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思維、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高原軍人抑郁的影響
本文選題:高原地區(qū) 切入點:軍人 出處:《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 了解高原地區(qū)軍人抑郁狀況跋喙匾蛩?為心理教育和部隊管理提供依據(jù)和措施.方法: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自動思維問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對 267名高原地區(qū)軍人進行測評.結果: ①高原地區(qū)軍人的抑郁水平顯著高于全國正常人常模 (P0 01 ), 256名軍人中 137人 ( 53 5% )無抑郁, 64人 (53 8% )有輕度抑郁, 51人 ( 42 9% )有中度,4人(3 4% )重度抑郁;②相關分析表明: 抑郁與自動思維、生活事件呈顯著正相關(r=0 397,r=0 420),與軍齡和社會支持呈顯著負相關(r=-0 151,r=-0 324),而與海拔高度無顯著相關(r=-0 03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pression status of soldiers in plateau area. Metho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automatic thinking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measures for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army management. Results: 1 the depression level of the soldiers in the plateau are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norm (P0 01), and 137 (53 5%) of the 256 soldiers had no depression. , 64 patients (53 8%) had mild depression, 51 (42 9%) had moderate depression (3 4%) and 4 had severe depression (3 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military service and social suppor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altitude.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基礎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三軍醫(yī)大學基礎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分類號】:R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玉蘭;影響護理人員情緒狀態(tài)的因素與護理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06期
2 陸濱;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心理社會因素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3期
3 潘潤德,潘天偉;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01期
4 劉素珍,龔殿祥,趙華,吳夢麟;軍人焦慮、憂郁情緒研究:Ⅰ環(huán)境、文化、軍齡及其它[J];心理科學;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素珍,龔殿祥,趙華,吳夢麟;軍人焦慮、憂郁情緒研究Ⅱ:主導因素及其交互作用[J];心理科學;2000年01期
2 任勇;張桂平;;護士心理壓力分析與應對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年02期
3 化西婷;陜西省在校大學生抑郁癥焦慮癥調查分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馬煊,左月燃,張昕,唐泓源;軍人心理應激研究及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年11期
5 楊國愉,馮正直,任輝,薛媛,汪濤,朱琳;軍事應激條件下軍人心理健康特點及其相關因素[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6 張偉紅,甘景梨,李曉瓊,高存友,楊代德,趙亞男,蔣波;SARS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3年12期
7 李君,李秀芬,王健;中國軍人焦慮的研究現(xiàn)狀[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5年05期
8 郭本玉,季衛(wèi)東;焦慮性神經癥患者不同應付方式的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05期
9 李曉波,武麗;肺癌患者社會支持與希望的相關性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35期
10 溫露月,肖愛祥,李淑玲,何鳳貞,潘麗珍,葉瑞鳴,韋紅梅,毛展威,羅添云,彭環(huán);住院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趨勢與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韓笑樂;王紹禮;成秀芳;;長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六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鐘小蘭;肝郁證模型大鼠蛋白質組差異表達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2 楊國愉;青年軍人特質焦慮及其認知加工特點[D];西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立紅;護士職業(yè)應激與心身健康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2 孫曉穎;基層軍官工作壓力與心理控制源、焦慮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3 喬建業(yè);邊防蒙古族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4 邱文清;青年軍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教育干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亞兵;慢性應激肝郁證大鼠海馬差異表達基因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6 黨彩萍;高考前狀態(tài)焦慮與特質焦慮、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7 肖蓉;駐島礁軍人社會支持、人格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8 王勝蘭;慢性應激肝郁證大鼠模型的復制及相關基因表達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9 王光凱;冬夏季節(jié)慢性應激肝郁證大鼠體內褪黑素含量差異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10 李靜;貧困大學生人格因素、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惠蘭,倪曉春;焦慮障礙的心理康復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1年23期
2 李凌江,梁鋒,王湘蓮;工作類型與護士生活質量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7年04期
3 袁勇貴,吳愛琴,張心保;焦慮和抑郁合病的生物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0年03期
4 袁勇貴,李箕君,張心保;抑郁性神經癥某些心理學變量的對照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5期
5 季建林,,儲展明;應激量表在焦慮癥和抑郁癥病人中的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5年04期
6 袁勇貴!210029,張心保!210029,吳愛勤;焦慮和抑郁三種理論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年01期
7 王曉平,王群松,季建林;抑郁和焦慮病人應激強度的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年04期
8 張建球,李翔,張長嶺;A型行為與情感性障礙[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7年05期
9 張?zhí)m君;貧困大學生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年03期
10 陳正東!225002;213例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支持調查分析[J];中國民政醫(yī)學雜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罌粟殼金銀花治療慢性腸炎[J];新中醫(yī);1981年08期
2 李薈元,陳紹宗,吳良貴,衡代忠,黃銳兵;手部燒傷畸形的整復及足背游離皮瓣的應用[J];陜西醫(yī)學雜志;1982年02期
3 岳余才;精神分裂癥臨床表現(xiàn)與性別的關系[J];吉林醫(yī)學;1983年05期
4 候魁武;整院建院結碩果 軍人到院處處春——323醫(yī)院對軍人傷病員實行“四優(yōu)先”[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1985年03期
5 McLean AA ,焦永真;甲型肝炎疫苗的進展[J];國際生物制品學雜志;1987年05期
6 陳友宏;肌注柴胡注射液致暈厥1例[J];四川中醫(yī);1988年12期
7 任炳華;住院病人需求的調查[J];中國醫(yī)院管理;1988年01期
8 雷百全;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治驗[J];陜西中醫(yī);1989年11期
9 陳國良;七所醫(yī)院住院軍人中腫瘤發(fā)病情況分析[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1990年01期
10 高國枝;94例老年及老年前期軍人血清鈣水平檢測[J];中國老年學雜志;199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鑫;;扮演陳進勇創(chuàng)作小結[A];我的角色與我們的劇團——第六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1997年
2 王海平;;價值沖突與軍人理想信念建設[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3 蘇喜生;賀德富;;軍人周食譜自動生成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4 鄭寧;陳海;陳水發(fā);;軍人患者術后指定飲食的益處[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八屆臨床營養(yǎng)學術會議暨第三屆營養(yǎng)與腫瘤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5 梁潔云;史琳娜;范華迪;;不同種類早餐對軍人血糖、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影響[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特殊營養(yǎng)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6 賀德富;蘇喜生;于吉平;丁文;;戰(zhàn)時軍人最低營養(yǎng)素供給量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特殊營養(yǎng)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7 張淑娟;;關注部隊“亞健康”[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8 唐新平;陳觀華;畢龍遠;胡金明;;對1260名軍人艾滋病認知程度的調查及健康教育課的效果分析[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9 陳揚;何冬梅;李文中;鄭茂榮;;軍人性病臨床報道與防疫對策探討[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10 唐新平;陳觀華;;軍人銀屑病發(fā)病與心理應激相關性研究[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薛虹;無私耿直大將軍[N];中國財經報;2000年
2 徐華;給“知識軍事”把脈[N];中國國防報;2000年
3 袁麗婭 本報特約記者 納新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也有煩心事[N];中國國防報;2000年
4 蔣杰;筑固心理防御的盾牌[N];中國國防報;2000年
5 閆立君;信息網(wǎng)絡與知識網(wǎng)絡[N];中國國防報;2000年
6 王建新 黨廷志;誰言“巡回法庭”包贏官司[N];中國國防報;2000年
7 周山;冷思軍事熱[N];中國工商報;2000年
8 王學文;體驗旅游方興未艾[N];中國交通報;2000年
9 辛愛如 劉莉;誠信為本 服務制勝[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10 陳先義;軍旅長篇小說熱及其新探索[N];中國文化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紅軍;論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簡坤林;針灸在應急反應部隊軍人節(jié)律調整中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3 鄧江祁;蔡鍔政治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閆子龍;不同戰(zhàn)爭形態(tài)軍人體能特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5 張祖平;明清時期的政府社會保障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6 李春苗;軍隊士氣模型、影響因素及其激勵機制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詩文;試論泰國一九七三年十月民主運動[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涂曉敏;泰國軍人政權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3 曾現(xiàn)江;唐后期、五代之淮蔡軍人集團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余華志;現(xiàn)階段我國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林傳濤;20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北優(yōu)撫工作述論[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曹波;軍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與效率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7 傅焰;論社會轉型期軍人的道德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金永輝;李存葆的綠色情懷[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戴衛(wèi)東;明代傳統(tǒng)社會保障政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10 鄢啟軍;某軍區(qū)聯(lián)勤某分部醫(yī)院聘用護士現(xiàn)狀與管理對策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367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63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