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bol法的載人空降人體頭-頸部損傷響應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Sobol法的載人空降人體頭-頸部損傷響應特性研究 出處:《振動與沖擊》2012年1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著陸沖擊 人體損傷響應 Sobol法 靈敏度分析
【摘要】:建立了載人著陸沖擊的"假人-座椅"數(shù)值模型,并進行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驗證。模型經(jīng)驗證后,其數(shù)值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非常接近,并基于Sobol法對人體不同部位角度對人體頭-頸部損傷響應的影響進行了靈敏度分析。結(jié)果表明:人體頭-頸部角度和體位角對人體損傷響應有著重要影響。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可為最佳人體著陸姿勢的研究提供變量選取依據(jù),在載人空降防護技術領域具有一定的實際工程意義。
[Abstract]:The "dummy seat" numerical model of manned landing impac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re carried out. After the model is verifi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very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Based on the Sobol method,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human head and neck injury response at different position angle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d-neck angle and posture angle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human body injury respons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t can provide variable selection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ptimal human landing posture, and has some practical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 of manned airborne protection technology.
【作者單位】: 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湖南大學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R85;O242.1
【正文快照】: 載人空降過程中,乘員的著陸姿勢將直接影響到人體損傷的動態(tài)響應。目前,許多學者[1-4]已對人體著陸姿勢的問題進行了相關探討。Brown[5]針對Apollo飛船著陸的工況,對人體的24種不同著陸姿勢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為Apollo飛船的設計提供了相關科學依據(jù);Weis[6]將20位志愿者以7種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炳坤,王憲民,王玉蘭,姜世忠;不同體位著陸沖擊時人體的動態(tài)響應[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1年02期
2 成自龍,韓延方,曾文藝,王玉蘭,范景連,姜俊成;人體坐姿著陸沖擊(+Gz)耐限區(qū)間的研究[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7年05期
3 杜匯良,黃世霖,張金換;高G值著陸沖擊下頭、頸、胸、脊椎損傷因子及評價指標的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08期
4 譚軍;韓旭;劉鑫;;載人防護緩沖氣囊座椅的優(yōu)化設計[J];振動與沖擊;201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肖志;汽車后碰撞中乘員頸部損傷防護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杜匯良,黃世霖,張金換;一種飛船返回艙座椅緩沖器力學特性設計[J];工程力學;2005年05期
2 劉鑫;張志勇;;基于氣囊緩沖的載人空降乘員防護裝置優(yōu)化設計[J];機械工程學報;2012年21期
3 杜匯良,黃世霖,張金換;航天飛船座椅著陸緩沖系統(tǒng)的力學模型[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劉炳坤;馬紅磊;姜世忠;;人體對沖擊加速度耐受限度研究進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0年02期
5 劉鑫;張志勇;;某型汽車后碰撞中安全帶防護性能改進設計[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1年10期
6 杜匯良,黃世霖,張金換,馬春生,劉鳳梧,白遠利;+Gx和+Gz復合沖擊下人體頭部響應的實驗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02期
7 周雙珍;張雄;馬紅磊;;不同骨密度下人體脊柱著陸沖擊響應的數(shù)值模擬[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炳坤;劉洪濤;宿雙寧;姜世忠;姜寶銀;馬紅磊;;座墊緩沖設計與實驗研究[A];中國航空學會全國第十屆安全救生學術交流會文集[C];2006年
2 茆軍兵;賈曉紅;王人成;;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頸椎生物力學研究進展[A];第七屆全國康復醫(yī)學工程與康復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茆軍兵;賈曉紅;王人成;;頸椎有限元模型的建模及驗證[A];第七屆全國康復醫(yī)學工程與康復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成自龍;;人體沖擊生物力學研究進展[A];第四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謝燕;飛船返回艙著陸沖擊緩沖座椅系統(tǒng)改進設計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司俊德;基于人體損傷的工程車輛翻車保護系統(tǒng)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盤朝奉;車輛事故緊急呼救技術及傷害程度評價的研究[D];江蘇大學;2008年
4 姜海波;人體下肢關節(jié)系統(tǒng)的生物力學行為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曉平;端粒酶RNA基因突變對Hela細胞生長的作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邊鵬;營運客車追尾碰撞仿真及后部結(jié)構耐撞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3 周熙盛;轎車偏置碰撞安全性及前縱梁耐撞性優(yōu)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4 隆興銀;基于人體實體切片的圖像處理及三維重建技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張加易;基于反求工程的仿真人體頭部三維重建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6 蘆俊鵬;顱腦有限元模型的構建和錘碰撞顱腦左側(cè)的計算機模擬及分析[D];天津科技大學;2006年
7 朱楠;提升機構壓力燃氣包設計與仿真[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8 楊振亮;大型客車追尾碰撞中乘員頸部安全性的影響因素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9 譚軍;載人防護緩沖氣囊座椅的設計與優(yōu)化[D];湖南大學;2010年
10 陳緒;前?偝山Y(jié)構在轎車前碰撞中的耐撞性優(yōu)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曾文藝,劉來福,成自龍;坐姿沖擊狀態(tài)下獼猴及人體響應值的耐限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3期
2 于成果;李良春;;空投安全著陸的實現(xiàn)途徑[J];包裝工程;2007年10期
3 杜匯良,黃世霖,張金換;一種飛船返回艙座椅緩沖器力學特性設計[J];工程力學;2005年05期
4 萬鑫銘;楊濟匡;;基于虛擬試驗方法的氣囊折疊方式對離位乘員損傷影響的研究[J];汽車工程;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肖志;汽車后碰撞中乘員頸部損傷防護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匯良,黃世霖,張金換;一種飛船返回艙座椅緩沖器力學特性設計[J];工程力學;2005年05期
2 任啟偉;陳洋波;周浩瀾;徐會軍;;基于Sobol法的TOPMODEL模型全局敏感性分析[J];人民長江;2010年19期
3 袁明,姜世忠;中國航天醫(yī)學進展[J];空間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4 曾文藝,,劉來福,成自龍;坐姿沖擊狀態(tài)下獼猴及人體響應值的耐限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3期
5 齊明思;于麗娜;殷強;楊衛(wèi);李瑜;;基于ANSYS的沖壓式快速空投硬式氣囊應力分析[J];包裝工程;2010年15期
6 賈玉紅;吳永康;張冠超;;半主動控制起落架實驗系統(tǒng)[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世錦;;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沖擊仿真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勝;周軍;;合理承受陸沖擊力,保證跳傘安全[A];中國航空學會全國第十屆安全救生學術交流會文集[C];2006年
3 陳永仁;陶毅;;跳傘著陸應增加滾翻訓練[A];中國航空學會全國第十屆安全救生學術交流會文集[C];2006年
4 萬峻麟;李立春;陳金寶;曾福明;聶宏;;基于瞬態(tài)動力學方法的月球探測器軟著陸腿著陸沖擊性能分析[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馬紅磊;劉炳坤;姜世忠;李建軍;;著陸沖擊頭部束縛狀態(tài)與動態(tài)響應關系試驗研究[A];中國航空學會全國第十屆安全救生學術交流會文集[C];2006年
6 曾福明;楊建中;商紅軍;滿劍鋒;柴洪友;;星球著陸探測器軟著陸機構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劉炳坤;劉洪濤;宿雙寧;姜世忠;姜寶銀;馬紅磊;;座墊緩沖設計與實驗研究[A];中國航空學會全國第十屆安全救生學術交流會文集[C];2006年
8 賈玉紅;;起落架著陸沖擊載荷及減震性能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馬勉軍;霍紅慶;李云鵬;;月球探測器軟著陸敏感技術[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863計劃“深空探測與空間實驗技術”重大項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沈人豪;杜星文;萬志敏;;月球探測器氣囊緩沖系統(tǒng)及其緩沖過程模擬[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何時闖太空[N];大眾科技報;2001年
2 劉圣德 陳翊 特約記者 趙啟洪;“大背囊”提升中國傘兵戰(zhàn)力[N];中國國防報;2008年
3 王艷梅 本報記者 于莘明;酒泉基地:二“龍”起飛戲太空[N];科技日報;2005年
4 記者 張莞昀;七年心血,助飛船平安“回家”[N];新清華;2008年
5 特約記者王艷梅 通訊員 楊川;大漠又燃圣火[N];中國質(zhì)量報;2005年
6 吳國興;聯(lián)盟飛船為何新不如舊[N];中國航天報;2003年
7 崔偉光 本報特約記者 沙志亮;把“第一”寫在天上[N];中國質(zhì)量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陳國全 特約記者 李偉 通訊員 韓威震;為藍天驕子植入“隱形翅膀”[N];解放軍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朱斌 鄭蔚 見習記者 錢蓓 通訊員 李國文 趙啟洪 陳星星;空降兵:天降神兵踏云來[N];文匯報;2009年
10 宋超 劉繼璐 董良鋒;“90后”傘兵誕生記[N];中國國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謝燕;飛船返回艙著陸沖擊緩沖座椅系統(tǒng)改進設計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魏小輝;飛機起落架著陸動力學分析及減震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陳雷;考慮機身彈性的起落架著陸動態(tài)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2 孫乾;空降兵空降訓練損傷與知識、態(tài)度與信念及行為(KABP)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3 李立春;月球探測器軟著陸緩沖機構緩沖性能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4 張則梅;月球著陸器結(jié)構設計技術及仿真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5 王鐵勇;飛機起落架緩沖器的主動控制技術的分析與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6 徐世s
本文編號:1383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38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