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參(Panax Ginseng)為五加科植物,是我國名貴的中藥材,其具有生津止渴、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常被用于滋補品。查閱文獻可得,人參具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皂苷類、多糖類是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其藥理學活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腦血管以及抗腫瘤方面。相對而言,人參的脂溶性成分研究較少,為了充分利用人參的有效成分,本文主要對人參倍半萜的抗腫瘤活性進行了系統(tǒng)性研究,并進一步闡述其相關(guān)作用機制,同時對5-氟尿嘧啶(5-FU)在抗腫瘤過程中引發(fā)的骨髓抑制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其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結(jié)果如下:(1)人參倍半萜對H_(22)荷瘤小鼠的抗腫瘤活性及機制研究以ICR級雄性小鼠建立H_(22)荷瘤小鼠模型,分別給藥14d后,眼球取血后脫臼處死,剝離腫瘤組織及各臟器并稱取質(zhì)量,計算抑瘤率及臟器指數(shù),檢測荷瘤小鼠血清中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尿素氮(BUN)等肝腎指標,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γ-干擾素(IFN-γ)、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3(IL-3)、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的水平,HE染色觀察脾臟組織以及腫瘤組織的病理學變化,western blot蛋白印跡法測定荷瘤小鼠腫瘤組織相關(guān)蛋白含量,通過上述結(jié)果分析人參倍半萜的抗腫瘤活性及其作用機制。通過測定荷瘤小鼠骨髓干細胞中轉(zhuǎn)化生長因子(TGF-β)、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4(IL-4)、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分析5-FU對荷瘤小鼠產(chǎn)生的骨髓抑制作用。結(jié)果表明:通過各項指標的觀察及對比可得出,人參倍半萜能夠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在高劑量組最高抑瘤率可達到65.92%,在5-FU與高劑量SPG聯(lián)合給藥組抑瘤率可達到83.70%,與模型組相比,給藥后荷瘤小鼠血清中AST,ALT,BUN及VEGF的水平明顯降低,但IL-2,IL-3,TNF-α和INF-γ的水平顯著升高;給藥組荷瘤小鼠可觀察到明顯的腫瘤細胞凋亡;通過western blot測定腫瘤組織蛋白水平可得,SPG的抗腫瘤作用可通過下調(diào)Bcl-2和VEGF蛋白的表達,以及調(diào)控P38MAPK蛋白通道來抑制腫瘤生長;與5-FU組相比,在聯(lián)合給藥組小鼠血清中TGF-β的水平明顯升高,改善了5-FU對荷瘤小鼠產(chǎn)生的骨髓抑制作用。結(jié)論:SPG對H_(22)荷瘤小鼠具有明顯的抗腫瘤活性,其與5-FU在抗腫瘤過程中的聯(lián)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同時降低了5-FU的骨髓抑制作用。其抗腫瘤作用機制可能與下調(diào)Bcl-2及VEGF的表達,以及調(diào)控P38MAPK蛋白通道有關(guān)。(2)人參倍半萜對S_(180)荷瘤小鼠的抗腫瘤活性及機制研究首先建立小鼠S_(180)荷瘤小鼠模型,通過測定荷瘤小鼠體重、抑瘤率及各臟器指數(shù),測定各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和血尿素氮(BUN)、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生長因子-α(TNF-α)和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HE染色觀察各組小鼠腫瘤組織病理學變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檢測腫瘤組織中抗細胞凋亡因子(Bcl-2)、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p38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p38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p-p38MAPK)蛋白的表達水平。并測定荷瘤小鼠骨髓血清細胞中轉(zhuǎn)化生長因子(TGF-β)、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4(IL-4)、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水平。綜合分析上述結(jié)果得出:隨著SPG劑量的升高,抑瘤率明顯升高,高劑量SPG組抑瘤率可達76.29%,5-FU與SPG聯(lián)合給藥組抑瘤率可達到85.92%。與模型組比較,低和高劑量SPG組以及聯(lián)合給藥組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的水平明顯升高,ALT、AST、BUN和VEGF水平明顯降低。HE染色,模型組細胞排列整齊緊密,可見大量細胞核,且生長狀態(tài)良好,低和高劑量SPG組腫瘤組織細胞核數(shù)量明顯減少,排列松散,聯(lián)合給藥組出現(xiàn)大面積腫瘤壞死區(qū)域。Western Blot分析得出,與模型組比較,聯(lián)合給藥組小鼠腫瘤組織中Bcl-2和VEGF蛋白表達水平明顯降低,p-p38MAPK水平明顯升高。在聯(lián)合給藥組小鼠血清中GM-CSF的水平明顯升高,改善了5-FU在抗腫瘤過程中的骨髓抑制作用。結(jié)論:SPG具有明顯的抗腫瘤活性,其與5-FU聯(lián)合使用在抗腫瘤過程中具有協(xié)同作用,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5-FU的骨髓抑制作用,其抗腫瘤作用可能是通過調(diào)節(jié)p38MAPK蛋白通道相關(guān)。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85.5
【圖文】:
圖 1.1:人參倍半萜對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響( x±s,n=8)Fig.1.1: Effects of SPG on immune organs of tumor-bearing mice( x±s,n=8)1.3.3 人參倍半萜對 H22荷瘤小鼠腫瘤質(zhì)量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腫瘤質(zhì)量的減少和抑制率表明了藥物的抗腫瘤作用。腫瘤抑制率作為指標通常用于評價抗腫瘤療效[83],腫瘤質(zhì)量越小,也就說明藥物對腫瘤的抑制作用越強。人參倍半萜對腫瘤的影響見表 1-3 和圖 1.2,與模型組比較,5-FU 組腫瘤質(zhì)量明顯降低(P<0.01),SPG 組和聯(lián)合給藥組荷瘤小鼠腫瘤質(zhì)量也明顯降低。與5-FU 組比較,低劑量 SPG 組腫瘤重量有明顯差異(P<0.05),高劑量 SPG 組腫瘤重量明顯下降(P<0.01)。隨著劑量的增加,SPG 組的腫瘤抑制率(TIR)指數(shù)增加。關(guān)于腫瘤重量,5-FU+SPG(2.5mg/kg)組與 5-FU 組無明顯差異,5-FU+SPG(10mg/kg)組腫瘤重量明顯低于 5-FU 組(P<0.01)。高劑量 SPG 組小鼠腫瘤抑制率接近 5-FU 組,可達到 65.92%,在高劑量 SPG 與 5-FU 聯(lián)合給藥組,最高抑瘤率可達到 83.70%,相對于 5-FU 組,抑瘤率提高了 14.82%。因此,

參倍半萜對荷瘤小鼠腫瘤生長的影響( x±s,n=8f SPG on growth of tumor in tumor-bearing mice( x±劑量(mg/kg) 腫瘤重量(g) 1.35±0.2720 0.42±0.10bb2.5 0.77±0.17bbcc10 0.46±0.06bb20+2.5 0.34±0.16bb20+10 0.22±0.08bbcc<0.05,bbP<0.01;與 5-FU 比較 c P<0.05,cc P<0.0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娟;李兆星;趙小芳;徐博;李林;張?zhí)m;李順祥;;水菖蒲倍半萜類成分的研究(Ⅱ)[J];中國中藥雜志;2017年04期
2 石皖陽;何偉;文光裕;楚建勤;李旭;江明;;萬壽菊精油成分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6期
3 郭啟雷;楊峻山;;旋覆花屬植物中倍半萜類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5年06期
4 鮑風;趙紅梅;盧昊;;阿魏倍半萜類對日本血吸蟲作用研究[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12年02期
5 張婷;杜冠華;陳若蕓;;旋覆花屬植物中倍半萜類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10年24期
6 張來賓;呂潔麗;;天然倍半萜類環(huán)氧化酶-2抑制劑研究進展[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7年02期
7 張慧;孫秀燕;鄭艷萍;;RP-HPLC法分離分析溫莪術(shù)油中6種倍半萜類成分[J];藥物分析雜志;2008年12期
8 陳國耀;趙紅梅;;阿魏倍半萜類對家鴨毛畢吸蟲肝臟卵肉芽腫的影響[J];水禽世界;2013年01期
9 黎雄;張玉峰;楊柳;馮怡;劉奕明;曾星;;腫節(jié)風倍半萜類化學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2011年11期
10 季艷艷;細全裂蒿中的倍半萜類成分[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擋擋;張莎莎;李圣坤;;手性倍半萜類天然產(chǎn)物Drimenal和Drimenol的合成及抑菌活性[A];中國化工學會農(nóng)藥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6年
2 唐于平;侯鵬飛;段金廒;宿樹蘭;劉漢清;;木香中一個新的倍半萜類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徑分析(英文)[A];全國第8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趙楠;楊國春;李達
本文編號:27234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72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