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生物反應器研究進展與策略
本文關鍵詞:空間生物反應器研究進展與策略 出處:《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10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空間生物反應器是人類利用空間資源進行空間生物學與空間生物技術研究的重要硬件設備,其應用為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生物材料,如細胞、組織和微生物等。本文針對空間生物反應器對空間生物學和空間生物技術的重要作用,綜述了空間生物反應器的研制發(fā)展歷程和現(xiàn)狀,并對灌流式中的旋轉壁式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yǎng)單元反應器、單環(huán)路細胞培養(yǎng)反應器、微型連續(xù)培養(yǎng)反應器和非灌流式中的多層逆流細胞培養(yǎng)反應器、新型膜生物反應器等空間生物反應器的主體結構和工作原理做了介紹。最后,對空間生物反應器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Abstract]:Space bioreactor is an important hardware device for the research of space biology and space biotechnology by human space resources. Its application provides the necessary biomaterials for space life science, such as cell, tissue and microorganis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space bioreactor for space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ace bioreactor, and bioreactor cell perfusion culture in the main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unit reactor, single loop reactor, micro cell culture continuous culture the reactor and non perfusion cell culture in multilayer countercurrent type reactor and membrane bioreactor space bioreactor is introduc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patial bioreactor is analyzed and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基金】:“863”基金資助項目(2008AA12A218)
【分類號】:R85;V524.1
【正文快照】: 空間環(huán)境與地面環(huán)境截然不同,微重力、高能輻射等特殊的極端條件,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提供了地面不能或不能完全模擬的實驗條件?臻g微重力環(huán)境是科學家進行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極端條件之一,如在距離地表223.3~833.4 km的近地軌道空間,重力有可能像溫度和物質濃度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玲;;宇航員的腎風險[J];科學大觀園;2011年1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紀安來;崔彥;張軍;吉敏;李成林;王平;周金蓮;劉子沛;楊鶴鳴;;微重力環(huán)境對大鼠血漿蛋白質譜影響的研究[A];2011年空間生命與生命起源暨航天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耿傳營;向青;徐梅;李紅艷;徐波;郭宇鵬;房青;唐勁天;;空間環(huán)境對黑色素瘤B16細胞基因及蛋白質表達的影響[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張立藩;;微重力環(huán)境血管的適應性變化及其重力性對抗措施[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4 黨磊;孫艷;何靜雯;胡青華;莊逢源;易宗春;;模擬微重力環(huán)境對EP0誘導K562細胞紅系分化的抑制作用[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16屆空間生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張杜超;方向群;;微重力對銅綠假單胞菌毒力影響及與肺部感染關系[A];2011年空間生命與生命起源暨航天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超;蒲放;孫聯(lián)文;樊瑜波;;尾吊大鼠股骨的力學性能和微觀結構研究[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謝滿江;付兆君;張立藩;馬進;程宏偉;;模擬失重大鼠腦與后身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L型鈣通道功能的差異性改變[A];中國生理學會、中國神經(jīng)科學會2005年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謝滿江;付兆君;張立藩;馬進;程宏偉;;模擬失重大鼠腦與后身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L型鈣通道功能的差異性改變[A];中國生理學會、中國神經(jīng)科學會2005年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謝滿江;付兆君;張立藩;馬進;程宏偉;;模擬失重大鼠腦與腸系膜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Ca~(2+)通道的差異性改變[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16屆空間生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戴克勝;;空間血小板黏附功能改變及其所致相關疾病狀態(tài)的分子機制研究[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微循環(huán)2009學術大會會議指南及論文摘要[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張可喜;日本計劃太空研究再生醫(yī)療[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2 谷溪;太空環(huán)境下的醫(yī)學疫苗將首次應用于人類臨床治療[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秦煒煒;模擬失重條件下microRNA-494抑制成骨細胞分化作用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石菲;回轉模擬失重對靜脈內(nèi)皮細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響及信號轉導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晶;模擬微重力效應對人骨肉瘤細胞中心體及BUB1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馬雯雯;模擬微重力下脊椎動物胚胎發(fā)育研究模型建立[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蔡越;模擬失重大鼠動脈平滑肌細胞凋亡與增殖的變化及間斷性人工重力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4 王磊;三維回轉模擬失重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生物學性能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5 顧正章;模擬微重力環(huán)境對人腦灰質密度及腦灌注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譚雄進;模擬微重力對大鼠負重骨骨代謝及骨折愈合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王脈桃;模擬微重力誘導成骨細胞微絲變化對成骨細胞標志產(chǎn)物(骨鈣蛋白、堿性磷酸酶)及NO/NOS系統(tǒng)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龍星星;模擬微重力對K562細胞增殖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于霞;模擬微重力對單核細胞TF表達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陳曦;模擬微重力效應的單軸回轉器轉速設定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46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34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