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航天飛行失重生理效應防護策略分析
本文選題:載人航天 + 失重生理效應; 參考:《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12年06期
【摘要】:載人航天50多年來,失重生理效應防護措施也已逐漸進入其成熟階段。本文系統(tǒng)綜述了美國和俄羅斯載人航天任務中的失重生理效應研究與防護措施在軌使用歷史及其在軌應用方案,提出了失重生理效應防護措施未來三方面的發(fā)展策略:多鍛煉方式的整合,鍛煉與營養(yǎng)的整合,反向契合失重生理效應層次特征的鍛煉-效果動態(tài)響應的應用。本綜述旨在為我國相關的研究與應用提供參考。
[Abstract]:For more than 50 years of manned space flight,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of weightlessness physiological effect have gradually entered its mature stag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weightlessnes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and its on orbit application plan,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three aspects in the future.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exercises, the integration of exercise and nutrition, the reverse fit of the physical effect of weight los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exercise effect.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y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中國航天醫(yī)學工程預先研究項目(2008SY5406001) 航天醫(y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SMFA10A04) 全軍十二五醫(yī)藥衛(wèi)生重點項目(BWS11J055)
【分類號】:R852.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誠;航天活動中失水與供水的醫(yī)學問題[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4年03期
2 王德漢,黃偉芬;載人航天中人的可靠性[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6年04期
3 張其吉,白延強;載人航天中的若干心理問題[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9年02期
4 魏金河;人-人工智能系統(tǒng)在未來載人航天中的應用展望[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3年S1期
5 王列 ,康建民;適應新形勢 保障新任務——解放軍253醫(yī)院以保障載人航天為契機全面推進醫(yī)院整體建設[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4年04期
6 許恒;姚均迪;楊揚;徐爾理;;載人航天任務海上醫(yī)療救護工作探討[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7 岳茂興,鄒德威,張堅,劉志國,崔少杰,方偉武,周雪峰,高鐵山,化楠;對我國首次載人航天航天員醫(yī)療保障及救護措施的探討[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3年12期
8 黃光映;;兒童體格鍛煉[J];中華護理雜志;1982年06期
9 張汝果;航天醫(yī)學工程系統(tǒng)及其發(fā)展[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1年03期
10 趙書友;;載人航天60問(3)[J];解放軍健康;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曉超;王世金;王月;;載人航天軌道高能電子分布情況分析[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六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2 楊曉超;王世金;王月;;載人航天軌道高能電子分布情況[A];第十屆全國日地空間物理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岳茂興;;載人航天航天員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傷害及其防治[A];《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社》第三屆組稿會暨急診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化楠;;載人航天航天員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傷情及其護理[A];2003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方偉武;鐘京;化楠;;載人航天著陸場急救的麻醉學策略(摘要)[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9年
6 余志斌;;載人航天活動中對抗失重影響的措施及其對抗效果[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7 陳東生;;在載人航天火箭系統(tǒng)中應用的慣性器件冗余技術[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8 熊江輝;萬玉民;曲麗娜;曹宏卿;梁峰吉;闞廣捍;呂柯;畢蕾;戴鐘銓;李瑩輝;;嚙齒類動物模擬失重生理效應基礎數(shù)據(jù)平臺研究[A];2011年空間生命與生命起源暨航天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鐘浩;;載人航天中的人-機功能分配及遙操作[A];計算機模擬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化楠;岳茂興;劉志國;李建忠;;載人航天航天員發(fā)生意外傷情的醫(yī)院護理[A];第十一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承斌邋鄒聲文;確保神舟七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推動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付毅飛;航天事業(yè):與中華民族一起騰飛[N];科技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何苗;太空游:和星空的浪漫約會(上)[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4 玉涵 登銳;載人航天的科研使命[N];解放軍報;2002年
5 馬博;電子產品成就“神舟”傳奇[N];中國電子報;2008年
6 本報專稿 馬曉研;印度要建太空司令部[N];世界報;2009年
7 記者 顧鋼;歐盟計劃2017年實現(xiàn)載人航天[N];科技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于忠寧邋實習生 單婧婧;人類緣何執(zhí)著探秘蒼穹[N];工人日報;2008年
9 記者 田兆運 曹智 徐壯志;我載人航天發(fā)射場系統(tǒng)靠得住[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10 記者 胡小娟;《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郵票今發(fā)行[N];中國郵政報;2008年
,本文編號:2007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200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