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失重下動脈血管反應性變化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07 21:20
航天飛行過程中,航天人員暴露于失重(微重力)環(huán)境將導致機體心血管功能狀態(tài)的變化,稱作“心血管脫鍛練”,其主要表現(xiàn)為立位耐力不良。立位耐力的改變影響航天人員的工作能力。雖然經過幾十年的大量工作,但飛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的機理目前仍不甚清楚,相應對抗措施的防護效果亦不理想。因此,探討飛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發(fā)生的機理、發(fā)展新一代的對抗措施都是目前重力生理學的重要任務。 已有的結果表明任何單一因素都不能圓滿解釋立位耐力不良的發(fā)生,因此目前認為其發(fā)生機理涉及多重機制。近來的一些工作提示,動脈系統(tǒng)功能的變化可能在飛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發(fā)生中起著一定的作用。雖然已有工作提示交感縮血管反應減弱在立位耐力不良的發(fā)生中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對于航天飛行后動脈系統(tǒng)自身的功能是否會發(fā)生變化,以及這些可能的變化是否在飛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發(fā)生中起作用,均還知之甚少。此外,由于航天失重環(huán)境中流體靜壓作用消失,動脈系統(tǒng)各部分跨壁壓分布與地面1G時不同,局部血流量也有改變,所以機體各部位動脈功能的改變可能也是不相同的。為此,我們進行了本工作,其目的在于闡明:動脈系統(tǒng)自身的功能在模擬失重下是否發(fā)生改變,不同部位動脈血...
【文章頁數(shù)】: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正文部分
一、前言
二、航天飛行后立位耐力不良機理的研究進展(綜述)
1.血容量的變化
2.心血管調節(jié)功能的改變
3.心臟功能的變化
4.動脈系統(tǒng)的變化
5.下肢靜脈系統(tǒng)順應性變化
6.其他因素
三、血管平滑肌的收縮與舒張機制(綜述)
1.血管平滑肌收縮蛋白
2.鈣調素
3.肌球蛋白輕鏈激酶與磷酸酶
4.收縮與舒張的過程
5.平滑肌興奮-收縮耦聯(lián)
四、模擬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動脈血管反應性變化的比較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五、模擬失重下大鼠動脈血管反應性變化的時程特征及其可逆性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六、模擬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動脈腎上腺素能受體介導反應性變化的差異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七、模擬失重大鼠股動脈血管平滑肌反應性變化的性質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八、模擬失重可能影響大鼠動脈內皮細胞功能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九、L-NNA對模擬失重大鼠動脈收縮反應性的影響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十.模擬失重大鼠腸系膜與后肢血管床血管反應性的變化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十一、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1.英文縮寫詞及常用符號表
2.作者關于本工作已發(fā)表或待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785342
【文章頁數(shù)】: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正文部分
一、前言
二、航天飛行后立位耐力不良機理的研究進展(綜述)
1.血容量的變化
2.心血管調節(jié)功能的改變
3.心臟功能的變化
4.動脈系統(tǒng)的變化
5.下肢靜脈系統(tǒng)順應性變化
6.其他因素
三、血管平滑肌的收縮與舒張機制(綜述)
1.血管平滑肌收縮蛋白
2.鈣調素
3.肌球蛋白輕鏈激酶與磷酸酶
4.收縮與舒張的過程
5.平滑肌興奮-收縮耦聯(lián)
四、模擬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動脈血管反應性變化的比較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五、模擬失重下大鼠動脈血管反應性變化的時程特征及其可逆性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六、模擬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動脈腎上腺素能受體介導反應性變化的差異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七、模擬失重大鼠股動脈血管平滑肌反應性變化的性質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八、模擬失重可能影響大鼠動脈內皮細胞功能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九、L-NNA對模擬失重大鼠動脈收縮反應性的影響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十.模擬失重大鼠腸系膜與后肢血管床血管反應性的變化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討論
十一、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1.英文縮寫詞及常用符號表
2.作者關于本工作已發(fā)表或待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7853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7853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