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點中成藥品種專利分析及對我國中藥現(xiàn)代化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0-10-25 19:54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推薦的中成藥進行專利申請情況分析,梳理重點藥物技術發(fā)展脈絡和專利布局特點,以期助力中醫(yī)藥生產企業(yè)的研發(fā)和知識產權保護,為之提供借鑒和參考。
【部分圖文】:
由于中藥成分復雜,質量控制是其難點,鑒于國家對中藥注射制劑安全監(jiān)管的強化,濟民可信非常注重中藥質量控制的研究,布局了涉及檢測方法、質控的專利(ZL201210385232.4、CN201510906926.1、ZL201510907241.9、CN201810692594.5、CN201810706031.7、CN201811133437.7、CN201811409118.4、CN201910746665.X)。由上述濟民可信的申請,不難發(fā)現(xiàn)濟民可信針對醒腦靜的研發(fā)一直沒有間斷,有別于化合物專利布局的特點,醒腦靜中藥劑型的布局重點在其劑型,換而言之,劑型改進是其研發(fā)重點。濟民可信不斷借助新型技術,有針對性地對劑型持續(xù)改進,除注射劑外,還衍生出了片劑、乳劑、膠囊劑、滴心丸制劑、透皮吸收劑、凝膠劑等,每一次劑型的改進均是針對已有劑型的缺陷,在已有劑型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劑型領域構筑了完備的專利池,并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有效延長了專利的生命周期。同時依賴于檢測技術的進步,其對醒腦靜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發(fā)也在持續(xù)。
藿香正氣原是古方,后人針對藿香正氣的研發(fā)至今沒有間斷,尤其是在劑型領域,開發(fā)了膠囊劑、口服液、丸劑、顆粒劑、片劑等。但是天士力另辟蹊徑,于2003年申請了一項發(fā)明名稱為“藿香正氣滴丸的制備方法及其用途”的專利ZL03145667.7,首先布局了產品專利、制備方法和用途(包括治療SARS),此后,天士力將藿香正氣滴丸的制劑的輔料進行改進,完善了輔料的選擇,并進一步完善了制備方法,申請了專利ZL200310107284.6、ZL200410071868.7、ZL200510013640.7、WO2017045609A1。至此,天士力基本完成了藿香正氣滴丸的核心專利保護,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針對古方改進的中藥劑型的核心專利布局依然集中在劑型產品、制備方法、用途三個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天士力在中藥古方的研發(fā)上特別具有國際視野,鑒于知名古方在國外有著較多的受眾,為開辟國際市場,針對目標國對輔料的要求,天士力不斷探索輔料的可用廣度,開發(fā)出適合國外市場安全要求的輔料,并改進制備方法,以此為依托對個別申請進行了國際布局。鑒于藿香正氣滴丸中成分復雜,因此其質量控制是難點和重點,直接關系藥物的安全。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中藥藥物安全性的重視日益提高。天士力在2013年藿香正氣滴丸上市的前后,申請了藿香正氣滴丸中相關成分質量控制檢測的方法專利(ZL201110269071.8、ZL201210024320.1、ZL201210044437.6、ZL201210311026.9、CN201410707809.8),此時,天士力對藿香正氣滴丸外圍專利的布局也趨于完善。綜上,雖然天士力在質量控制方面的專利布局比重較大,但是可以看出天士力針對古方改進的中藥制劑布局集中在新開發(fā)的劑型產品、劑型制備方法上,并以此為核心布局外圍專利,特別是天士力在古方新劑型專利布局上的國際視野難能可貴,值得借鑒。
而疏風解毒膠囊具有祛風清熱、解毒利咽功效,適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風熱癥,2009年上市后,同年在抗擊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被列為診療首選中成藥,隨后在2013年入選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涉及疏風解毒膠囊的專利見圖4。疏風解毒膠囊中藥方源于民間祖?zhèn)髅胤,疏風解毒膠囊最早的申請見于2005年,由北京羚銳偉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率先申請,后其專利權轉讓給了安徽濟人藥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濟人),該申請為一種涉及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專利ZL200510117119.8,其主要涉及產品、劑型、制備方法以及用于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隨后,安徽濟人全面推進了疏風解毒膠囊的專利布局,申請了第二用途的申請CN201810047427.5(細菌性前列腺炎)、ZL201710449157.6(肝損傷)、CN201510595229.9(膿毒癥合并急性肺損傷),質量控制的申請ZL201410582318.5、ZL201410583418.X、CN201810047427.5、CN201910546826.0。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濟人藥業(yè)有關疏風解毒膠囊的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ZL200510117119.8)曾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55886
【部分圖文】:
由于中藥成分復雜,質量控制是其難點,鑒于國家對中藥注射制劑安全監(jiān)管的強化,濟民可信非常注重中藥質量控制的研究,布局了涉及檢測方法、質控的專利(ZL201210385232.4、CN201510906926.1、ZL201510907241.9、CN201810692594.5、CN201810706031.7、CN201811133437.7、CN201811409118.4、CN201910746665.X)。由上述濟民可信的申請,不難發(fā)現(xiàn)濟民可信針對醒腦靜的研發(fā)一直沒有間斷,有別于化合物專利布局的特點,醒腦靜中藥劑型的布局重點在其劑型,換而言之,劑型改進是其研發(fā)重點。濟民可信不斷借助新型技術,有針對性地對劑型持續(xù)改進,除注射劑外,還衍生出了片劑、乳劑、膠囊劑、滴心丸制劑、透皮吸收劑、凝膠劑等,每一次劑型的改進均是針對已有劑型的缺陷,在已有劑型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劑型領域構筑了完備的專利池,并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有效延長了專利的生命周期。同時依賴于檢測技術的進步,其對醒腦靜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發(fā)也在持續(xù)。
藿香正氣原是古方,后人針對藿香正氣的研發(fā)至今沒有間斷,尤其是在劑型領域,開發(fā)了膠囊劑、口服液、丸劑、顆粒劑、片劑等。但是天士力另辟蹊徑,于2003年申請了一項發(fā)明名稱為“藿香正氣滴丸的制備方法及其用途”的專利ZL03145667.7,首先布局了產品專利、制備方法和用途(包括治療SARS),此后,天士力將藿香正氣滴丸的制劑的輔料進行改進,完善了輔料的選擇,并進一步完善了制備方法,申請了專利ZL200310107284.6、ZL200410071868.7、ZL200510013640.7、WO2017045609A1。至此,天士力基本完成了藿香正氣滴丸的核心專利保護,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針對古方改進的中藥劑型的核心專利布局依然集中在劑型產品、制備方法、用途三個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天士力在中藥古方的研發(fā)上特別具有國際視野,鑒于知名古方在國外有著較多的受眾,為開辟國際市場,針對目標國對輔料的要求,天士力不斷探索輔料的可用廣度,開發(fā)出適合國外市場安全要求的輔料,并改進制備方法,以此為依托對個別申請進行了國際布局。鑒于藿香正氣滴丸中成分復雜,因此其質量控制是難點和重點,直接關系藥物的安全。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中藥藥物安全性的重視日益提高。天士力在2013年藿香正氣滴丸上市的前后,申請了藿香正氣滴丸中相關成分質量控制檢測的方法專利(ZL201110269071.8、ZL201210024320.1、ZL201210044437.6、ZL201210311026.9、CN201410707809.8),此時,天士力對藿香正氣滴丸外圍專利的布局也趨于完善。綜上,雖然天士力在質量控制方面的專利布局比重較大,但是可以看出天士力針對古方改進的中藥制劑布局集中在新開發(fā)的劑型產品、劑型制備方法上,并以此為核心布局外圍專利,特別是天士力在古方新劑型專利布局上的國際視野難能可貴,值得借鑒。
而疏風解毒膠囊具有祛風清熱、解毒利咽功效,適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風熱癥,2009年上市后,同年在抗擊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被列為診療首選中成藥,隨后在2013年入選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涉及疏風解毒膠囊的專利見圖4。疏風解毒膠囊中藥方源于民間祖?zhèn)髅胤,疏風解毒膠囊最早的申請見于2005年,由北京羚銳偉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率先申請,后其專利權轉讓給了安徽濟人藥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濟人),該申請為一種涉及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專利ZL200510117119.8,其主要涉及產品、劑型、制備方法以及用于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隨后,安徽濟人全面推進了疏風解毒膠囊的專利布局,申請了第二用途的申請CN201810047427.5(細菌性前列腺炎)、ZL201710449157.6(肝損傷)、CN201510595229.9(膿毒癥合并急性肺損傷),質量控制的申請ZL201410582318.5、ZL201410583418.X、CN201810047427.5、CN201910546826.0。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濟人藥業(yè)有關疏風解毒膠囊的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ZL200510117119.8)曾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博;陳奕彤;李彩霞;;中國中藥產業(yè)專利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20年06期
2 李彩霞;劉爽;單美玉;;基于專利分析的吉林省中藥領域專利態(tài)勢研究[J];現(xiàn)代信息科技;2019年17期
3 陳丹丹;蘇珊珊;虞紅春;羅立;;抗阿爾茨海默病中藥中國專利分析[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9年01期
4 王博;李兵;宋微;魏闕;;中藥產業(yè)微波萃取技術專利分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年09期
5 辛雪;黃大智;;從專利分析角度比較中國和日本經典方劑的新藥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20年05期
6 吳鷺萍;;國內金線蓮專利分析[J];海峽藥學;2016年02期
7 張素娟;王彥峰;董潔;曹元;;全球梔子技術專利分析及創(chuàng)新趨勢研究——基于Innography平臺[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9年08期
8 張俐;佘麗娜;馬艷麗;;燈盞花栽培技術和原藥配伍相關專利信息分析[J];中草藥;2012年06期
9 辛雪;劉應梅;;從專利分析角度看中藥滴丸的新藥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8年14期
10 馬建霞;李娜;劉倩汝;;地黃相關藥物專利研發(fā)競爭態(tài)勢及啟示[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9年11期
本文編號:28558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85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