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60m空氣潛水引起大鼠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
本文關鍵詞: 潛水 氧化應激 大鼠 出處:《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模擬60m空氣潛水引起大鼠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方法將大鼠置于動物加壓艙內(nèi),暴露于700kPa壓縮空氣下60min,每天2次,連續(xù)3d。于暴露后第1、3、5天915斷頭取血。用化學比色法測定循環(huán)血漿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轉(zhuǎn)硫酶的活力和谷胱甘肽、丙二醛的含量。結(jié)果經(jīng)高壓空氣多次暴露后,大鼠血漿抗氧化酶活力顯著降低(P0.05或P0.01),但在暴露后3~5d全部恢復正常;谷胱甘肽含量在暴露后第3天時明顯降低(P0.01),第5天恢復正常;丙二醛含量在多次暴露后顯著增高(P0.01),第5天時降至正常水平。147kPa純氧暴露后各指標變化類似于700kPa空氣暴露。常氧高氮處理后各指標無顯著改變。結(jié)論60m模擬空氣潛水引起大鼠明顯的氧化應激,但能在3~5d內(nèi)恢復;上述變化可能與壓縮空氣中的高分壓氧有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60m simulated air diving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rats. Methods the rats were placed in the animal chamber, exposed to 700kPa compressed air under 60min, 2 times a day, continuous exposure to 3D. 1,3,5 after 915 days brokenblood. Using chemical 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irculating plasma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Results with high pressure air several times after exposure, rat plasma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r P0.01), but in 3 ~ 5D after exposure all returned to normal; glutathione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ird days after exposure (P0.01), fifth days returned to normal; the content of MD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any times after exposure (P0.01), fifth days to 700kPa air exposure similar indexes change normal levels after exposure to normoxia..147kPa pure oxygen at high nitroge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all indexe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60m simulated air diving causes obvious oxidative stress in rats, but it can recover within 3 to 5D. The above changes may be related to high partial pressure oxygen in compressed air.
【作者單位】: 第二軍醫(yī)大學航海醫(yī)學教研室 第二軍醫(yī)大學航海醫(yī)學教研室 第二軍醫(yī)大學航海醫(yī)學教研室 第二軍醫(yī)大學航海醫(yī)學教研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部分研究(編號:30400159)
【分類號】:R8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偉剛,王云霞,郭明珠,陶凱忠,吳海生,陶恒沂,蔣春雷;60m模擬空氣反復潛水對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徐偉剛,郭明珠,王云霞,陶恒沂,孫學軍,蔣春雷;N-乙酰半胱氨酸預防大鼠模擬空氣反復潛水后的免疫抑制[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7期
2 徐偉剛,郭明珠,陶恒沂,李潤平,吳海生,孫學軍,蔣春雷;高分壓氧體外抑制大鼠脾臟淋巴細胞功能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預防作用[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7期
3 徐偉剛,賈治偉,陳士明,練慶林,郭明珠,陶恒沂,蔣春雷;離體大鼠脾淋巴細胞在高分壓氧下產(chǎn)生羥自由基[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7期
4 徐偉剛,郭明珠,劉昀,陶恒沂,孫學軍,蔣春雷;空氣模擬潛水對大鼠血漿兩種應激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3年04期
5 徐偉剛,陶恒沂,蔣春雷;高氣壓對免疫機能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4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超;高分壓氧暴露對離體大鼠脾淋巴細胞功能的影響及機制[D];華南熱帶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美國《化學文摘》收錄《眼科新進展》2006年論文目錄(七)[J];眼科新進展;2010年03期
2 向志鋼;李先輝;劉鋒;黃建軍;張永康;;果王素對小鼠酒精性肝病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年03期
3 崔玨;肖瀛;王斌;施用暉;樂國偉;;硫辛酸高脂日糧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營養(yǎng)學報;2010年01期
4 肖瀛;崔玨;施用暉;孫進;樂國偉;;高脂日糧介導小鼠十二指腸氧化應激與腸鈣吸收的關系[J];營養(yǎng)學報;2010年01期
5 ;魚油可延緩心臟病患者生理老化[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0年03期
6 劉輝;尹芳秋;高秋菊;郭魁亮;陳盛鵬;劉杰;賀森;;激活的ACM對魚藤酮誘導的細胞氧化損傷的抑制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年03期
7 陳婧;萬毅剛;卞茸文;顧劉寶;王朝俊;張慧蘭;姚建;;中藥延緩糖尿病腎病腎小球硬化的作用機制[J];中國中藥雜志;2010年04期
8 張瑤;馮天驕;張占軍;王永炎;;黃芩素對抗阿爾采末病及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0年03期
9 高元峰;陳興;陳里新;張志國;;紅景天苷對大鼠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南藥學;2010年02期
10 鄧剛;彭海;楊艷飛;于鳳芹;;銀杏葉提取物對衰老小鼠腦組織Klotho蛋白表達的影響及機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春陽;鄒俊杰;石勇銓;曲衛(wèi);孫亮亮;劉志民;;通絡方劑對糖尿病大鼠腎臟氧化應激的影響[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腫瘤和免疫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寶軼;馮曉云;鄒俊杰;石勇銓;趙瑛;劉志民;;通絡方劑對糖尿病大鼠海馬組織氧化應激水平及其超微結(jié)構的影響[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腫瘤和免疫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劉志民;;受體及信號轉(zhuǎn)導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發(fā)展態(tài)勢[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腫瘤和免疫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吳曾繁;;PON1基因多態(tài)性和冠心病關系的研究進展[A];第12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痆C];2010年
5 雷光濤;吳清華;蘇海;程曉曙;;短期急性寒冷暴露對高鹽飲食高血壓SD大鼠氧化應激態(tài)影響及其兩性差異[A];第12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痆C];2010年
6 于春艷;蘇靜;于慧美;李洪巖;徐冶;鐘加滕;康勁松;孫連坤;;氯化銨增加維生素K3誘導的細胞毒性涉及自噬完整性[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腫瘤和免疫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劉揚;杜立波;賈宏瑛;聶舟;韓璐;田秋;;納米生物工程的前沿科學問題:金納米載體的增效分子機制與生物安全性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3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8 劉耀華;趙世光;張建華;張旭;王慧博;鄭天虎;于洪偉;汪立剛;陳曉豐;楊光;;X盒結(jié)合蛋白1調(diào)控膠質(zhì)瘤細胞氧化應激的研究[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梁鵬飛;蔣碧梅;黃曉元;龍劍虹;;PPARβ在H2O2所致HaCaT細胞凋亡中的保護作用[A];第六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馬建林;劉希超;劉金忠;王圣;蘇哲坦;李斌;陳關良;王衛(wèi);;冠心病患者體內(nèi)P-選擇素的變化及意義[A];第11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光華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 吳忠 副主任醫(yī)師;高尿酸血癥是禍是福[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0年
2 德國漢諾威醫(yī)學院Sajoscha A.Sorrentino(扎永薩哈A·索倫蒂諾);2型糖尿病患者的HDL血管內(nèi)皮保護作用受損,,經(jīng)緩釋煙酸治療后改善[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10年
3 記者 孫國根 特約記者 李妍斐;沉寂信息調(diào)節(jié)因子可保護腎臟[N];健康報;2010年
4 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學系 蔣卓勤 教授;微量營養(yǎng)素與DNA穩(wěn)定性[N];中國食品報;2010年
5 記者 索阿娣;長城公司 積極促成中國參與“火星——500”項目[N];中國航天報;2010年
6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福建省高血壓研究所 吳可貴;吸煙讓冠心病提前10年[N];健康報;2009年
7 駐京記者 王丹;氧化應激窗口期理論為“治未病”提供新思路[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8 ;預防疾病,進入“氧化應激”時代[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9 郭楓;知未來 治未病[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10 阿信;阿爾茨海默病:大腦的糖尿病?[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玉和;氧化應激誘導宮頸癌細胞死亡過程中溶酶體—線粒體途徑的作用機制[D];吉林大學;2009年
2 王清;介入治療聯(lián)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田琳琳;復方丹參方有效成分對神經(jīng)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機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9年
4 姚曉敏;雙環(huán)醇對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和肝臟再生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劉玲;GSTs、CAT基因多態(tài)性與疾病易感性分析及功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6 段麗麗;模擬體內(nèi)應激因素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重要毒力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7 葛亞坤;內(nèi)皮氧化損傷體外分析系統(tǒng)的建立及在藥效評價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9年
8 張馳;低劑量電離輻射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的1型糖尿病小鼠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9年
9 胡國平;生物燃料煙霧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關系的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09年
10 羅紅;大蒜總皂苷的抗缺氧生物活性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香紅;葛根素對抗高糖血管損傷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崔潔;雙環(huán)醇對抗大鼠心肌缺血復灌損傷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毛童俊;蠶蛹油對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應激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0年
4 洪誠韜;比較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芪參益氣方有效組分的配伍機制[D];浙江大學;2010年
5 潘彩飛;異丙酚對氨處理的大鼠腦星形膠質(zhì)細胞水通道蛋白-4表達以及細胞水腫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0年
6 張文博;鈣營養(yǎng)和氧化應激在氟骨癥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09年
7 吳志懂;ADH2基因型在廣西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的乙醇相關氧化應激及PEI治療反應中的作用[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楊晨輝;Nrf2與HO-1在實驗性腦梗死大鼠腦組織中的動態(tài)表達及姜黃素腦保護作用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趙芳;胎膜早破孕婦臍血中SOD、MDA、VE、H_2O_2的測定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李芹;MPO、LPO、SOD、GSH與胎膜早破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94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49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