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變異性與急性高原反應評分關系初探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and (AMS) symptom score of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b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Methods 86 healthy male recruits of Han nationality were tested for short range HRV within 2 days from 560m plain and 3675m altitude to Tibet plateau. The AMS symptom score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same day after entering Tibet. According to the score,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basic no AMS group (49 cases) and the AMS group (37 cases). Result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mean normal RR interval in plain HRV of AMS group was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SD), low frequency (LF) of (SDNN), adjacent RR interval difference and the rMSSD,SDNN,LF, total power (TP), of rapid entry plateau. The decrease of 50ms percentage (PNN50) of the adjacent RR interv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AMS group (P0.05, P0.01), but the plain standardized high frequency (HFnu)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latter (P0.05). AMS symptom score and plain rMSSD,SDNN,). The changes of LF/HF and rMSSD,SDN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0.05),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in HFnu (P0.01). Conclusion the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is related to AMS, and the autonomic nerve activity is higher in plain, and the sympathetic nerve is dominant and the symptoms of AMS are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with strong stress respons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can be used to predict AMS. to some extent.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全軍心血管內科中心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全軍心血管內科中心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全軍心血管內科中心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全軍心血管內科中心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全軍心血管內科中心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全軍心血管內科中心
【基金】:第三軍醫(yī)大學軍事醫(yī)學預研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XJYY200305)~~
【分類號】:R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靜;陳新武;陳靜;;高壓靜電場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和血壓的影響[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漆升;;高血壓患者腹腔鏡手術CO_2氣腹過程中自主神經功能的變化[J];臨床醫(yī)學;2008年02期
3 張引國;魏潔;;低體溫與心率變異性和血壓變異性的關系[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7年10期
4 零達紅;凌佩瑩;;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變異性改變[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李繼芬,楊曙艷;PTCA術對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3年14期
6 于伊;柳茵;栗淑蘭;毛輝青;李琳;樊世明;梅峰;劉連軍;嚴鵬仲;任明;馬艷梅;;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及心率變異性分析[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6年01期
7 陸葆仁,莊永忠;心率變異性測定的臨床意義[J];南京軍醫(yī)學院學報;1994年03期
8 李長清,胡長林,董為偉;急性腦出血患者24小時心率變異性變化與動態(tài)心電圖異常[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2年03期
9 李迪俊;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率變異性分析[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李延軍;嚴洪;陳煒;張琳;張本慶;周前祥;;精神疲勞與運動疲勞狀態(tài)下心率變異性的不同特征(英文)[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寧穗;劉自兵;宋娜娜;李莉;曹銀祥;錢源;朱大年;沈霖霖;;不同腦區(qū)的OrexinA對心率變異性和心肺功能的影響[A];2008年神經內分泌暨神經免疫內分泌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王克強;劉雪紅;李川勇;;正常人深呼吸對心率變異性的影響[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李莉;謝晉湘;劉力生;;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患者心率變異性研究[A];中國睡眠研究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著匯編[C];2001年
4 安勇;李川勇;;心室除極與心率變異性關系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區(qū)晉禧;;心率變異性分析及其臨床應用[A];中國保健醫(yī)學研究會心臟學學會全國第一屆心臟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5年
6 隆敏;覃軍;黃嵐;田開新;于世勇;喻楊;;不同海拔健康青年男性心率變異性對比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7 蔣麗;張或;;心率變異性對MODS中心功能不全的預測作用[A];2000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8 張帆;李立帥;蔣雨平;吳國強;;頭高位傾斜時血壓和血壓變異性的變化[A];2005年上海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隋敏生;王良玉;張鈺;;高血壓病心率變異性與臨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關系[A];2005急診醫(yī)學學術研討會暨《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第四屆組稿會論文匯編[C];2005年
10 張銀生;趙海云;孫西戰(zhàn);顏培實;;音樂與生長豬心率變異性的時域頻域分析[A];第十屆全國家畜環(huán)境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正林 實習生 浦泓毅;高原特色產品市場廣闊[N];西藏日報;2007年
2 劉中元邋周贊輝 符信 楊曉剛;今年仍須征集進藏高原兵[N];南方日報;2007年
3 李超;軍旅記憶的詩意表達[N];文藝報;2008年
4 蒙文;高原的記憶[N];中國文化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牟永文 張曉明 伏開佑;打造高原優(yōu)勢產業(yè)[N];西藏日報;2003年
6 本報西部采訪組 邵春 王曉寧 洪一樹;高原之光[N];中國旅游報;2000年
7 楊少波;高原路上的精神跋涉[N];人民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郅振璞;讓激情在“生命禁區(qū)”燃燒[N];人民日報;2005年
9 陳敬恒;我國第一個高原自行車賽場通過驗收[N];云南日報;2001年
10 記者 呂雪莉、顏園園;人在高原如何睡好[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旭峰;心率變異性等多項生理指標對情緒穩(wěn)定性的評價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邵勇;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胎鼠心臟損傷及猝死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郭紅陽;山羊應激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的自主神經機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4 陳柯萍;心率變異性的臨床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7年
5 宋建鋼;阻塞性黃疸對動脈壓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6 周潔;噪音干擾下的混沌同步分析及支持向量機方法的應用[D];復旦大學;2008年
7 李程;心率變異性的非線性分析與模型仿真[D];復旦大學;2010年
8 周祁娜;交感神經介導的急性心房顫動的機制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朱利東;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與盆地和地貌記錄[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10 余斌;低氧及運動對骨骼肌中低氧誘導因子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斐;心率變異性分析在兒童房室傳導阻滯的臨床意義中的應用價值[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霍苗;低位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杜艷霞;疑核注射L-精氨酸和7-硝基吲哚對大鼠心率變異性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王昕曄;長春市公務人員心率變異性及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5 何勤;焦慮癥患者與正常人心率變異性的比較及腹式呼吸訓練對焦慮癥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春雪;射擊運動員生物反饋放松調節(jié)中的心率變異性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9年
7 白巖;血壓變異性和心率變異性的關聯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8 王廣蘭;傳統(tǒng)和精編健身氣功·易筋經對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及表面肌電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9 何琳;瑜伽基本動作對25-35歲女性健身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孫嬌;電刺激大鼠島葉對心率變異性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181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241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