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吊復合隔離導致的大鼠抑郁樣行為研究
本文選題:尾吊 切入點:隔離 出處:《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研究2周的尾吊復合隔離環(huán)境所導致的大鼠抑郁樣行為。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隨機平均分為3組:對照(Con)、尾吊(tail suspension,TS)、尾吊復合隔離(tail suspension combined with isolation,TS+I)。造模前后檢測攝食量和體重變化,造模結束后依次進行空場、新奇事物探索、強迫游泳實驗。結果 TS和TS+I組大鼠體重和攝食量低于對照組,且TS+I組最低。TS和TS+I組大鼠的主動性活動顯著少于對照組,且TS+I組大鼠最少。TS和TS+I組大鼠探索潛伏期變長,且探究行為減少,其中TS+I組大鼠表現(xiàn)最差。TS和TS+I組大鼠的攀爬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TS+I組大鼠不動時間最長。結論 2周的尾吊復合隔離環(huán)境導致的抑郁樣行為比單一尾吊更為嚴重,此模型可用于航天抑郁發(fā)病機制研究及對抗藥物開發(f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pressive behavior of rats after 2 weeks of tail suspension combined isolation.Methods Twenty-four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tail suspension suspension combined with isolation group.The changes of 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modeling. After the model was finished, the empty field, novelty exploration and forced swimming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successively.Results the 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in TS and TS I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active activity of TS 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latency of exploration in TS I group and TS I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S I group.The number of climbing in TS I group and TS I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S I group), and the immobility time of TS I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depressive behavior caused by combined tail suspension isolation for 2 week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single tail suspension.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space depression and to develop antidepressant drugs.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生命學院;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y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中國航天醫(yī)學工程預先研究項目(2015SY54A0501) 航天醫(y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項目(SMFA15B01)
【分類號】:R8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應波,孫喜慶,曹新生,姚永杰,馮岱雅,楊長斌;+Gz暴露時間對大鼠記憶功能和行為的影響[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3年01期
2 韋應波,孫喜慶,曹新生,姚永杰;推拉動作對大鼠記憶功能和行為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16期
3 劉廣興;崔猛;劉振國;牛銀波;王婷梅;梅其炳;;無創(chuàng)尾吊大鼠心血管功能監(jiān)測新方法[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22期
4 徐斌,梅丹,張方,孫新奇,金連海,隋萬林;環(huán)境溫度對缺氧大鼠體溫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1期
5 宮獻文;趙鑫;李婭;王文嵐;張學思;郭慶軍;謝小萍;任杰;李金聲;常耀明;;復合疲勞對大鼠不同組織礦物質(zhì)代謝影響研究(英文)[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16期
6 馬良;胡敏;孫振宇;陳華;李春海;謝忠忱;劉亞遷;;持續(xù)性高正加速度重復作用導致大鼠損傷的自然修復模型[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郭素紅;袁忠海;李艷;侯毅鞠;;不同方式加速度暴露對大鼠心肌損傷程度的影響[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金連海,劉詩福,朱志國,華瑞軍,韓學平;低壓缺氧大鼠主要臟器中鐵含量的變化[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1999年02期
9 周黨俠;邱曙東;王志勇;張潔;;維生素E對尾部懸吊大鼠雄性生殖損傷的防護作用[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6年05期
10 李天志;劉長庭;李向紅;鐘梅;汪德生;袁明;李志利;;模擬失重對大鼠血清及肺組織細胞因子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7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聯(lián)文;楊肖;謝添;樊瑜波;;尾吊模型中大鼠的前肢承重分布[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2 孫聯(lián)文;楊肖;謝添;樊瑜波;;尾吊模型中大鼠的前肢承重分布[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岳茂興;彭瑞云;王正國;楊鶴鳴;夏亞東;王德文;楊志煥;李建忠;徐世全;;沖擊傷復合液體火箭推進劑染毒大鼠的遠期效應研究[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三屆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06年
4 暴軍香;高放;馬進;;模擬失重大鼠動脈caveolae特性改變及STD的對抗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云;模擬航天復合環(huán)境對大鼠精神行為相關的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林;模擬失重加輻射大鼠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的變化和太空燮理湯的作用[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3 師綠江;金屬硫蛋白對+Gz暴露大鼠心肌損傷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4年
4 孫標;不同生理系統(tǒng)對間斷性人工重力反應性差異問題的地面模擬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張然;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在模擬失重大鼠動脈血管功能重建中的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6 孫喜慶;+Gz重復暴露對腦的病理生理影響及其機理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呂麗艷;航天大鼠模型胸腺蛋白質(zhì)組學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王利芳;模擬失重對大鼠胃黏膜瘦素和其受體表達的影響及其意義[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李天志;尾懸吊模擬失重大鼠血清及肺組織細胞因子的變化[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4 徐志鵬;模擬飛船應急返回時+Gx對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5 夏亮;FGF2對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模型大鼠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突觸可塑性的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武岳;+Gz對大鼠學習記憶功能和腦自噬的影響及中藥的防護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7 簡煉;鍶鹽對模擬失重大鼠骨組織中細胞凋亡的防治效應[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215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72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