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性中耳炎的實驗研究
本文選題:航空性中耳炎 + 動物模型; 參考:《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年22期
【摘要】:目的:建立航空性中耳炎的動物研究模型。方法:選用健康豚鼠30只,由左鼻腔放聚氯乙烯(PVC)管直至鼻咽部7d,在放PVC管前、后和治療后分別進行低壓艙試驗,每次低壓艙試驗前后均觀察鼓膜及鼓室圖變化。結果:①放PVC管后CT顯示鼻腔、鼻竇和鼻咽部炎性改變,治療后炎性消退。②放PVC管后分別與放PVC管前、治療后比較,左耳鼓膜和鼓室圖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放PVC管后左耳與右耳相比,鼓膜和鼓室圖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建立的航空性中耳炎研究模型對臨床診斷、分類、治療和健康鑒定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of aeronautical otitis media. Methods: 30 healthy guinea pigs were used to carry out low-pressure chamber tests before, after and after PVC tube placement from the left nasal cavity to the nasopharynx for 7 days. The tympanic membrane and tympanogram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low-pressure chamber test. Results CT showed inflammatory changes in nasal cavity, sinuses and nasopharynx after PVC tube placement. After treatment, inflammation subsided. 2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ympanic membrane and tympanogram between PVC tube and PVC tube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ympanic membrane and tympanogram between left ear and right ear after PVC tube placement.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model of aeronautical otitis media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classification, treatment and health identification.
【作者單位】: 空軍總醫(yī)院全軍臨床航空醫(yī)學中心 空軍總醫(yī)院全軍臨床航空醫(yī)學中心 空軍總醫(yī)院全軍臨床航空醫(yī)學中心 空軍總醫(yī)院全軍臨床航空醫(yī)學中心 空軍總醫(yī)院全軍臨床航空醫(yī)學中心
【基金】:全軍指令性課題的分題(No:04XL022)
【分類號】:R8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黃雪琨!510630,詹益斯!510630,許庚!510630,呂劍霆!510630,王樹芳!510630;慢性鼻竇炎對咽鼓管咽口形態(tài)和功能的影響[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0年05期
2 徐先榮,郭麗英,劉華鳳,龔維熙,張揚,葉濤;飛行人員變應性鼻炎的特點及對飛行的影響[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0年03期
3 徐先榮,龔維熙,劉華鳳;耳氣壓傷的研究概況[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年07期
4 王勇;徐先榮;;230例三代殲擊機飛行員耳鼻咽喉病癥譜對比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年01期
5 王玎,王彭,孫進軍,王緒銳,楊寧江,孫國華;高、低壓艙致豚鼠耳氣壓損傷的形態(tài)學變化[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02年03期
6 徐先榮,傅桂琴,耿惠,劉華鳳;咽鼓管阻塞對實驗性內(nèi)淋巴積水前庭功能和形態(tài)的影響[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翠娥;陶澤璋;周濤;常偉;;兒童與成人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特征比較[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7年08期
2 王正歌;我國臨床航空醫(yī)學進展[J];航空軍醫(yī);1999年04期
3 紀桂英,鄭軍;臨床航空醫(yī)學的進展[J];航空軍醫(yī);2002年01期
4 徐先榮,劉華鳳,郭麗英;飛行人員梅尼埃病的特點[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9年05期
5 徐先榮,劉華鳳,郭麗英;感覺神經(jīng)性耳聾及其與航空航天飛行的關系[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0年01期
6 徐先榮,龔維熙,劉華鳳;耳氣壓傷的研究概況[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年07期
7 徐先榮,趙霆,張揚,劉莼,劉華鳳;殲擊機飛行員飛行錯覺的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年01期
8 陳福權,邱建華,喬莉,劉永收,劉曉,黃華,風亞妮;慢性鼻-鼻竇炎對中耳功能的影響[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5年04期
9 徐先榮;金占國;趙霆;馬曉莉;張揚;;防暈帽抗前庭自主神經(jīng)反應效果觀察[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6年05期
10 金占國,徐先榮;變壓性眩暈的發(fā)生機制和預防措施[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0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金占國;飛行員變壓性眩暈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2 王勇;飛行員耳鼻咽喉病癥譜分析和中耳氣壓傷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彭,王玎,李秀梅,王緒銳;咽鼓管通氣功能的高壓氧艙檢測法[J];航空軍醫(yī);2000年02期
2 徐先榮,劉華鳳,郭麗英;感覺神經(jīng)性耳聾及其與航空航天飛行的關系[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0年01期
3 徐先榮,郭麗英,劉華鳳,龔維熙,張揚,葉濤;飛行人員變應性鼻炎的特點及對飛行的影響[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0年03期
4 沈羨云,張新穎,陳建和,孟京瑞,向求魯;頭低位-15°傾斜期間鼻粘膜微循環(huán)的變化[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7年05期
5 吳大正,曾兆麟,季敏,丁大連;澤瀉湯對實驗性內(nèi)淋巴積水的作用[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3年02期
6 胡云蘭,馬松,王廣科,謝衛(wèi)民,劉志民;變應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糖皮質(zhì)激素受體改變及意義[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11期
7 張官萍,李永奇,王繼群,盧迪卿;西替利嗪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11期
8 徐先榮,趙霆,張揚,劉莼,劉華鳳;殲擊機飛行員飛行錯覺的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年01期
9 徐先榮,夏輝,陳軍;高性能戰(zhàn)斗機改裝體檢飛行員的耳功能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3年04期
10 徐先榮,夏輝,陳軍;高性能戰(zhàn)斗機飛行員聽力標準探討[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毅;明英姿;方達明;牛英;葉U_發(fā);;大鼠腦死亡模型的建立及相關實驗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年15期
2 張洪華;溫陸葉;趙進;郝敬宗;侯琳;王苗;程堯;;2007-2009年國航乘務員航空性中耳炎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3 蔣寶國;鄒杰;陳艷霞;張麗嬌;王笑哥;;農(nóng)民大棚肺動物模型影像表現(xiàn)的多排螺旋CT研究[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年05期
4 黃旭東;吳廣禮;;一種新的過度運動致腎損傷模型的建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1年07期
5 韓蓓;黃強民;譚樹生;莊小強;;大鼠肌筋膜疼痛觸發(fā)點自發(fā)肌電現(xiàn)象和病理組織學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年06期
6 柏書博;王國棟;王良;徐正耘;吳洋;;輻射損傷小鼠皮膚缺損模型愈合評價[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7 李上勛;王博維;劉丹;何光龍;王昊;段yN杰;邢景軍;周紅艷;周亦武;;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法醫(yī)學雜志;2011年04期
8 陳陽;焦傳軍;;家兔肺脂肪栓塞后超微病理學觀察[J];法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9 薛濤;林霖;魏學磊;張繼英;傅欣;段小寧;于長隆;;siRNA抑制Smad4或Runx2基因表達治療大鼠異位骨化效果比較[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年07期
10 戴太鋮;代雪茹;汪艦笛;;有氧運動對衰老大鼠血清NO與NOS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曉軍;肖飛;顏有儀;吳家櫦;吳梅筠;;大鼠外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建立及其與酒精關系的研究[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2 沈莉;張莉;單保恩;盧付河;董稚明;高國棟;;放射性食管炎動物模型的建立[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高克加;葉智衛(wèi);李偉;王建華;;單獨~(99)Tc-MDP或中藥治療與聯(lián)合用藥治療骨質(zhì)疏松動物模型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核素顯像暨核素治療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沈莉;單保恩;;放射性食管炎動物模型的建立[A];河北省免疫學會第5次會員代表暨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建華;吳濤;許志生;楊燦軍;張佳帆;張煜;;運動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幼年動物模型構建的實驗研究[A];2008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術年會暨中樞神經(jīng)功能損傷康復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6 于文;于曉軍;肖飛;廖林川;吳家櫦;吳梅筠;;酒精對大鼠腦震蕩和TSAH后早期腦血管收縮影響的觀察[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7 陳蓉;張紹祥;尹志勇;趙輝;張偉國;陳金華;;64層螺旋CT在兔墜落式顱腦減速傷中的應用[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8年
8 趙效國;李莉;徐沛茹;黃暉;楊劍;;放射性腸損傷動物模型的建立[A];第四屆第二次中國毒理學會食品毒理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欒承鵬;劉士遠;趙黎明;李兵;;阻塞性睡眠暫停綜合征動物模型的影象學實驗研究[A];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余日勝;徐秀芳;華建明;程莉芬;丁文洪;孫建忠;;實驗性急性肝外傷的CT模型建立及其意義[A];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本報記者 劉侃;回答人類死亡概念[N];科技日報;2004年
2 陳翔 曾金輝 本報特約通訊員 羅廣毅;心呵護:助您擁有一雙“順風耳”[N];解放軍報;2010年
3 崔昕;我國中醫(yī)藥科研更注重發(fā)揮集體優(yōu)勢[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4 耿曉東 秦后彬 唐義和;中國軍醫(yī)挑戰(zhàn)“戰(zhàn)爭幽靈”[N];解放軍報;2001年
5 張東偉 王繼峰 牛建昭;基因芯片技術在中醫(yī)藥研究中的應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6 馮衛(wèi)東;美成功利用干細胞實現(xiàn)肌腱組織再生[N];科技日報;2007年
7 記者 欒海;運動少易患心臟病[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8 王昌文 姜恒;三醫(yī)大西南醫(yī)院堅持開放搞科研提升衛(wèi)勤保障能力[N];解放軍報;2009年
9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整形外科教授 郭樹忠 整理 吳一福 段曉宏;救治海水浸泡傷 把握修復三環(huán)節(jié)[N];健康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博;兔腦血流動力學與缺血半暗帶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孫建男;MSCT腎臟灌注成像的實驗性研究及臨床應用初探[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紀鳳穎;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中的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馮軍;甲基強的松龍及地塞米松治療放射性腦水腫與CD18mRNA表達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歐廣飛;1.放射性腦損傷的動物模型及其早期發(fā)現(xiàn)與防治研究 2.一個新的放射生物學死亡—存活模型的理論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6 譚華橋;顱內(nèi)覆膜支架柔順性、貼壁性和內(nèi)皮化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李紅玲;運動訓練對出血性腦損傷神經(jīng)功能恢復及神經(jīng)細胞凋亡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暏謙;64層螺旋CT與PET顯像檢測活性心肌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9 吳敬杰;大鼠新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模型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董孟杰;正電子發(fā)射斷層(PET)基礎與臨床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浩;亞急性甲基苯丙胺中毒mGluR5的表達[D];昆明醫(yī)學院;2007年
2 孫曉R,
本文編號:1902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90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