿-軌道阱液質聯用法快速建立清熱靈顆粒中潛在中藥質量標志物(Q-Marker)成分庫[J];中草藥;2017年01期
3 王亮;竇立雯;郭威;李曉宇;楊倩;吳曉文;孫蓉;;基于中藥傳統(tǒng)用法的毒性Q-Marker發(fā)現:以吳茱萸為例[J];中草藥;2017年06期
4 劉麗;張笑敏;許浚;張紀紅;張鐵軍;陳常青;劉昌孝;;吳茱萸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及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預測分析[J];中草藥;2020年10期
5 張鐵軍;許浚;申秀萍;韓彥琪;胡金芳;張洪兵;龔蘇曉;劉昌孝;;基于中藥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元胡止痛滴丸的“性-效-物”三元關系和作用機制研究[J];中草藥;2016年13期
6 侯小濤;郝二偉;秦健峰;韋金銳;焦楊;易湘茜;黃麗貞;謝金玲;羅花;張笮晦;林瑜;鄧家剛;張鐵軍;;肉桂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預測分析[J];中草藥;2018年01期
7 孫蓉;李曉宇;王亮;徐男;呂莉莉;;基于“效-毒”相關的Q-marker合理辨識與科學控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16年08期
8 夏金鑫;梅茜;郭爽;嚴國俊;王巧晗;季德;趙曉莉;陸兔林;毛春芹;;基于指紋圖譜和網絡藥理學對當歸四逆湯中桂枝的Q-marker預測分析[J];中草藥;2020年10期
9 楊飛霞;王玉;夏鵬飛;楊蕊菁;王玉霞;張建;樊秦;趙磊;;秦艽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及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預測分析[J];中草藥;2020年10期
10 戴榮華,宋宗華,鞠濤,畢開順;滋腎丸中肉桂酸在大鼠體內的測定及藥動學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宋曼銅;龍井茶質量評價方法和相關成分藥動學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12年
2 龔小紅;基于整合藥動學/藥效學方法研究大黃附子配伍治療陽虛便秘的增效減毒作用[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3 黃熙;川芎制劑的證治藥動學:科學證據、機理及其與心血管效應的關系[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志茹;丹參活血化瘀的生物學機制及基于Q-marker的質量控制研究[D];廣東藥科大學;2019年
2 王佳豪;五味子藥材的質量標志物(Q-Marker)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
3 馮承陽;基于膽汁酸成分的體外培育牛黃質量標準和藥動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4 李秀竹;肉桂精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離和抑菌機理研究[D];海南大學;2018年
5 楊寬;肉桂酸類衍生物的結構修飾及活性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9年
6 楊笑;分散液相微萃取新方法的建立及其對中藥樣品肉桂酸類衍生物分析的應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付永慧;咽炎片質量控制方法及藥動學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9年
8 楊秋霞;中藥肉桂化學成分的研究[D];廣東藥科大學;2017年
9 閔曼;香豆素類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廣東藥科大學;2017年
10 丁旭東;香豆素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65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86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