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某軍區(qū)2011年新兵訓練期間傷害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04 13:07

  本文關鍵詞:某軍區(qū)2011年新兵訓練期間傷害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新兵 傷害 發(fā)生率 影響因素


【摘要】:目的:描述新兵集訓期間軍事訓練傷和非訓練傷的發(fā)生率和分布特征,分析新兵集訓期間傷害發(fā)生的影響因素,為部隊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方法:隨機整群抽取2011年度某軍區(qū)來自不同訓練轄區(qū)的6個陸軍新兵營(連)的新兵作為調查對象,采用縱向研究搜集新兵訓練的3個月內傷害的發(fā)生信息,并采用現(xiàn)況調查獲得新兵其他相關暴露信息。對該軍區(qū)新兵集訓期間傷害發(fā)生率和分布特征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推斷,采用兩水平Poisson回歸分析新兵集訓期間傷害發(fā)生次數(shù)的影響因素,采用發(fā)生率比(incidence rate ratio, IRR)衡量各影響因素的作用大小。 結果:總共1389名入伍新兵進入調查,其中1298名男性,73名女性,還有18名新兵未填寫性別信息。該軍區(qū)2010年12月入伍新兵3個月集訓期間傷害發(fā)生率為9.4%,其中訓練傷發(fā)生率為7.4%,非訓練傷發(fā)生率為2.0%;訓練傷占79.2%,非訓練傷占20.8%。六個訓練地傷害發(fā)生率不全相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集訓開始第1周至第13周都有傷害發(fā)生,訓練傷在開訓后的第5至6周達到第一高峰,第9周達到第二小高峰;非訓練傷發(fā)生時間分布與訓練傷大致相同。傷害性質扭傷、拉傷、搓傷85人次,占65.4%;擦傷等淺表損傷14人次,占10.8%;過勞性損傷12人次,占9.2%;割傷、咬傷等開放性損傷5人次,占3.8%;骨折5人次、占3.8%;其他性質損傷6人次、占4.6%。傷害發(fā)生的部位以下肢最多,共80人次,占所有損傷的61.5%;其次為上肢損傷31人次,占23.8%。最常發(fā)生訓練傷的訓練科目為體能訓練,達55人次,占52.9%。104人次訓練傷中,由意外原因造成的傷害有60人次,占47.6%;其次為訓練負荷過大,共22人次,占17.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傷害組與非傷害組在家庭所在地、訓練量、內容掌握情況、熱身活動、訓練服、訓練鞋等6個方面存在統(tǒng)計學性差異(P0.05)。兩水平Poisson回歸顯示,來自城市(IRR=1.51;95%CI:1.02,2.22)和自己感覺訓練量過大(IRR=2.32;95%CI:1.46,3.70)的新兵發(fā)生傷害的風險明顯高于來自農村和自我訓練量尚可承受的新兵。 結論:該軍區(qū)2011年度陸軍新兵集訓期間傷害以訓練傷為主,非訓練傷占20%;損傷部位以下肢最多,訓練傷多發(fā)在體能訓練;來自城市和自覺訓練量過大的新兵是傷害發(fā)生的高危人群。新兵集訓期間,除了應關注訓練傷外,非訓練傷應該受到重視;新兵訓練強度應根據(jù)新兵個人情況予以適當改進,以避免不必要的訓練傷,應開展進一步探究造成體能訓練中傷害發(fā)生過高的原因。
【關鍵詞】:新兵 傷害 發(fā)生率 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8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12
  • 第二章 對象與方法12-16
  • 2.1 研究對象12
  • 2.2 調查方法12
  • 2.3 傷害定義12
  • 2.4 調查問卷12-14
  • 2.5 數(shù)據(jù)分析14-15
  • 2.6 質量控制15-16
  • 第三章 結果16-26
  • 3.1.樣本描述性分析16-21
  • 3.2 單因素分析21-24
  • 3.3 多因素分析24-26
  • 第四章 討論與分析26-32
  • 4.1 新兵集訓期間傷害的流行病學特點26-28
  • 4.2 新兵集訓期間傷害的影響因素分析28-31
  • 4.3 局限性31-32
  • 第五章 結論32-33
  • 參考文獻33-36
  • 附件136-43
  • 附件243-46
  • 綜述46-57
  • 參考文獻54-57
  • 致謝57-5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寧輝;;某部新兵基礎訓練期間軍事訓練傷的調查分析[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徐州鵬,汪斌和,吳雪松;某部新兵軍事訓練傷的流行病學調查[J];南京部隊醫(yī)藥;2002年02期

3 李富軍,孫長生,王波,李良壽,郝崇禮;新兵基礎訓練軍訓傷預防的主導措施[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4 徐玫,劉燕,李富軍,王波,張偉,吳寶軍;新兵初始運動能力對訓練傷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王運良;韓冰;田勇;尹紅蕾;李平;劉留賓;;抽煙與新兵訓練傷之間的關系[J];臨床醫(yī)學;2009年12期

6 李海;軍事訓練傷研究進展[J];海南醫(yī)學;2004年04期

7 王滿,白和平,鄧淑鳳,薛艷華,彭紹周,王學民,鄭風群;某部新兵結構與訓練傷的關系[J];河北醫(yī)藥;2001年10期

8 李求實,王升旭;刺五加總甙穴位貼敷抗睡眠剝奪作用的實驗研究[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9 李求實,王升旭;REM睡眠剝奪后大鼠腦組織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含量的變化[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2年03期

10 周宏鋒;康慧鑫;張玉新;黃德云;楊林;;軍事訓練傷與若干后天因素的關系[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文進;某特種部隊新兵下肢軍事訓練傷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2 楊揚;特種兵部隊軍事訓練傷的發(fā)生特點與預防對策[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5178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5178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790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