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微重力對人肺微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模擬微重力對人肺微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失重模擬 內皮細胞 毛細血管 細胞凋亡 細胞骨架
【摘要】:目的探討模擬微重力對人肺微血管內皮細胞(HPMEC)凋亡的誘導作用。方法采用回轉器模擬微重力環(huán)境,將HPMEC分為回轉48h組和1g同步對照組。將盛有回轉48h組細胞的培養(yǎng)瓶排除氣泡后放入細胞回轉器,調節(jié)轉速為30r/min,37℃回轉培養(yǎng);1g同步對照組細胞靜置培養(yǎng)相同時間。培養(yǎng)48h后收集兩組細胞進行后續(xù)檢測。在透射電鏡下觀察細胞超微結構的變化;采用AnnexinV標記的異硫氰酸熒光素(AnnexinV-FITC)對細胞進行染色,在流式細胞儀上檢測細胞凋亡率;采用FITC標記的鬼筆環(huán)肽(FITC-phalloidin)對纖維狀肌動蛋白(F-action)進行標記,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內F-actin的變化。結果透射電鏡下可見,回轉48h組HPMEC呈典型凋亡改變,染色質固縮凝結、邊聚于核膜處,細胞器破壞并可見凋亡小體。流式細胞儀檢測可見,回轉48h組HPMEC的凋亡率(4.04%±0.32%)高于1g同步對照組(1.68%±0.51%,P0.01)。激光共聚顯微鏡下可見,1g同步對照組HPMEC內F-actin表達豐富,呈束狀,位于胞質內;回轉48h組HPMEC的胞質內F-actin的表達明顯減少,分布不均,排列紊亂,且細胞核內染色質濃縮凝聚。結論模擬微重力可誘導HPMEC發(fā)生凋亡,細胞骨架的破壞可能是模擬微重力誘導其發(fā)生凋亡的機制之一。
【作者單位】: 解放軍總醫(yī)院南樓呼吸科;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y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軍隊醫(yī)藥衛(wèi)生“十一五”計劃專項滾動課題(06Z048) 武器裝備預研基金(9140A1704009JB1002) 民用航天科研預先研究項目(科工技[2007]302)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2008AA12A220)
【分類號】:R852.22
【正文快照】: 現(xiàn)有研究表明,失重或模擬微重力條件可對肺組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1-2],其機制與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關[3],但導致其通透性增加的機制尚不明確。黏附連接使微血管內皮細胞緊密相連,構成微血管通透性的主要物理屏障,當內皮細胞連接處開放,結構松散,可使得屏障通透性異常增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岳勇 ,姚永杰 ,孫喜慶 ,吳興裕 ,王春梅 ,姜世忠;模擬失重對家兔股靜脈壁超微結構的影響[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02年04期
2 王俊鋒 ,劉長庭 ,王德龍;尾懸吊模擬失重大鼠肺組織細胞凋亡調控基因的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2年11期
3 王俊鋒,劉長庭,劉巖,王德龍;模擬失重對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響[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郝叢軍;劉長庭;王俊鋒;汪德生;袁明;;模擬失重對大鼠肺動脈eNOS表達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6年07期
2 李天志;劉長庭;李向紅;杜顯鋒;汪德生;袁明;李志利;張偉霞;;模擬失重對大鼠肺組織NF-κB表達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6年10期
3 李天志;劉長庭;李向紅;杜顯鋒;汪德生;袁明;李志利;;模擬失重對大鼠血清及肺組織細胞間黏附分子-1的影響[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劉長庭 ,王俊峰 ,郝從均;失重對大鼠肺臟的影響及其防護[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天志;模擬失重對大鼠肺循環(huán)影響及作用機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攀;重力變化對人骨肉瘤成骨樣細胞和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形態(tài)、增殖及周期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2 李靜;芪丹通脈片聯(lián)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修復同型半胱氨酸誘導臍靜脈內皮細胞損傷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岳勇;模擬失重條件下家兔股靜脈順應性變化及其相關組織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4 耿捷;30d頭低位臥床期間體育鍛煉對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關嵩,錢桂生,趙志強,姚偉;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大鼠肺組織相關凋亡基因表達的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2 王承珉,張汝果,付宏偉;尾懸吊模擬失重對大鼠肺臟的影響[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5年04期
3 仲崇發(fā),魯力立,楊靜生,趙國璇;頭低位-30°臥床肺循環(huán)血液動力學的改變[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0年01期
4 沈羨云,,孟京瑞,王玉清,向求魯,楊光華,史之禎,劉成林;頭低位-20°限制活動期間兔生理指標的變化[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4年03期
5 沈羨云,陳建和,孟京瑞,向求魯,王憲民,童伯倫;用脈圖方法觀察 2.5h 頭低位 15°傾斜期間心血管系統(tǒng)的變化[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7年03期
6 毛秦雯,張立藩,張樂寧,馬進;模擬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動脈血管壁超微結構的變化[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9年04期
7 郝叢軍;劉長庭;王俊鋒;汪德生;袁明;;模擬失重對大鼠肺動脈eNOS表達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6年07期
8 吳波,閆偉,方剛,孟奎;DNA拓撲異構酶Ⅱ在增殖細胞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4年03期
9 閆偉;DNA拓撲異構酶Ⅱ與細胞增殖[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4年06期
10 岳茗,張小鈾,汪恭質,丁柏,曾育章,譚映軍;模擬失重對培養(yǎng)心肌細胞形態(tài)和結構的影響[J];空間科學學報;1998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建輝;梁宏;廖蘋;馬永潔;;共詞聚類在失重模擬領域研究熱點分析中的應用[A];2011年空間生命與生命起源暨航天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曹中平;韋明;嚴洪;;模擬失重下基于心音信號的心臟儲備測試方法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2)[C];2008年
3 彭遠開;費錦學;張寶蘭;劉鋼;張華;徐國林;;模擬失重對吸4%二氧化碳人體生理反應的影響[A];全國第一屆嵌入式技術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萬玉民;秦嶺;白延強;鄧一兵;譚錦輝;王紅暉;凌樹寬;李瑩輝;陳善廣;;阻抗振動對“地星”1號—60d頭低位臥床所致骨丟失的對抗作用研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5 暴軍香;高放;馬進;;模擬失重大鼠動脈caveolae特性改變及STD的對抗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本報專稿 馬曉研;印度要建太空司令部[N];世界報;2009年
2 徐軍 肖志軍 范勤;笑看銀河卷星浪 夢圓“飛天”書傳奇[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靜;模擬失重致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異常和紅花甙修復效應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2 郝從均;模擬失重肺動脈反應性變化的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3 王永春;模擬失重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iNOS表達的影響及其轉錄調控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4 王俊鋒;模擬失重肺組織蛋白組學變化和藥物干預對一氧化氮表達及凋亡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5 馬進;模擬失重下動脈血管反應性變化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孫會品;間斷性頭高位對模擬失重兔靜脈順應性和組織形態(tài)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2 張宇;模擬微重力對內皮細胞黏附分子及PKC信號通路的影響[D];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800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18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