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模型大鼠的制備
本文關鍵詞: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模型大鼠的制備
更多相關文章: 心肌缺血 運動損傷 運動過度 組織工程 實驗動物 心血管及肺損傷與修復動物模型 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 力竭運動 跑臺運動 大鼠 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摘要】:背景:運動性心肌缺血動物模型的建立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導致研究結果的不可比性,影響了運動醫(yī)學特別是運動心血管領域研究的推進,所以建立統(tǒng)一的運動性心肌缺血動物模型勢在必行。目的:探索建立跑臺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96只SD雌性大鼠被隨機分為安靜對照組、異丙腎上腺素藥物模型組和10個運動組(中強度力竭運動1,3次組、中強度力竭運動1,2,3周組、高強度力竭運動1,3次組、高強度力竭運動1,2,3周組),取各組心肌組織進行蘇木精-伊紅染色病理分析,檢測血清心肌酶指標和肌鈣蛋白I水平,RT-PCR檢測bcl-2和bax基因表達。結果與結論:(1)心肌蘇木精-伊紅染色檢測結果: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損傷程度越來越嚴重,且高強度運動組比中強度運動組損傷程度更嚴重;(2)血清心肌酶指標和肌鈣蛋白I水平:中強度力竭運動自1周開始,血清谷草轉氨酶與乳酸脫氫酶活性出現(xiàn)顯著性升高(P0.05或P0.01),高強度力竭性運動訓練3次開始,谷草轉氨酶與乳酸脫氫酶活性顯著性升高(P0.05或P0.01)。各組肌鈣蛋白I含量的變化趨勢與谷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活性變化基本相同,但中強度力竭運動需2周肌鈣蛋白I含量才比安靜對照組顯著升高;(3)細胞凋亡調(diào)控基因表達:各運動組bcl-2/bax比值均顯著性低于安靜對照組(P0.05或P0.01),高強度1次組(P0.01)和3次組(P0.05)明顯高于異丙腎上腺素藥物模型組,中強度各組均高于異丙腎上腺素藥物模型組(P0.05或P0.01);(4)結果表明,中強度跑臺力竭運動3周開始、高強度跑臺力竭運動2周開始的運動模型都可作為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模型,病理分析、心肌血清酶譜、肌鈣蛋白I可作為建立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模型的評估指標,細胞凋亡調(diào)控基因只可作為參考指標。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
【關鍵詞】: 心肌缺血 運動損傷 運動過度 組織工程 實驗動物 心血管及肺損傷與修復動物模型 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 力竭運動 跑臺運動 大鼠 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金】:廣西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12-97-24):運動性心肌缺血損傷大鼠模型的構建與評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060146):K(ATP)的運動適應性變化在提高心肌缺血耐受性中的作用及其信號轉導途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560291):運動預適應提高心肌缺血耐受性的自噬調(diào)控機制研究~~
【分類號】:R87;R-332
【正文快照】: 文章快速閱讀: 跑臺運動心肌缺血損傷模型大鼠的建立 跑臺力竭 構建運動性心按運動強度分為中強度和高強度,按訓練時間中強度跑臺力竭運動3周開始、高強 運動訓練 肌缺血損傷大分為1,3次訓練以及1,2,3周訓練;設立度跑臺力竭運動2周開始的運動模型鼠模型安靜對照組和異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衛(wèi)新;楊科;李谷亮;;透析抗心肌缺血中草藥研究[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綜合版);2006年08期
2 史飛;劉志躍;焦效蘭;;抗心肌缺血蒙藥研究進展[J];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張玉順,馬淑坤,馬梃光,張清;白細胞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3年04期
4 魏輝,余志堅;中草藥抗心肌缺血機制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廣州醫(yī)高專學報;1995年02期
5 吳德躍;林輝;周玖瑤;;中醫(yī)藥抗心肌缺血治療研究進展[J];新中醫(yī);2014年01期
6 張芳林,蔣麗萍,歐陽晃平,陳曉媛,馮高閎;心痛貼抗心肌缺血的實驗研究[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7 張立克,唐朝樞;細胞色素P450/環(huán)氧-二十碳三烯酸系統(tǒng)與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黃曉巍;張永和;周鳴;鄧毅峰;;舒心片對心肌缺血損傷模型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業(yè);2007年01期
9 崔新明;曹霞;谷欣權;于小風;曲紹春;孫景春;路萌萌;;在體大鼠心肌缺血時間對再灌注損傷形成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年03期
10 王海洋;馮浩樓;崔玉英;范新發(fā);;抗心肌缺血中藥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東;;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中西醫(yī)結合病理研究[A];2010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摘要集[C];2010年
2 崔治軍;邵敏;;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大鼠心肌缺血損傷中的相互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3 張永和;黃曉巍;歐喜燕;鄧毅峰;周鳴;;心肌缺血損傷急性期后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的變化及鹿茸提取物的影響[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五屆基礎理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肖婷婷;章新蘭;;;撬釋Υ笫笮募∪毖獡p傷的保護[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5 楊群輝;胡建民;楊建成;楊碩;;牛磺酸對缺血性心肌損傷保護作用效果及機制的研究[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6 王曉燕;崔金剛;賈成林;王培偉;熊敏琪;楊琴波;王文健;陳瑜;張騰;;三七皂苷在腫瘤復合心肌缺血損傷條件下雙向調(diào)節(jié)血管生成的作用[A];第三屆中國藥理學會補益藥藥理專業(yè)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李丹;韓笑;劉建勛;;雙參通冠方對大鼠心肌缺血損傷時G-CSF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中藥藥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C];2010年
8 胡宗禮;黃曉萍;陳s,
本文編號:802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80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