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生理習服訓練對運動后血清鉀、鈉濃度及白細胞計數(shù)的影響
本文選題:濕熱環(huán)境 + 訓練; 參考:《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10期
【摘要】:目的測定濕熱環(huán)境訓練組與空白對照組運動后血鉀、鈉離子濃度和白細胞計數(shù),探討運動后上述指標變化與機體對濕熱環(huán)境習服的關系。方法選取某大學59名年齡18~23歲的男性健康志愿者,隨機分為訓練組30人、對照組29人,清晨空腹抽取上肢靜脈血,測定血中的鉀、鈉離子濃度和白細胞計數(shù);訓練組進行為期6周的濕熱環(huán)境體能訓練,對照組未進行任何訓練,隨后對兩組人員進行濕熱環(huán)境下的踏步與負重跑運動測試,并于次晨取上肢靜脈血測定鉀、鈉離子濃度和白細胞計數(shù)。結果訓練前兩組人員的血中鉀、鈉離子濃度和白細胞計數(shù)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運動測試后,對照組血鉀濃度相比訓練組較訓練前的基礎值升高(F=9.27,P=0.0035);訓練組、對照組的血清鈉濃度在運動測試后均較訓練前基礎值升高,而對照組升高則更明顯(F=366.46,P0.0001);較訓練前的基礎值對照組白細胞總數(shù)相比訓練組升高(F=10.20,P=0.0023);在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中,運動后的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和比例升高(F=12.25,P=0.0009;F=9.45,P=0.0032),其他白細胞成分的變化不明顯。結論濕熱環(huán)境下體能習服訓練有利于提高機體運動及調(diào)節(jié)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blood potassium, sodium ion and white blood cell after exercise in the wet and hot environment training group and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these indexes and the acclimatization of the body to the damp and heat environment. Methods 59 male healthy volunteers aged 1823 years from a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ining group (n = 30) and control group (n = 29). The training group received 6 weeks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humid and hot environ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undergo any training. Then,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for walking and weight-bearing running under the damp and hot environment, and the upper limb venous blood was taken for potassium determination the following morning. Sodium ion concentratio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otassium, sodium ion concentratio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aining. After exercise test, the blood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ining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value before training. The s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exercise test,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tot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the total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ining group. The absolute count and 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 increased after exercise. Conclusion the physical fitness acclimation training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ovement and regulation.
【作者單位】: 第二軍醫(yī)大學基礎部軍事體育學教研室;
【基金】:新藥創(chuàng)制重大專項課題(2008ZXJ09009-002)~~
【分類號】:R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靈博;熊玉玲;;高性能戰(zhàn)斗機飛行員訓練中疲勞的積累與恢復[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1年09期
2 宋法明;;飛行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調(diào)查及病因分析[J];校園心理;2011年04期
3 劉宇航;;在校大學生健美運動中常見的損傷及傷后康復[J];科技資訊;2011年23期
4 邱團;盧燕妮;;高校大學生運動訓練疲勞應對分析——以廣西第十二屆民運會廣西民族大學參賽學生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11年03期
5 解長青;;體育教學訓練中運動損傷及預防[J];考試周刊;2011年56期
6 丁原全;車彬;張瑞民;;推拿干預體能訓練對運動性疲勞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1年07期
7 劉胡波;張鵬;李偉;;“三防”醫(yī)學救援隊組織指揮模擬訓練系統(tǒng)設計[J];軍事醫(yī)學;2011年07期
8 唐學軍;;大學生課余訓練中運動損傷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小珠;陸耀飛;;游泳大鼠心臟結構機能變化與內(nèi)源性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關系[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2 張云龍;魏冰;王文瑩;逢金柱;焦穎;;蛋白棒對于戰(zhàn)士在訓練過程中代謝和運動能力的影響[A];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五屆年會暨第四屆東西方食品業(yè)高層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游嘉;陳卡;糜漫天;朱俊東;劉戟環(huán);王衛(wèi)平;周永;張婷;易龍;;;王斌;郎和東;冉莉;萬婧;張乾勇;;濕熱環(huán)境軍事作業(yè)對機體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A];中國西部第六屆營養(yǎng)與健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江志全;李天立;李長順;梅志亮;;射箭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的恢復與防治[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5 陳佩杰;段子才;蔡斌;王人衛(wèi);高勇;郭仕達;;糖皮質激素受體減少對過度運動疲勞形成的影響[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6 袁序;徐祥華;;酷似急性心肌缺血心電圖改變的探討(附一例報告)[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7 張焱;王寶良;;腐敗血痕的識別與檢驗[A];第二次全國法醫(yī)物證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8年
8 胡燕;高炳宏;高歡;王敬茹;尹峻;;八周高住高練低練(HiHiLo)和高住低練(HiLo)中血氧飽和度、晨脈的變化規(guī)律[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李信安;華誠;吳國強;周志勇;朱謙;湯大侃;忻鼎亮;;賽艇運動員劃槳力實船檢測技術的研究[A];2008年全國生物流變學與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趙德峰;錢風雷;班允昕;;健脾益氣中藥復方抗運動性疲勞作用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趙青;運動過量可引發(fā)閉經(jīng)[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2 康洋 周璇 許傳寶;新兵下連謹防訓練傷[N];解放軍報;2009年
3 吳燕玲;像戰(zhàn)士那樣沖鋒 像軍人那樣奉獻[N];戰(zhàn)士報;2010年
4 陽榮輝;303醫(yī)院 100余項科研成果提升衛(wèi)勤保障能力[N];戰(zhàn)士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恬;評估運動員免疫機能的指標與方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2 彭朋;EPO在高原訓練中早期下降的機制及對高原訓練效果的預測作用[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凱;南方濕熱環(huán)境下師以下部隊傷員醫(yī)療后送對策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周美娟;濕熱環(huán)境對輻射動物損傷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探討[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3 胡世雄;濕熱環(huán)境一期經(jīng)肛吻合口雙管引流術治療犬結腸開放性海水浸泡傷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4 趙遠鵬;濕熱環(huán)境NaCN中毒傷情特點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5 郭挺;優(yōu)秀女子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機能監(jiān)控[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6 廖曉艷;濕熱環(huán)境下創(chuàng)傷兔應用低溫輸液療法的可行性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7 熱孜萬·伊米提;有氧運動促進大鼠學習記憶能力的神經(jīng)化學機制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9年
8 柳華;川芎嗪、經(jīng)皮穴位電刺激對男子皮艇運動員IMA、BNP、UⅡ的影響[D];武漢體育學院;2008年
9 張星;兔應力性骨折與生物電阻抗變化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孟繁威;我國優(yōu)秀女子鐵人三項運動員10公里跑生理生化指標特點的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9415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94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