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浸泡兔股動脈火器傷的病理學及外科處理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25 01:31
本文選題:火器傷 + 海水。 參考:《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碩士論文
【摘要】: 目的:(1)研究兔股動脈火器傷合并海水浸泡的病理形態(tài)學特點;(2)探討兔股動脈火器傷合并海水浸泡的外科處理方法,對其療效進行評估。 方法:(1)致傷方法:用7.62mm滑膛槍發(fā)射380mg的鋼珠,出口速度為600-800米/秒,射擊兔單側(cè)股動脈。傷后立即局部加壓包扎止血。將海水浸泡組兔雙后肢及胸腹部浸入人工海水(鹽度25.3,pH8.4,水溫21℃)中浸泡,對照組兔不浸泡。(2)病理學研究:將大白兔30只隨機均分為單一致傷組(SWG)、海水浸泡30分鐘組(SIG-Ⅰ)和海水浸泡60分鐘組(SIG-Ⅱ),用(1)中的方法致傷,于傷后2、4、6、8、12小時探查股動脈傷情,取彈著點中心兩端各40mm股動脈,每10mm為單位,做光鏡(HE和彈力纖維染色)、電鏡(TEM、SEM)觀察。(3)外科處理研究:將100只大白兔隨機均分為海水浸泡組(SIG,浸泡60分鐘)和單一致傷組(SWG)。SIG出水后予靜滴38℃的林格氏液以加強復溫、抗休克治療,SWG僅靜滴常溫的林格氏液。兩組均切除動脈肉眼觀損傷段,,未擴大清創(chuàng)范圍,根據(jù)清創(chuàng)后的缺損長度,酌情用端-端吻合、自體靜脈(AVG)或低溫保存的同種異體動脈移植(HAG)進行血管重建。術(shù)后SIG仍加強復溫治療,兩組均不用抗凝及血管擴張藥物。術(shù)后1、7、14、21天用物理檢查和多普勒超聲監(jiān)測血流通暢情況,對部分通暢和全部不通暢者行動脈造影或手術(shù)探查,取吻合口組織做光鏡和掃描電鏡檢查。通暢率統(tǒng)計學分析以四格表確切概率法檢驗。 結(jié)果:(1)病理學研究:肉眼觀察:三組中動脈損傷類型均以完全斷裂傷和挫傷為主,不完全斷裂傷僅在單一致傷組中有1例。組織學觀察:完 全斷裂傷:SIG的組織損傷程度明顯大于SWG。血管內(nèi)膜EC大量脫落、 變性、壞死,IEL極度收縮、腫脹、斷裂,中膜SMC變性、壞死,細胞器 極度腫脹,組織間隙水腫,外膜炎細胞浸潤;特別是原發(fā)傷道區(qū)內(nèi)動脈壁 顯著腫脹,尤以中膜外2/3為甚,SMC內(nèi)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樣結(jié)構(gòu),SMC fd隙顯著增寬;挫傷區(qū)病變程度明顯減輕;震蕩區(qū)病變與SWG無明顯差 異。挫傷:SIG的中膜、內(nèi)膜病變重于SWG,血栓發(fā)生率更高,血栓長度 明顯增加。SIG二J組之間病變的嚴重程度無明顯差異人習外科處理研究: SIG和 SWG動物的死亡率分別為 10%和 6%,兩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不顯著 (>0.1肝動脈完全斷裂傷:s1G和8*G的3周累計通暢率分別80刀0W24門0) 和86.67%2680X 兩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不顯著0>o.1X 其中AV G和**G 的3周累計通暢率統(tǒng)計學差異均不顯著o>0.1肝動脈挫傷:幻G和S WWG 的3周累計通暢率分別為86石7%*)和82.35%(14/17,兩組間統(tǒng)計學 差異不顯著o功.1卜組織學觀察:兩組的吻合口愈合過程基本相同,于術(shù) 后3周完成吻合口內(nèi)皮化,大于正常血管吻合口內(nèi)皮化的時間。術(shù)后未見 同種異體動脈移植段淋巴細胞浸潤。 結(jié)論:*)通過海水浸泡動脈火器傷的系列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發(fā)現(xiàn)其組 織損害的程度明顯重于單一動脈火器傷,海水的高滲和堿性是加重組織損 傷的主要致傷因素;C冶并海水浸泡的動脈挫傷,病理學檢查證實中膜內(nèi) 膜損傷重,發(fā)生血栓的機率高,應積極進行探查和外科處理;o)海水浸泡 血管火器傷的清創(chuàng)以肉眼觀察內(nèi)膜正常為止,不可盲目擴大,但應該延長 抗凝劑和血管擴張藥物的使用時間;*)HAG可用于小血管的修復,其通 暢率可達到自體靜脈的療效,其來源豐富,制備簡單,使用方便,有良好 的應用前景;*)對低溫海水浸泡的病人復溫和抗休克治療是成功修復血 管,搶救病人生命的關(guān)鍵措施,值得臨床醫(yī)生充分注意。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R826.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建倉,陸松敏,賈后軍,萬志紅,李萍,楊鶴鳴;低溫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動力學變化[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0年02期
2 劉鵬,彭學良,劉晉才,賴西南,張良潮,吳國萍,王麗麗;兔股動脈火器傷海水浸泡后的外科處理及其療效[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3 毛天球;組織工程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4 王巖;朱盛修;郭義柱;劉興春;韋立新;;火器性血管震蕩傷、瞬時沖擊波及血管病理形態(tài)學的觀察[J];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5 黃耀添;火器性血管傷的處理[J];人民軍醫(yī);1995年08期
6 吳慶華;血管吻合口局部條件的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年06期
7 王玉琦;人造血管移植后并發(fā)癥[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年06期
8 溫樹正,劉萬林,霍洪軍,李文琪,郭文通,楊勇,李力,孫慧寬,孫勤暖,楊學軍;同種異體血管移植的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1996年03期
9 黃耀添,馬平,侯黎升,錢濟先;火器性四肢動脈傷(附50例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1997年02期
10 賴西南,黃宏,吳國萍,陳菁,張良潮,王麗麗,李兵倉;海水浸泡火器傷失活肌組織的外科判定標準[J];中華航海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本文編號:1931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9314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