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破片致兔胸部爆炸傷的實驗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chest explosive injury in rabbits caused by prefabricated fragment aluminium detonator, and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chest explosive injury.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6.9% immediately after injury. The main target organ of shock wave was lung. The incidence of fragment injury was 62.5%. It was mainly caused by cecum canal injury. It often combined with rib fracture and intercostal vascular injury, myocardial contusion, liver, spleen and gastrointestinal rupture. Conclusion Thoracic explosive injuries are complic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and are prone to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 predominantly caused by pulmonary failure (ARDS).
【作者單位】: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研究所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研究所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研究所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研究所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病理科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病理科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研究所
【分類號】:R82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震,李兵倉,王大田,張良潮;家兔胸部爆炸傷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李兵倉,張良潮,陳志強,劉魯岳,李曙光,楊志煥,劉江,孫忠良,谷春廣,王安,孫偉,徐國鑫;某榴彈致傷綿羊后的破片傷與沖擊傷[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9年06期
3 李兵倉,劉魯岳,陳志強,許川,凌峰,楊志煥,劉江,孫忠良,閻偉東,谷春廣,徐國鑫,孫偉;高能戰(zhàn)斗部致綿羊胸部傷的實驗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0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學祥,陳建明,蔣耀光,范士志,李天星,胡德耀,王如文;抑肽酶對實驗性兔肺挫傷保護機制的初步探討[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4年04期
2 李兵倉,張良潮,陳志強,劉魯岳,李曙光,劉江,孫忠良,谷春光,王安,孫偉,徐國鑫;榴彈爆炸時的綿羊胸部創(chuàng)傷[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8期
3 李兵倉,劉震,吳國萍,王麗麗,張良朝,陳志強,陳菁;胸部爆炸傷后血漿及肺組織中NO、TNF-α和IL-8的變化及L-NAME的作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10期
4 鐘代星;程慶書;朱常亮;趙亞超;施瓊;韓勇;;爆轟塔內胸部爆震傷模型建立及初期病理生理改變[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年19期
5 李兵倉;對坦克內乘員的受傷特點和早期救治進行研究的意義和途徑[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6 李兵倉;;現(xiàn)代火器傷研究概覽[J];臨床外科雜志;2007年11期
7 王宏坤;韓巖;易成剛;郭樹忠;;爆炸傷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0年12期
8 李兵倉,劉魯岳,陳志強,許川,凌峰,楊志煥,劉江,孫忠良,閻偉東,谷春廣,徐國鑫,孫偉;高能戰(zhàn)斗部致綿羊胸部傷的實驗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0年08期
9 李學擁;李金清;陳紹宗;李望舟;李躍軍;;豬皮膚軟組織爆炸傷動物模型的建立[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6年12期
10 王昭領,劉彥普,雷德林,白振西,周樹夏;點爆源爆炸傷模型建立及頜面部損傷特點[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侯曉彬;胸部爆炸傷致急性肺損傷的機理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張明;頜面部創(chuàng)傷合并顱腦損傷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翔;頜面部爆炸性軟組織傷動物模型的建立及損傷特點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段維勛;胸部爆炸傷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傷情特點分析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3 李建虎;頜面部爆炸傷生物力學特性及下頜骨、顳頜關節(jié)損傷特點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4 宇汝勝;煙花火藥爆炸復合燒傷對大鼠肺臟損傷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2年
5 周奇志;特殊環(huán)境—作戰(zhàn)兵器密閉艙室內及急進高原動物眼創(chuàng)傷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3年
6 倪云志;延期植皮在海水浸泡爆炸傷和普通外傷的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7 鐘代星;室內胸部爆震傷模型建立及早期病理生理改變[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8 朱長亮;爆轟塔內爆震傷對犬病理生理及早期血液流變學變化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9 張紅葉;艙室內爆炸對大鼠行為及海馬NO、MDA、SOD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10 王宏坤;單純腹壁高能爆炸傷合并內臟外露的動物模型的建立與實驗觀察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劉志遠,黎鰲,楊宗城,朱佩芳,水進堂;兔呼吸道蒸汽燒傷后肺表面活性物質的變化[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84年01期
2 孫喜慶,李曙光,張良潮,王大田,陳志強,蔡建輝,郭建軍,劉維永;高頻噴射通氣對胸部火器傷致肺損傷犬的救治作用[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3 李兵倉,楊志煥;爆炸性武器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應用及其致傷機制[J];解放軍醫(yī)學情報;1996年05期
4 梁之安,馮俊明,楊瓊華;壓力波對聽覺器官的致傷作用——Ⅰ.致傷部位和損傷特性[J];生理學報;1983年04期
5 楊志煥,王正國,唐承功,冷華光,劉大維,李曉炎,,尹友國,馬孝華,姚德勝,劉正邦,陳田,陳遺愛,喬英娥,李敬魁,趙博生;炮口沖擊波的生物效應及其對人員內臟損傷的安全限值[J];振動與沖擊;1994年04期
6 李兵倉,張良潮,陳志強,劉魯岳,李曙光,楊志煥,劉江,孫忠良,谷春廣,王安,孫偉,徐國鑫;某榴彈致傷綿羊后的破片傷與沖擊傷[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9年06期
7 王正國;槍彈致傷力和致傷機制的再認識[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8年05期
8 郭建軍,劉維永,蔡建輝;家兔胸部火器傷實驗模型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探討[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正國,唐承功,張清華,劉大維,周萍;肺沖擊傷的病理組織學和超微結構變化[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90年03期
2 蔣建新,王正國,廖維宏,徐紅,劉大維,李曉炎,石林,王克萬,劉彥;沖擊傷對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9年03期
3 趙敏,王正國,劉大維,張清華,王聲文,周萍;沖擊傷大鼠肺形態(tài)變化的定量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89年05期
4 劉震,李兵倉,周金生;爆炸性武器致胸部損傷的研究[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1年01期
5 王建民,王正國,朱佩芳,李兵倉,張良潮;兔胸腹部爆炸傷后的血液濃縮與肺微血管通透性改變[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2年09期
6 安波,李兵倉,賴西南,陳志強,張良潮,孫忠良,姚民;某型榴彈靜爆對生物殺傷效應的實驗研究[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1999年03期
7 馮剛,楊志煥,周元國,嚴家川,李曉炎,董蕻;犬沖擊傷合并破片傷血栓素A_2受體及其mRNA的表達變化[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8年01期
8 李經邦,方尚于;肺炎性假瘤20例病理分析[J];西藏醫(yī)藥雜志;1991年03期
9 胡傳來,張永華,余秋月,姚應水;生產性水泥粉塵對工人呼吸功能的影響[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1996年05期
10 陳玲,楊毅,金勤立,王曉川;血小板源生長因子mRNA在大鼠肺臟的表達[J];上海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大維;高志明;張岫竹;代維;王旭輝;張良;王伍超;蔡雙霜;張良潮;周繼紅;林井副;;豬下肢高速三角破片傷致肺損傷特點[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2 張穎;施紅;;邵長榮肺科學術經驗研究[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呼吸病高級進修班講義[C];2004年
3 張穎;施紅;;邵長榮肺科學術經驗研究[A];第七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呼吸病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二)[C];2004年
4 何英;賀旭英;;初治涂陽肺結核388例療效觀察[A];結核與肺部疾病論文集[C];2005年
5 沈承玲;孫塑倫;高穎;趙海濱;;從肺主氣失司論中風病機[A];2005全國中醫(yī)腦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6 李賀;汪靜波;葉民;陳曉云;陳建福;;喉癌伴發(fā)肺結核的圍手術期處理[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7 高志明;張岫竹;劉大維;王旭輝;林井副;何躍;張良;王伍超;代維;蔡雙霜;張良潮;周繼紅;;豬坐骨神經高速三角破片傷早期電生理特點與神經損害研究[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8 趙基津;張忠順;;例5 上海市肺科醫(yī)院病例[A];2004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臨床基礎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許川;李兵倉;張良潮;康建毅;陳渝斌;;豬顱腦破片傷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10 許川;李兵倉;王建民;賴西南;康建毅;張波;;某型反裝甲彈藥對坦克內動物損傷特點研究[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邱吉芬;發(fā)熱會燒壞肺嗎?[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2 高思敏 時仲省;父親的肺在6歲女兒體內成活[N];健康報;2004年
3 杜少輝;徐志偉;陳東風;牛珀至寶微丸能減輕內毒素休克肺損[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王惜純;肺癌發(fā)病率居高不下與室內污染有關[N];中國質量報;2004年
5 李華;煙民的健肺湯[N];保健時報;2004年
6 韋公遠;寒冬護肺正當時[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7 ;專業(yè)醫(yī)療譽滿全國,網絡鋪路鑄就輝煌[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8 陳劍;本市女性成肺癌高發(fā)人群[N];天津日報;2005年
9 代巧;秋冬之交易傷肺[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10 張文靜;哈爾濱城區(qū)“綠肺”新增600公頃[N];中華建筑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丙坤;肺主宣發(fā)的理論探討和病理生理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2 白麗瓊;湖南省肺結核病經濟負擔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3 朱元杰;皮膚與肺隱球菌感染的發(fā)病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李連方;預測乳腺癌患者預后和肺轉移的基因表達譜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薛同春;趨化因子受體表達與原發(fā)性肝癌肺轉移關系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6 聶君;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損傷基因表達譜的變化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干預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徐世國;大鼠小體積肝移植早期移植物損傷的信號轉導通路和肺損傷機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馮剛;小鼠創(chuàng)傷反應異質性相關基因的篩選與克隆[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9 代繼宏;Smad對樹突狀細胞TGF-β信號傳導影響機制的初步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趙德富;髖臼軟骨急性沖擊傷的MRI診斷及病理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維勛;胸部爆炸傷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傷情特點分析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陳志雄;高原破片傷的創(chuàng)傷彈道學特點及初期外科處理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3 龔裕強;茶多酚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肺的保護作用[D];浙江大學;2005年
4 馮春麗;從肝肺論治兒童抽動障礙[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5 喬菊久;Pin1與CyclinD1在肺鱗癌和肺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6 陳剛;醫(yī)院肺部真菌感染臨床病例薈萃分析[D];南昌大學;2007年
7 徐建洪;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與大鼠沖擊傷-缺氧復合傷早期肺損傷[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8 韋微;大鼠沖擊傷缺氧復合傷動物模型及其早期傷情特點[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上官宗校;原發(fā)性肺非霍杰金淋巴瘤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05年
10 黃巍;乳腺癌胸壁照射加等效膜對皮膚和肺的生物效應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104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221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