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部隊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回顧與設想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Nanjing army in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and military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y,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rmy and the local army, and the joint defense between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and further guiding the work of blood control in the army.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several years' work of blood control,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tentative idea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the area of snail was reduced from 22 million m ~ 2 to 5.6 million m ~ 2 in Nanjing army through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control, and 12 units in epidemic area met the standard of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control and blocking. There were no batch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feelings. The four experiences summed up are: (1) to raise awareness, improve organization, and take the work of blood control as a major event to safeguard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army and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of the troops; (2) to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be brave to innovate, and comprehensively control the work.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the armed forces; (3) learning with an open mind, conscientiously summing up, and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and effect of investigation, control and control; and (4)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strengthening awareness, and promoting officers and men in epidemic areas to become self-conscious soldiers for the prevention of blood. The ideas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are: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fun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blood; to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army and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on blood control; to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o do a good job of individual soldiers' protection, and to actively control infec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sident environment, and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Conclusion the experience of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preven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the army is helpful to the prevention of schistosomiasis.
【作者單位】: 南京軍區(qū)聯(lián)勤部衛(wèi)生防疫隊
【分類號】:R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培方,劉家榮,呂建華,王見紅,程由注;后尾蚴膜反應在福建斯氏肺吸蟲病流行區(qū)的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2 賀霞鳳;我國肺吸蟲病皮內(nèi)試驗與補體結合試驗綜述[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3 吳中興 ,姚福寶 ,張恒仁 ,陳有貴 ,李華年 ,邢道榮 ,趙季琴 ,拾景美 ,傅和金 ,孫訪歐;江蘇省長江以南和揚州市郊區(qū)、徐州市郊區(qū)華枝睪吸蟲病調(diào)查初報[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4 孫成齋 ,周學華 ,吳國強 ,武桂堂 ,李鐵保;硝硫氰胺治療華枝睪吸蟲病11例療效觀察[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1980年05期
5 石佑恩,韓家俊,周梓林,寧長修;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診斷血吸蟲病的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1期
6 朱景玉,徐惠堂,謝建敏;酶聯(lián)接免疫吸附試驗在血吸蟲病普查中的初步應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2期
7 魏德祥,楊文遠,馬家驊,胡文秀,黃森琪,盧運芳,謝年鳳,蘇天成;江陵鳳凰山168號墓西漢古尸的寄生蟲學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3期
8 吳元芳,唐國忠,嚴季雄,胡漢和;氚標記“7505”的制備[J];核技術;1980年05期
9 陸彬,李銅鈴,趙同芳,施秀清,曹孟駿,徐若樸;硝硫氰胺微囊片劑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3期
10 ;三種不同劑型的硝硫氰胺治療血吸蟲病2,204例的臨床觀察[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海鷹;雙龍;斯仁巴特爾;王安;蘇和;楊有福;白斯古楞;;呼盟牧區(qū)牛、羊、鹿同盤吸蟲病調(diào)查與防治[A];中國動物學會第六屆全國青年寄生蟲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2 王海鷹;雙龍;斯仁巴特爾;王安;蘇和;揚有福;白斯古楞;;呼盟牧區(qū)牛、羊、鹿同盤吸蟲病調(diào)查與防治[A];中國動物學會第六屆全國青年寄生蟲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3 王光岳;劉平;殷秀;王慶華;;應用吡喹酮治療埃及血吸蟲病療效觀察[A];中國動物學會第八次全國寄生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4 尚逸;;陳同生在“上醫(yī)”——上海醫(yī)科大學師生的回憶[A];戎馬書生——陳同生紀念文集[C];2001年
5 吳龍華;包超一;顧永熙;許建中;徐春忠;謝春雨;張琴;姜傳坤;;陜西羚牛常見寄生蟲病的防治[A];動物學專輯——上海市動物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武強;張兆仁;王家剛;;新世紀武漢血吸蟲病防治所面臨的挑戰(zhàn)[A];新世紀預防醫(yī)學面臨的挑戰(zhàn)——中華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戴裕海;陳偉;;湖北省二00一年血防災情回顧與二00二年災情趨勢預測[A];2002年湖北省減輕自然災害白皮書——湖北省2002年重大自然災害合趨勢分析會商會論文集[C];2002年
8 陳偉;戴裕海;;2002年湖北省血吸蟲病疫情回顧及2003年疫情流行趨勢分析[A];2003年湖北省減輕自然災害白皮書——湖北省2003年重大自然災害合趨勢分析會商會論文集[C];2003年
9 張冉;易新元;曾憲芳;;日本血吸蟲新基因克隆及DNA疫苗的構建和保護性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全國第九次寄生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曾憲芳;易新元;蔡春;張冉;陳欲曉;曾憲忠;田明禮;;模擬多肽表位誘導抗日本血吸蟲免疫保護性的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全國第九次寄生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余培超 柯育萍;血吸蟲病快速診斷有新法[N];湖北科技報;2000年
2 張景勇;從營養(yǎng)不良到“富貴病”[N];中國體育報;2000年
3 記者 楊麗加;江蘇血防工作造福一方 地病防治階段達標[N];健康報;2001年
4 王守成;自配飼料喂豬“五注意”[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01年
5 記者 鄭靈巧;疾病預防控制將全面提升[N];健康報;2002年
6 孫長君 徐才俊;羊病⑧吸蟲病[N];江蘇科技報;2002年
7 瘦 馬;曼氏血吸蟲基因奧秘揭開[N];大眾科技報;2003年
8 卓尚炯;哪些人應接受血吸蟲病化療?[N];大眾衛(wèi)生報;2003年
9 孫昌林;武漢血防機構調(diào)整出效率[N];健康報;2003年
10 ;我國血吸蟲病防治的昨天與今天[N];健康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國東;日本血吸蟲等電化學免疫傳感器及DNA與傳感載體相互作用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2 胡雪梅;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線粒體相關蛋白分子及其抗原表位的克隆和免疫保護作用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1年
3 周亞民;新型電化學免疫傳感技術用于日本血吸蟲等蛋白分子檢測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4 林矯矯;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23KD抗原基因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2年
5 金亞美;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性別差異表達基因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2年
6 王勇;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特異性IgE抗體相關抗原和表位的篩選與鑒定[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鐘石根;血吸蟲病抗獨特型抗體疫苗佐劑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2年
8 鄭敏;血吸蟲病肝纖維化基因差異表達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9 張冉;日本血吸蟲新基因克隆及DNA疫苗的構建和保護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10 陶君;日本血吸蟲病肝竇毛細血管化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日本血吸蟲卵相關基因克隆表達及其免疫保護功能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1年
2 袁兆康;晚期日本血吸蟲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D];江西醫(yī)學院;2001年
3 馬麗;片形吸蟲囊蚴培養(yǎng)及感染家兔后特異性抗體的動力學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4 張亮;東方田鼠IgG3抗體相關的日本血吸蟲抗原基因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2年
5 張強;草食家畜放牧管理與血吸蟲病疫情控制相關技術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6 張波;江寧縣釘螺分布與遙感衛(wèi)星圖像中植被指數(shù)之間關系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孫志東;江寧部隊駐地血吸蟲中間宿主釘螺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及其應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8 王雪莉;bFGF肝纖維化相關細胞與血吸蟲病肝纖維化的關系初探[D];暨南大學;2002年
9 王聰;血吸蟲病抗獨特型抗體疫苗NP30誘導蟲卵肉芽腫細胞凋亡及分子機制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2年
10 童暢;日本血吸蟲肝期童蟲cDNA文庫的構建及其磷酸丙糖轉移酶基因的表達、鑒定[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91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219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