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照角質細胞HaCat產生電離輻射旁效應信號機制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受照角質細胞HaCat產生電離輻射旁效應信號機制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電離輻射旁效應 成纖維細胞 角質細胞 α粒子 TGF-β1/Smad2信號通路 mi R-21 MN
【摘要】:目的:電離輻射誘導的旁效應被定義為受照射細胞傳遞信號給周圍未受照射的細胞從而導致后者出現(xiàn)的生物學變化。盡管旁效應的概念已被廣泛接受,并且被認為可能在輻射致癌和放療的療效及副作用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其發(fā)生的具體分子機制仍不明確。旁效應的產生需要兩個細胞群,即受照細胞和未受照旁效應細胞。本課題的主要目的是從受照細胞的角度出發(fā),來研究旁效應發(fā)生的分子機制并在構建的體系中探究旁效應的后果。首先在Ha Cat角質細胞中觀察X射線是否能在同種細胞內誘導經(jīng)培養(yǎng)液介導的旁效應,并對其可能機制做初步研究,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在以角質細胞Ha Cat和成纖維細胞WS1構建的二維培養(yǎng)模型中觀察X射線和α粒子能否誘導旁效應的產生,研究旁效應的發(fā)生是否與射線品質相關,并進一步研究其相關機制,然后,對旁效應產生的后果進行研究,以細胞遷移能力為指標觀察受照射角質細胞對未受照射角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最后,完成皮膚三維培養(yǎng)模型的初步構建,以期下一步在更接近機體正常環(huán)境的體系中研究旁效應。方法:首先采用條件培養(yǎng)液轉移及二維共培養(yǎng)的方法,以微核(MN)、53BP1 foci、細胞增殖能力為生物學終點,檢測X射線在角質細胞Ha Cat同種細胞中誘導經(jīng)培養(yǎng)液介導的旁效應。用ELASA試劑盒檢測條件培養(yǎng)液中TGF-β1的含量,用ROS試劑盒檢測受到條件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后的未受照射角質細胞內ROS水平。然后采用二維共培養(yǎng)的方法,以MN形成為指標,觀察角質細胞Ha Cat在分別經(jīng)X射線、α粒子照射后能否在未受照射的成纖維細胞WS1中誘導旁效應的產生,探究該體系中旁效應的發(fā)生是否與射線品質有關。用TGF-β1受體激酶抑制劑SB431542抑制角質細胞Ha Cat內TGF-β1信號通路后,觀察α粒子誘導的旁效應是否改變。用PCR檢測受照射Ha Cat細胞內mi R-21的水平,然后觀察經(jīng)轉染而過表達mi R-21水平的細胞受α粒子照射后誘導的旁效應MN是否發(fā)生變化,觀察降低表達mi R-21水平的細胞是否能在與之共培養(yǎng)的WS1細胞中誘導類似旁效應MN的產生。用Western Blot檢測經(jīng)X射線或α粒子照射后的角質細胞Ha Cat內TGF-β1/Smad2信號通路激活情況,觀察加入SB431542或者過表達該細胞mi R-21水平后是否降低α粒子誘導的Smad2的磷酸化水平,觀察降低mi R-21表達水平后該通路的激活情況。用PCR檢測經(jīng)SB431542預處理再經(jīng)α粒子照射后的Ha Cat細胞內mi R-21水平。觀察經(jīng)α粒子或X射線照射后的Ha Cat細胞內ROS的含量。采用同種細胞及異種細胞構建二維培養(yǎng)模型的方法,通過劃痕實驗觀察受α粒子照射后的Ha Cat細胞分別對未受照射角質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的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最后,以鼠尾膠原蛋白為基質,用角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構建三維皮膚組織培養(yǎng)模型。結果:1、相對于相應對照組,經(jīng)3 h條件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24 h及48 h后未受照射Ha Cat細胞MN形成率分別增加了28%和58%;經(jīng)該條件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1 h后,未受照射Ha Cat細胞53BP1 foci陽性細胞率增加了44%;經(jīng)該條件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24 h、48 h和72 h后,未受照射Ha Cat細胞的細胞增殖能力無明顯變化。相對于新鮮培養(yǎng)液而言,3 h條件培養(yǎng)液中TGF-β1含量無明顯變化。相對于新鮮培養(yǎng)液組,經(jīng)3 h條件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1 h后,未受照射Ha Cat細胞內ROS水平增加了33%;但相對于相應對照組,經(jīng)3 h條件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1 h后,未受照射Ha Cat細胞內ROS水平無明顯變化。與受照細胞共培養(yǎng)48 h,未受照射Ha Cat細胞微核形成率增加了54%;與受照細胞共培養(yǎng)1 h,未受照射Ha Cat細胞53BP1 foci陽性細胞率增加了35%。2、I.在以角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構建的二維培養(yǎng)模型中,以MN為指標,與對照組相比,發(fā)現(xiàn)未受照射的WS1細胞在與受到α粒子(0.56 Gy)照射的Ha Cat細胞共培養(yǎng)24 h后MN形成率增加了53%,而X射線(1、2、5、10 Gy)均不能誘導該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但這種現(xiàn)象并非因為X射線造成的損傷小,事實上,2-10 Gy的X射線在Ha Cat細胞中造成的MN形成率和細胞致死率都高于0.56 Gy的α粒子。II.在該模型中,在照前用SB431542預處理Ha Cat細胞使得α粒子誘導的旁效應微核降至本底水平。III.α粒子(0.56 Gy)照射后Ha Cat細胞內Smad2磷酸化水平立即增高,于1 h達到高峰,并一直持續(xù)至少兩個小時,而經(jīng)X(1 Gy)射線照射后0 h、0.5 h、1 h、2 h Smad2磷酸化水平均無變化,加大X射線劑量至2、5、10 Gy同樣不會增加Smad2磷酸化水平。IV.用10μM SB431542預處理Ha Cat細胞1 h,再用α粒子(0.56 Gy)照射,發(fā)現(xiàn)照射后1 h Smad2磷酸化水平在原有增加的基礎上明顯降低了。V.PCR結果顯示信號細胞Ha Cat經(jīng)α粒子(0.56 Gy)照射后1 h,mi R-21水平下降了1.6倍,3 h后mi R-21水平下降了1.2倍;經(jīng)X射線(1 Gy)照射后1 h,mi R-21水平下降了1.4倍,3 h后卻升高了1.7倍。在此結果基礎上,過表達信號細胞中mi R-21使得α粒子誘導的旁效應MN降至本底水平,而僅僅降低信號細胞中mi R-21的表達就可以在與之共培養(yǎng)的WS1細胞中誘導類似旁效應的MN的產生。VI.信號細胞Ha Cat用10μM SB431542預處理1 h,再經(jīng)0.56 Gyα粒子照射,照后1 h組mi R-21的下降水平由原來的1.6倍變?yōu)?.2倍,而3 h組則由原來的下降轉為升高。VII.過表達Ha Cat信號細胞的mi R-21水平,再用0.56 Gyα粒子照射后,與相應對照組相比其Smad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而當先降低Ha Cat信號細胞的mi R-21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即使不加照射,也會激活TGF-β1/Smad2信號通路。VIII.α粒子(0.56 Gy)照射后5 h使得信號細胞內ROS水平增加了25%,X射線(1 Gy)照射使得細胞內ROS水平僅僅增加了3%。3、未受照射Ha Cat細胞在與受到α粒子(0.56 Gy)照射的Ha Cat細胞共培養(yǎng)24 h、48 h及72 h后細胞遷移能力明顯增加,未受照射WS1細胞在與受到α粒子(0.56 Gy)照射的Ha Cat細胞共培養(yǎng)24 h、48 h及72 h后胞遷移能力明顯減慢。4、成功完成了三維皮膚組織模型的構建。結論:1、X射線可以在角質細胞同種細胞間誘導旁效應的產生。2、在以角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構建的二維培養(yǎng)模型中發(fā)現(xiàn)α粒子照射后可以誘導旁效應的產生,而X射線不能誘導旁效應的產生,顯示旁效應的產生與射線品質相關。3、在異種細胞二維培養(yǎng)模型中,α粒子誘導的旁效應與受照Ha Cat細胞中TGF-β1/Smad2信號通路的激活和mi R-21的持續(xù)降低有關,并且TGF-β1/Smad2信號通路和mi R-21之間存在互相調控的作用。4、直接受照射角質細胞可以加快未受照射角質細胞的遷移速度,減慢未受受照射成纖維細胞的遷移速度。
【關鍵詞】:電離輻射旁效應 成纖維細胞 角質細胞 α粒子 TGF-β1/Smad2信號通路 mi R-21 MN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818
【目錄】: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4
- 引言14-18
- 第一章X射線在HaCat細胞中誘導旁效應現(xiàn)象的研究18-31
- 1 材料和儀器18-20
- 2 實驗方法20-24
- 3 實驗結果24-29
- 4 討論29-31
- 第二章 旁效應與射線品質相關性的研究31-40
- 1 材料和儀器31-33
- 2 實驗方法33-36
- 3 實驗結果36-39
- 4 討論39-40
- 第三章 旁效應與射線品質相關性機制的研究40-60
- 1 材料和儀器41-42
- 2 實驗方法42-45
- 3 實驗結果45-55
- 4 討論55-60
- 第四章 旁效應現(xiàn)象后果的研究60-65
- 1 材料和儀器60-61
- 2 實驗方法61-62
- 3 實驗結果62-64
- 4 討論64-65
- 第五章 三維皮膚培養(yǎng)模型的構建65-71
- 1 材料和儀器65-66
- 2 實驗方法66-69
- 3 實驗結果69-70
- 4 討論70-71
- 結論與展望71-73
- 參考文獻73-81
- 綜述81-88
- 參考文獻85-88
- 攻讀學位期間本人出版或公開發(fā)表的論文88-89
- 參與的科研項目89-90
- 縮略詞表90-91
- 致謝91-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瑞霞;陳曦;陳靜海;韓瑜;韓變梅;;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促進心肌細胞肥大[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7年04期
2 曹菊榮,薛惠華,吳祖澤,王玉芝;人臍帶條件培養(yǎng)液的制備與集落刺激活性[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1987年06期
3 汪聲恒,黃友章;胎肌條件培養(yǎng)液生物效應的研究[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1993年04期
4 黃友章,汪聲恒,李培峰,劉福陸;胎肌條件培養(yǎng)液中有效成份的研究[J];白血病;1997年01期
5 汪聲恒,黃友章;胎肌條件培養(yǎng)液對粒細胞活性的效應[J];山西白血病;1994年03期
6 李愛玲,李宏偉,王程,張靜,修瑞娟;腫瘤條件培養(yǎng)液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生長、增殖的影響[J];中國微循環(huán);2002年05期
7 汪聲恒,,黃友章;胎肌條件培養(yǎng)液抗損傷效應的觀察[J];山西白血病;1994年04期
8 夏添,蔣德昭;用條件培養(yǎng)液代替重組因子培養(yǎng)小鼠高增殖潛能集落形成細胞[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9 馮定慶;高婷;周穎;沈國棟;凌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促進小鼠卵母細胞體外成熟的研究[J];生殖與避孕;2009年12期
10 朱勇,金伯泉,黃傳書,劉雪松;條件培養(yǎng)液中雜交瘤生長因子對人—鼠雜交瘤生長、克隆化及抗體分泌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曲愛兵;焦綠綺;;兔條件培養(yǎng)液對抗癌藥骨髓抑制的調解[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張權;龐金輝;黃煌淵;;條件培養(yǎng)液對骨髓基質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誘導成骨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暨骨質疏松診斷技術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4年
3 胡京紅;王淑華;盧詠才;;淋巴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和高脂血清對平滑肌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藥傳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討會專輯[C];2007年
4 趙惠萍;王綺如;盧光t;;條件培養(yǎng)液誘導鼠胚胎干細胞分化為造血干/祖細胞[A];第一屆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聯(lián)合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黃艷紅;譚孟群;王綺如;;基質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中TGF-β對體外擴增巨核系細胞的影響[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6 李天嬌;黃艷紅;羅四維;李楊;漢建忠;羅自強;;人肺腺癌A549細胞無血清條件培養(yǎng)液對A549細胞增殖的影響及機制初步探討[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13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7 黃艷紅;譚孟群;雷軍;王綺如;;基質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中TGF-β對體外擴增巨核系細胞的影響[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8 朱猛;孫茂民;夏春林;;1、2型星形膠質細胞培養(yǎng)及其生物學特性[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9 段輝;;玻璃體條件培養(yǎng)液對人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細胞生長活性及細胞周期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段輝;玻璃體條件培養(yǎng)液對人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細胞生長活性影響及其機制的實驗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曉明;受照角質細胞HaCat產生電離輻射旁效應信號機制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周杰;心肌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的體外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4年
3 滕繼偉;催產素聯(lián)合乳鼠心肌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誘導胚胎干細胞分化的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4 陳小永;損傷肝臟條件培養(yǎng)液體外誘導小鼠骨髓細胞分化為肝細胞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楊曉麗;小鼠胚胎培養(yǎng)方法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趙旭生;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營養(yǎng)效應對一氧化碳致星形膠質細胞損傷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張志偉;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對心肌梗死后細胞凋亡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9年
8 賈敏;人晚孕蛻膜條件培養(yǎng)液對腫瘤細胞生物學作用的初步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王亞周;成年嗅神經(jīng)鞘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AOCM)對PC12細胞分化和保護作用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10 袁媛;外源性Wnt5a誘導K562細胞定向分化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799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87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