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人員鼻腔結構異常的診治和鑒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health identification experience of abnormal nasal cavity structure (nasal septum deviation and hypertrophy of nasal concha). Methods 91 medical records of pilots we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in hospital for abnormal nasal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bnormal nasal structure and secondary air pressure was summarized. The abnormal classification of nasal cavity structure of pedestrians was classified into 50 cases (I with symptoms or signs on the ground), class II (no symptoms or signs on the ground, secondary air pressure in flight, 10 cases of IIa secondary paranasal barotrauma, 26 secondary air pressure injuries of IIb, 5 cases of IIc secondary nasal barotrauma + ear pressure injury), and 41 cases of nasal septum deflection type, inferior turbinate There were 29 large cases of fertilizer, 8 cases of middle turbinate fertilizer, 24 cases of nasal septum deflection, 12 cases of nasal septum deviation, 12 cases of inferior turbinate hypertrophy, 14 cases of middle turbinate hypertrophy and secondary air pressure related to.85 flight, 1 cases falling from fighter plane to transport aircraft, 2 temporary flight disqualification, 3 cases of permanent stop flight. Conclusion nasal structure is different. It is often common among pilots. It is of important clinical aviation medical significance to classify and classify the effects of the sinus and ear barometric functions. The unified operation standard in the medical selection of the flight cadet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flight personnel and the health identifi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level of disease diagnosis and health identifica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the aviation soldier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fighting capacity of the army.
【作者單位】: 空軍總醫(yī)院全軍臨床航空醫(yī)學中心;
【基金】:空軍后勤部資助項目(KH0819011)
【分類號】:R765.2;R8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倪玉蘇;趙霞;;鼻內(nèi)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年02期
2 顏永毅;謝佳;;鼻內(nèi)鏡下鼻中隔術式選擇的影響因素[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7年02期
3 陳雪濤,劉淑龍,戈紫倩,張成群;飛行學員耳鼻咽喉疾病停學70例分析[J];航空軍醫(yī);2000年03期
4 王勇;徐先榮;;230例三代殲擊機飛行員耳鼻咽喉病癥譜對比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年01期
5 徐先榮;張揚;金占國;程軍;張素紅;;航空性中耳炎的實驗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年22期
6 李本農(nóng);許戈;王南平;李中;劉海兵;;鼻內(nèi)鏡鼻竇手術對中鼻甲的處理[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18期
7 劉小波,曹偉民,于濤,王俊壽,徐珀,黃穎;鼻內(nèi)窺鏡檢查在招飛體檢中的應用[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8 徐先榮;馬曉莉;張揚;金占國;;改裝體檢飛行員鼻科資料分析[J];空軍總醫(yī)院學報;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小東;張桂先;張松華;付靜靜;李小霞;;鼻內(nèi)窺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60例蒙古族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療效分析[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吳健;;鼻內(nèi)鏡下鼻中隔成形術治療鼻中隔偏曲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9年06期
3 謝建初;;鼻內(nèi)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37例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年01期
4 張宏霞;陳竹林;毛多喜;劉晶;;鼻內(nèi)鏡下改良鼻中隔成形術與鼻中隔矯正術的比較[J];臨床醫(yī)學;2012年05期
5 顏永毅;謝佳;;鼻內(nèi)鏡下鼻中隔術式選擇的影響因素[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7年02期
6 李靜波;葉放蕾;柴峰;;內(nèi)鏡鼻竇開放術同期矯治鼻中隔和下鼻甲結構異常[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7年04期
7 孫西峰;龐曉明;;鼻內(nèi)鏡下三線減張鼻中隔矯正手術[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1年11期
8 苗壯;;飛行員航空性中耳炎1例[J];海軍總醫(yī)院學報;2009年02期
9 錢進;李厚恩;劉亮;姜丹泉;苗壯;陳東蘭;孫建軍;;鼻阻力檢查在模擬招飛體檢中的應用研究[J];海軍總醫(yī)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牛晨;;鼻內(nèi)鏡下鼻中隔成形術的臨床護理體會[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1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洪慶;鼻內(nèi)鏡下陳舊性外傷性歪鼻畸形的矯治[D];浙江大學;2011年
2 姜丹泉;人工咽鼓管防治飛行人員耳氣壓機能不良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桂茹,岳卓立;鼻內(nèi)窺鏡檢查167例結果分析[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2 黃雪琨,詹益斯,許庚,呂劍霆,王樹芳;慢性鼻竇炎對咽鼓管咽口形態(tài)和功能的影響[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0年05期
3 顏永毅,梁子健,謝佳,張浩亮,焦粵龍;鼻中隔黏骨膜瓣修補鼻中隔穿孔[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5年09期
4 倪玉蘇;趙霞;;鼻內(nèi)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年02期
5 馮善頂;;鼻內(nèi)鏡下鼻腔多結構手術[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年05期
6 張敏燕;于湛;紀育斌;佟欣;;鼻內(nèi)鏡下局限性鼻中隔矯正術[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年05期
7 馬有祥,于德林;鼻中隔高位偏曲與鼻竇炎[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6年04期
8 陳艷麗;鼻內(nèi)鏡在基層醫(yī)院的多用途使用[J];河北醫(yī)藥;2000年10期
9 賈孝斌,賈梓萍;鼻內(nèi)窺鏡檢查飛行人員慢性鼻竇炎65例[J];航空軍醫(yī);1997年02期
10 徐先榮,郭麗英,劉華鳳,龔維熙,張揚,葉濤;飛行人員變應性鼻炎的特點及對飛行的影響[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厲小濤;飛行人員鼻腔鼻竇疾病176例治療與健康鑒定[J];航空軍醫(yī);1996年02期
2 張玲,馮冠茂;現(xiàn)役飛行人員消化性潰瘍發(fā)病季節(jié)分布(附392例分析)[J];河北醫(yī)藥;1998年04期
3 寧照琛,肖龍濱,游寧燕;飛行人員頸性頭痛調查分析[J];航空軍醫(yī);2000年01期
4 許真;飛行人員療養(yǎng)期間腰腿痛的健康教育[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2年03期
5 傅樹旺,余明,王曉慧,李秀珍,秦愛粉;飛行人員精神病31例報告[J];航空軍醫(yī);2002年04期
6 劉東;張玉軍;鄭蘭;;對飛行人員進行藥學保健勢在必行[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7年06期
7 張海燕;;加強營養(yǎng)知識宣傳 提高飛行人員療養(yǎng)質量[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9年04期
8 王爭羊;宋慧;郗娟妮;白宏偉;儲雪雁;;18例飛行人員患外傷病康復療養(yǎng)的調查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9年11期
9 段彥波;72例飛行人員停飛原因分析[J];空軍總醫(yī)院學報;1991年03期
10 姚婉英;飛行人員眼外傷的臨床調查[J];空軍總醫(yī)院學報;1993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紀英;;單純鼻腔結構異常導致的鼻源性頭痛31例分析[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2 周水洪;阮凌祥;汪審清;王勤瑛;程可佳;;鼻腔神經(jīng)鞘瘤的CT表現(xiàn)與病理的相關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3 尤慧華;;顯微鏡在鼻腔及鼻竇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手術中的應用[A];華東六省一市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舒蘭;;3例兒童血液病鼻腔壞死性感染的護理體會[A];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邱前輝;李添應;孟慶翔;;真菌性鼻竇炎與鼻腔變應性疾病關系的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熊觀霞;詹杰民;左可軍;黎建峰;容亮灣;許庚;;功能性鼻竇內(nèi)鏡術后對鼻腔氣流影響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7 王小路;單希征;賈德靜;龍順波;;鼻內(nèi)鏡下空間垂直方向特征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8 周水洪;汪審清;徐盈盈;王勤瑛;阮凌祥;;鼻腔神經(jīng)鞘瘤的CT診斷[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9 鄒治真;韓新巍;吳剛;;經(jīng)鼻腔“三管法”介入治療食管胃吻合口瘺的護理[A];第二屆全國非血管性與血管性介入新技術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介入放射學新技術提高班論文匯編[C];2005年
10 李惠榮;王開輝;;新形勢下軍隊飛行人員療養(yǎng)特點探討[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22屆療養(yǎng)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謙禮 特約記者 盧鋒;成空某師以戰(zhàn)法創(chuàng)新牽引戰(zhàn)斗力提升[N];解放軍報;2007年
2 曉寒;民航總局力推飛行人員英語培訓[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沈俊峰 通訊員 曹傳彪 洪當先;天地之間,,聳立著一座無言的碑[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7年
4 通訊員 王治德 孫本芳;民航華東局向轄區(qū)飛行人員發(fā)放宣傳手冊[N];中國民航報;2011年
5 記者 朱思平邋通訊員 李翠霞 郭君;加強隊伍建設 提高管理水平[N];中國民航報;2008年
6 記者 張春莉;少數(shù)飛行人員無視旅客權益造成非技術原因返航[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7 記者 孫松杰;全力推進飛行人員英語培訓考試工作[N];中國民航報;2007年
8 特約記者 申進科邋特約通訊員 趙凌宇;我軍新一代“飛天女”列陣藍天[N];解放軍報;2008年
9 彭明全邋洪當先 本報特約記者 曹傳彪;老戰(zhàn)機飛向新高度[N];解放軍報;2008年
10 魯軒;“大家”幫“小家” “小家”助“大家”[N];中國民航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海明;航空輻射環(huán)境對民航飛行人員骨代謝的影響及~(137)Csγ射線對體外培養(yǎng)成骨細胞作用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訂及初步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彭炳蔚;內(nèi)側顳葉癲癇與記憶關系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許清芳;三七總皂苷高生物利用度制劑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趙可慶;上下呼吸道纖毛功能內(nèi)在差異性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劉清峰;早期鼻腔NK/T細胞淋巴瘤局部侵犯特征:放療靶區(qū)確立及預后價值[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7 賀湘波;內(nèi)耳結構異常的極重度感音神經(jīng)性聾兒的人工耳蝸植入及相關基礎和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8 楊仁池;急性白血病多藥耐藥相關蛋白基因介導的多藥耐藥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5年
9 王培光;一種新的臨床類型遺傳性禿發(fā)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谷龍杰;精子染色質結構檢測在男性不育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杰;飛行人員泌尿系結石的病因學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張開宇;飛行人員健康療養(yǎng)效果綜合評價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3 吳蔚;東航飛行人員職業(yè)道德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4 劉波;飛行人員體育教學中旋梯訓練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袁虎;鼻腔—鼻竇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復發(fā)與惡變[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2年
6 王夢陽;中國男性飛行人員體型分布特點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孫繼麗;BNIP3L基因在肺癌中的表達及結構分析[D];中南大學;2003年
8 段佐剛;鼻腔內(nèi)氣流的流場、溫度場和濕度場分布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戴利波;上頜竇鼻腔出血壞死性息肉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10 孫鵬;飛行人員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訂[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47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214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