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O/DOX復合NLC的制備及逆轉白血病細胞MDR作用評價
本文關鍵詞:透明質酸靶向姜黃素殼聚糖納米粒的制備及初步細胞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暨南大學》 2015年
PSO/DOX復合NLC的制備及逆轉白血病細胞MDR作用評價
周甜甜
【摘要】:白血病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阿霉素作為其臨床一線化療藥物,對癌細胞殺傷作用顯著,但易產(chǎn)生MDR作用,這是導致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通過加入逆轉劑或改變藥物劑型,制備緩、控釋及靶向體系來改變藥物的轉運途徑,以提高腫瘤細胞內濃度,是解決MDR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這些新劑型中,脂質體和納米粒是研究的熱點,而傳統(tǒng)的脂質體和SLN雖具有一定的逆轉MDR作用,但載藥量、包封率低,藥物易泄露,儲存過程中不穩(wěn)定。而近年來NLC的研制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制劑的不足,適合多種給藥途徑。本文以PSO和DOX為模型藥物,以固體脂質Precirol ATO 5、GM和液體脂質LABRATAC LIPOPHIE WL1349為載體材料,以大豆卵磷脂、F68和Tween-80為復合乳化劑,采用乳化蒸發(fā)-低溫固化法制備PSO/DOX-NLC,并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以PSO和DOX包封率為評價指標,應用星點設計效應面優(yōu)化法(CCD-RSM)對處方工藝進行優(yōu)化;同時建立PSO和DOX包封率的HPLC檢測方法。PSO/DOX-NLC最優(yōu)處方為藥脂比1:10,磷脂脂質比1.83:1,Tween-80濃度為2.6%,PSO包封率70%,DOX包封率80%。本文通過透射電鏡觀察納米形態(tài),納米激光粒度儀分析納米粒粒徑、電位,低溫放置觀察穩(wěn)定性,對凍干保護劑進行篩選,凍干粉進行差示掃描分析和紅外光譜測定分析藥物包載情況,并采用體外溶出透析法考察緩釋效果。PSO/DOX-NLC為圓形、類圓形實體球,粒徑為(128.7±1.8)nm,多分散系數(shù)為(0.22±0.01),Zeta電位為-(20.17±0.31)m V,4℃儲存穩(wěn)定,最優(yōu)凍干保護劑為5%甘露醇和海藻糖混合物;PSO/DOX-NLC的紅外波譜檢測和DSC掃描顯示藥物峰消失,藥物被包載于載體材料中。體外透析顯示PSO/DOX-NLC在前5 h存在突釋情況,緩釋效果優(yōu)于PSO/DOX溶液。本文分別制備受試樣品PSO/DOX-NLC和對照物DOX-NLC,研究其對白血病耐藥細胞多藥耐藥的逆轉作用,以白血病敏感株K562/S和耐藥株K562/DOX為受試細胞,采用MTT法測定PSO/DOX-NLC對耐藥細胞敏感性,比較和評價PSO/DOX-NLC逆轉白血病細胞MDR作用,結果顯示PSO/DOX-NLC逆轉倍數(shù)是DOX-NLC的2.55倍,以PSO/DOX游離藥物為對照,其逆轉倍數(shù)為6.46倍。綜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備了理化性質良好的補骨脂素/阿霉素復合納米結構脂質載體,其逆轉白血病細胞多藥耐藥作用顯著。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943;R9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靜;林菁;王春梅;蘇君慶;文震;;白藜蘆醇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的藥劑學處方設計與優(yōu)化[J];廣東化工;2014年16期
2 Jia-Hui Kong;Dan Zheng;Song Chen;Hong-Tao Duan;Yue-Xin Wang;Meng Dong;Jian Song;;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planta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cells into diabetic ra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5年02期
3 邱穎;朱玲;孫曉英;;星點設計-效應面優(yōu)化法與正交設計和均勻設計的比較及其在藥劑研究中的應用[J];海峽藥學;2011年02期
4 熊雯,蔣心惠,張丹;鹽酸阿霉素及其脂質體在大鼠體內的相關藥動學參數(shù)比較[J];華西藥學雜志;2004年02期
5 王華,鄭黎 ,梁愛君,呂萬良 ,張強;小粒徑鹽酸阿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制及其含量測定[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2年03期
6 李志花,陳汝福,王捷,陳積圣;硬脂酸聚乙二醇阿霉素納米粒的制備及其對人肝癌細胞的殺傷作用[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04年03期
7 秦思;溫炬;周貴濱;鄭榮昌;;不同劑型8-甲氧基補骨脂素柔性納米脂質體的大鼠體外透皮研究[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4年01期
8 譚敏;孫靜;趙虹;何青蓮;胡少為;李楚天;;補骨脂素對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細胞體外作用的比較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9 李冬云;陳信義;許亞梅;;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7年08期
10 郝坡;劉北忠;;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療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7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召紅;鹽酸阿霉素磁性熱敏脂質體研究[D];河北北方學院;2011年
2 王佳麗;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的制備、表征及相關性質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3 張雅溶;透明質酸靶向姜黃素殼聚糖納米粒的制備及初步細胞學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靜;;中藥逆轉乳腺癌MCF-7/ADM多藥耐藥性的實驗研究[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2 趙軼男;張樹彪;柳紅;;脂質體在藥物控釋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3 辛華;王海霞;劉漢柱;;不同采收期珊瑚菜中香豆素含量的比較[J];西北植物學報;2009年02期
4 盧來春;張蓉;張綱;黃林清;劉同華;;ADM-PLGA緩釋納米微球的制備及體外釋藥的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13期
5 魏紅梅;郭坤元;梅家轉;常紅;宋朝陽;吳秉毅;;熱化療對Raji細胞體外增敏作用的實驗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6 種樹彬;曾抗;李國鋒;任非;朱曉亮;周金潔;;鬼臼毒素納米脂質載體的制備及體外對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宮頸上皮細胞的作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7 呂鳳嬌;林華香;陳曉耕;許小平;;反相乳液聚合制備多柔比星納米粒[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8 李曉芳;張曉;陳鋼;牧磊;劉素娜;;有機溶劑對乳化-溶劑揮發(fā)法制備PLGA納米粒的影響[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王華杰;劉新銘;王瑾曄;;天然高分子藥物微球載體材料的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06年08期
10 葉紅霞;孫江川;常淑芳;;靶向脂質體在卵巢癌中的研究應用[J];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羅斌華;趙智卉;丁紅;趙志娟;;阿霉素微球的制備及其體內肺靶向的特性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2 姜靜雯;李冬云;馬薇;陳信義;;復方浙貝顆粒治療難治性急性白血病中醫(yī)證候療效觀察[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李冬云;陳信義;田劭丹;;難治性急性白血病診斷與治療[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嚴魯萍;李娟;;益氣養(yǎng)陰解毒方體外對K562/A02細胞耐藥性的作用[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Paul W.Sylvester;Amal Kaddoumi;Sami Nazzal;Khalid A.El Sayed;;The Value of Tocotrienol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Volume29,Number3(s),June2010)[C];2010年
6 Liqian Mo;Lianbing Hou;Dan Guo;Xiaoyan Xiao;Ping Mao;Xixiao Yang;;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eniposide PLGA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ptake in Human Glioblastoma U87MG Cells[A];2013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3年
7 劉小蔓;李秋萍;戴俊東;;納米技術改善難溶性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進展[A];“好醫(yī)生杯”中藥制劑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下)[C];2013年
8 劉曉慧;張婉萍;;包覆UVA/UAB防曬劑的納米固體脂質載體的制備及性能表征[A];第十屆中國化妝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菁華;姜黃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抗癌活性及逆轉多藥耐藥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周文婷;溫度-pH敏聚合物脂質體的合成、結構、性質及相行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盧潔;人MDS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砷劑、沙利度胺在荷瘤小鼠體內抗瘤作用與機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田劭丹;復方浙貝母顆粒輔助化療治療難治性急性白血病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5 葉霈智;浙貝母顆粒逆轉急性白血病多藥耐藥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6 馬力;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HO分型與FAB分型的比較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楊洪涌;清毒飲(片)和養(yǎng)正片聯(lián)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療效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8 郭義明;納米中藥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劉芳;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fā)病機理及腫瘤細胞中ADAMTS13表達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10 張寅;復方浙貝顆粒配方輔助化療提高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療效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麗;MTA與MEA方案治療難治或復發(fā)急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寶峰;鹽酸阿霉素脂質體注射液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王世廣;功勞木提取物DMAG逆轉人白血病K562/ADM細胞多藥耐藥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李平兒;復方浙貝顆粒改善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癥狀與體征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梁艷;兩種植物培養(yǎng)體系對4-苯基香豆素的生物轉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胡明月;復方胃瘤消顆粒的提取工藝及質量控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張歌;復方桂術膠囊對小鼠肺癌的抑瘤增效及PTTG、PCNA表達影響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吳菲;低功率射頻誘導長春瑞濱熱敏脂質體抗兔VX2腫瘤療效的實驗研究[D];河北北方學院;2011年
9 馮亮;乳鐵蛋白修飾聚合物泡囊對腦膠質瘤的遞藥特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孫萌;姜附湯干預阿霉素所致心臟毒性損傷大鼠的藥效學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凡義,鄭維揚,劉曉力,宋蘭林,徐兵,張鈺,黃芬;格列衛(wèi)聯(lián)合HA方案治療20例Ph染色體陽性急性白血病[J];癌癥;2003年08期
2 章平,毛玉昌,孫斌,錢旻,瞿偉菁;沙棘籽渣黃酮誘導人乳腺癌細胞凋亡相關基因的表達譜變化[J];癌癥;2005年04期
3 齊彥宇;劉凱;張潔;李凱;任婧婧;林蘋;;ATP1B1協(xié)同阿霉素抑制乳腺癌細胞MCF-7生長及逆轉耐藥的作用[J];癌癥;2009年08期
4 陳大兵,呂萬良,楊天智,李靜,張強;紫杉醇表面修飾脂質納米粒的制備和性質[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1期
5 王治偉;楊強;趙渝;;腫瘤靶向治療技術現(xiàn)狀[J];重慶醫(yī)學;2009年06期
6 劉同剛,唐敏章,金發(fā)光;加溫敏感阿霉素脂質體治療小鼠荷Lewis肺癌[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7 屈小鵬;吳道澄;陳軍;張殿忠;衛(wèi)建民;吳紅;馬保安;;MDP-阿霉素脂質體對裸鼠SOSP-M成骨肉瘤肺轉移的治療[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24期
8 李秀玉,姚良權,聶陸安;補骨脂素和保列治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對比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年12期
9 吳偉,崔光華;星點設計-效應面優(yōu)化法及其在藥學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0年05期
10 崔小慶;楊易燦;;補骨脂素加長波紫外線抗腫瘤的實驗研究和應用[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199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周平紅;磁性阿霉素納米脂質體靶向治療裸鼠大腸癌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劉鑫;5-氟尿嘧啶磁性脂質體納米粒在肝癌動物模型中的靶向性及藥動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3 史艷萍;生物素化普魯蘭多糖衍生物作為納米藥物載體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吳燕;鹽酸表阿霉素長循環(huán)熱敏脂質體與復方脂質體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5 許東航;阿霉素納米制劑克服腫瘤多藥耐藥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方紅;生物醫(yī)學納米材料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的分析[D];東南大學;2004年
2 周洲;磁流體聚集對磁性藥物靶向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榮清,駱傳環(huán),杜澤涵,肖炳坤;白血病細胞的~(31)P核磁共振分析及用于無損傷游離鎂離子測定[J];分析化學;2004年02期
2 劉傳緒;陰倩倩;吳英理;陳國強;;基于天然產(chǎn)物的白血病細胞分化機制的化學生物學研究[J];中國科學:化學;2012年12期
3 劉鷹翔;張洋;馬玉卓;;4-苯基氨基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體外抗白血病活性研究[J];有機化學;2010年07期
4 李新蘭,高鳳鳴,趙乃坤,王文惠,杜維霞,劉秀敏,蔣涵英,黃樺,葛忠良,劉秀珍,藉秀娟,劉洪祥;小鼠粒細胞白血病細胞體外細胞系L_(833)的建立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物學 農(nóng)學 醫(yī)學 地學);1987年07期
5 楚剛,莊桂明,陶勝巖;白血病的多藥耐藥性及其逆轉策略[J];食品與藥品;2005年09期
6 ;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葡萄籽提取物能殺死白血病細胞[J];中國食品學報;2009年02期
7 王強;舒榕;劉紅云;沈關心;;抗白血病轉移藥物篩選模型的實驗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8 任莉莉;茶多酚體外誘導白血病細胞凋亡[J];食品科學;2004年05期
9 ;美借助基因修改的HIV成功治療1名白血病患者[J];中國食品學報;2012年12期
10 ;信息快遞[J];中國新藥雜志;2006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繼萍;;白血病患者的護理體會[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2 陳立君;王崴;;單克隆抗體分析微量殘留白血病細胞的研究進展[A];慶祝黑龍江省免疫學會成立十周年(1993—2003)論文集[C];2003年
3 李冬云;陳信義;劉瑞娟;;單味中藥成分逆轉白血病多藥耐藥基礎研究評述[A];第七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許小平;費新紅;呂書睛;江千里;陳莉;高磊;樓敬偉;倪雄;周虹;龔勝藍;黃正霞;許燕群;;表達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多藥耐藥微小殘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許小平;費新紅;陳莉;高磊;江千里;呂書晴;樓敬偉;周虹;黃正霞;許燕群;;白細胞介素2和苦參堿聯(lián)合治療多藥耐藥微小殘留白血病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許小平;費新紅;呂書晴;江千里;陳莉;高磊;樓敬偉;倪雄;周虹;龔勝藍;黃正霞;許燕群;;表達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多藥耐藥微小殘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黃曉偉;李暉;邱怡申;;改進的分水嶺算法在白血病細胞圖像分割中的應用[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孫永城;朱慧玲;陸瀅;王怡;歐陽桂芳;;茶多酚對白血病細胞多藥耐藥逆轉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血液免疫學學術大會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黃山;;難治性白血病西醫(yī)化療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進展[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屆岐黃論壇——血液病中醫(yī)藥防治分論壇論文集[C];2014年
10 武傳鳳;陳賽娟;;白血病的轉化型研究[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衍強 張利鋒;[N];健康報;2003年
2 范程程;[N];健康報;2004年
3 盧晶、余寧寧;[N];人民日報;2005年
4 時仲省;[N];健康時報;2006年
5 慕乃強 謝曉輝;[N];焦作日報;2006年
6 山東省淄博市紅十字會血液病醫(yī)院院長、副主任中醫(yī)師 黃衍強;[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6年
7 主任醫(yī)師 容小翔;[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8 張忠霞;[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7年
9 黃衍強 尚科;[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10 胡曉震 本報主任記者 葉青 見習記者 魏宇佳;[N];沈陽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光生;電磁輻射凈化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物中殘留白血病細胞的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2年
2 張鵬霞;齊墩果酸對人類白血病細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的探討[D];吉林大學;2008年
3 張帆;共同抑制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復合物2和熱休克蛋白90對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D];中南大學;2012年
4 趙克溫;磷脂爬行酶1的表達調控及其在白血病細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5年
5 許文林;白血病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自分泌鏈作用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6 郭萌;低氧和低氧模擬化合物誘導白血病細胞分化和凋亡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7年
7 蘆殿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白血病課題設計特點與質控管理體會[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8 仇灝;β3-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轉移酶對白血病細胞分化的影響及其調控機制[D];蘇州大學;2010年
9 陳莉;白血病細胞多藥耐藥基因表達譜變化及其逆轉策略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2年
10 林玉梅;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白血病細胞增殖和化療敏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愛英;866例次白血病患者染色體核型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袁莉;不同類型白血病行親緣間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預后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趙倩倩;白血病血液樣品的光譜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4 李晟;急性白血病細胞髓外浸潤相關因素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5 杜雅哲;急性髓系白血病誘導治療第7天外周血白血病細胞殘留與療效的相關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4年
6 宋海余;蟾酥逆轉白血病多藥耐藥的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7 劉敏;人參皂甙Rg3抑制白血病細胞增殖的動物體內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黃曉偉;白血病細胞圖像的分割與特征提取[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翔;中藥逆轉白血病細胞多藥耐藥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10 劉彥霞;難治性白血病中端粒酶活性與多藥耐藥及其預后的關系[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透明質酸靶向姜黃素殼聚糖納米粒的制備及初步細胞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9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6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