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層CT iDose4技術對壁冠狀動脈診斷價值
本文關鍵詞:256層CT iDose4技術對壁冠狀動脈診斷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螺旋CT iDose重建 心肌橋 壁冠狀動脈
【摘要】:目的探討iDose4迭代重建技術在心肌橋-壁冠狀動脈復合體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60例心肌橋-壁冠狀動脈復合體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30例接受iDose4技術重建,30例患者接受FBP技術重建。觀察256層CT對心肌橋顯示情況,比較FBP技術和iDose4技術輻射劑量、信號噪聲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對比度噪聲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圖像質(zhì)量評分。結果 256層CT共顯示檢查心肌橋-壁冠狀動脈復合體114處,左前降支中段發(fā)病率最高(59.61%),右側(cè)冠狀動脈主干發(fā)病率最低(1.75%)。心肌橋平均長度(17.2±2.7)mm,厚度(2.4±0.7)mm。iDose4技術輻射劑量顯著低于FBP技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Dose4技術SNR及CNR均顯著高于FBP技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種技術重建圖像質(zhì)量評分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壁冠狀動脈顯示中,iDose4重建技術可以在保證SNR、CNR及圖像質(zhì)量的基礎上降低輻射劑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河北中醫(yī)學院診斷學教研室;
【關鍵詞】: 螺旋CT iDose重建 心肌橋 壁冠狀動脈
【分類號】:R816.2;R541
【正文快照】: 心肌橋-壁冠狀動脈復合體是較常見的解剖變異,與遺傳因素及后天因素有關,表現(xiàn)為部分冠狀動脈管腔走行在心肌內(nèi),此段冠狀動脈稱為壁冠狀動脈。研究認為,心肌橋-壁冠狀動脈復合體會引起冠狀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與心肌缺血、梗死及心律失常等有關[1]。影像學檢查是其最佳的診斷方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香偉,陸衛(wèi)軍,賀榜福;壁冠狀動脈的外科治療初探[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0年04期
2 于景彬,孫峰,宋媛媛;壁冠狀動脈誤診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年12期
3 馬建軍,馬建平,申彪,岳學強,陳志國,楊建華,陳現(xiàn)杰,魏金星;山羊壁冠狀動脈形態(tài)學及臨床意義[J];解剖學雜志;2004年02期
4 張樹桐;金朝林;肖建偉;樊怡;王翔;謝元亮;;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心肌橋和壁冠狀動脈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年10期
5 馮艷飛;馬建軍;王琦;郭志坤;李向前;齊坤英;高振強;王曉慧;呂欣;岳學強;;家豬心壁冠狀動脈觀測及與人心壁冠狀動脈的比較[J];解剖學研究;2008年01期
6 馬恩森;楊志剛;李媛;郭應坤;董志輝;錢玲玲;;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對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8年03期
7 王琦;馬建軍;馮艷飛;齊坤英;高振強;呂欣;譚團團;李向前;羅利;郭志坤;;家豬壁冠狀動脈觀測及與犬壁冠狀動脈比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8年02期
8 陳細香;李茂進;鄭曉華;;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對壁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8年09期
9 陳細香;;64層螺旋CTA對壁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8年10期
10 周智鵬;張輝陽;邱維加;何敏麗;曾陽東;;64排螺旋CT對壁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J];華夏醫(yī)學;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林美福;王雪梅;陳彩龍;何品玉;陳國寶;李君霞;林曉晶;;16層螺旋CT診斷壁冠狀動脈的臨床價值[A];第三屆全國核素顯像暨核素治療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張斌;王東林;;16層螺旋CT對肌橋和壁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八屆全國心胸影像學術大會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楊立;李穎;王新江;趙錫海;趙林芬;蔡祖龍;;心肌橋和壁冠狀動脈的多層螺旋CT診斷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4 逄利博;胡連源;;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對壁冠狀動脈診斷的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5 張斌;王東林;丁同文;靳國慶;龐巖;史巖鵬;;16層螺旋CT對肌橋和壁冠狀動脈的診斷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6 董莘;敖國昆;秦崇;;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心肌橋的320CT形態(tài)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7 陳文輝;;壁冠狀動脈雙源CT成像分析[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孫延豹;沈小燕;王立章;張偉強;朱翔;方春;;64排螺旋CT冠脈CTA診斷心肌橋-壁冠狀動脈價值探討[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趙林芬;楊立;;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的影像學研究進展[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放射醫(yī)師分會首屆會員大會暨第四屆醫(yī)學影像山東論壇、山東省第16次放射學會議暨山東省第14屆醫(yī)學影像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衣曉峰;“懶漢”原是“心”有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8年
2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吳一!《螘院;心肌有“擠奶癥狀”查CT[N];健康時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茂偉;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的臨床解剖學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燕明宇;雙源CT評價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壁冠狀動脈—心肌橋及其對心功能影響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趙林芬;64層MSCT評價心肌橋及其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4 齊燕;雙能量CT對缺血性心臟病評估研究及其臨床意義[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24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92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