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模擬失重下心臟適應性變化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9 02:33
關于航天失重(微重力)時心血管功能適應性變化及其機理的研究是當前重力生理學中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其研究成果不僅能為不斷完善載人航天醫(yī)務保證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且有助于提出新的防護概念和對抗措施,以加速航天人員進入/返回時的適應/再適應過程。再者,該領域的基礎性研究王作對深入闡明高G、有氧鍛煉、或病理條件下的心血管功能變化,以及深刻認識人體循環(huán)調節(jié)機制,也均有其重要意義。 根據(jù)航天中利用超聲心動圖等觀察以及地面模擬失重實驗的研究結果,人在進入失重/模擬失重的初期,由于體液的頭向轉移,中心血量增多,使心室舒張末容積,每搏輸出量與心輸出量皆顯著增加,故心臟處于高動力狀態(tài)。如停留時間進一步延長,復雜的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機制即發(fā)揮作用,經(jīng)腎臟將體內相對過量的水份排出,并不斷調整使血容量穩(wěn)定于新的水平。這是人體對失重的重要適應機制之一。然而,在繼續(xù)停留期間,心臟究竟處于何種功能狀態(tài)?是持續(xù)保持于高動力狀態(tài),還是恢復到原先的狀態(tài),抑或是進入低動力狀態(tài)?迄今還缺乏足夠的事實依據(jù),尚不能得出結論。失重時心臟的功能狀態(tài)不僅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也直接關系到航天人員的體力工作能力及返回后的立位耐力;而且還...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陜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正文部分
一、前言
二、失重/模擬失重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綜述)
1.重力與循環(huán)
2.心血管系統(tǒng)對失重/模擬失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變化
2.1 血容量
2.2 微循環(huán)
2.3 體循環(huán)的阻力與容積血管
2.4 心臟
2.5 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機制
3.地面模擬失重實驗
4.對地球重力環(huán)境的再適應
4.1 血容量減少
4.2 血液在下身蓄積
4.3 心功能的改變
4.4 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功能的改變
4.5 其他
5.對抗措施
三、一種模擬長期失重影響的尾部懸吊大鼠模型
1.引言
2.尾部懸吊裝置
2.1 懸吊籠
2.2 稱重架
2.3 傾斜架
3.尾部懸吊方法
3.1 粘貼固定尾部的方法
3.2 膠布粘貼部位的更換
4. 120天尾部懸吊實驗的結果與討論
5.小結
四、長時間尾部懸吊大鼠心肌超微結構及冠狀血流量的改變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2.1 模擬失重大鼠模型
2.2 冠狀血流量的測定
2.2.1 用~(51)Cr標記蟾蜍紅細胞的方法
2.2.2 左心房插管
2.2.3 頸總動脈及股動脈插管
2.2.4 冠狀血流量測定
2.3 電鏡標本制備
2.4 數(shù)據(jù)處理
3.實驗結果
3.1 40/120天尾部懸吊對大鼠左心室重量及冠狀血流量的影響
3.2 40/120天尾部懸吊大鼠心肌超微結構的變化
4.討論
五、長期模擬失重對大鼠心肌收縮性能的影響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2.1 模擬失重大鼠模型
2.2 整體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的測量
2.3 離體乳頭肌力學特性的測量
2.4 數(shù)據(jù)處理
3.實驗結果
3.1 三個月尾部懸吊期間大鼠的一般情況
3.2 整體血流動力學變化
3.3 離體乳頭肌力學特性的變化
4.討論
六、長期模擬失重大鼠心肌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變化及其意義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2.1 試劑
2.2 動物模型
2.3 血漿兒茶酚胺測定
2.3.1 儀器
2.3.2 洗脫液的配制
2.3.3 標準溶液的配制
2.3.4 樣品的制備
2.4 離體右心房懸吊溫育實驗
2.5 離體左室乳頭肌灌流實驗
2.6 放射配基結合實驗
2.7 數(shù)據(jù)處理
3.實驗結果
3.1 血漿兒茶酚胺濃度變化
3.2 異丙基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對離體右心房正性時力效應的劑量-效應關系
3.3 異丙基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對離體乳頭肌正性肌力效應的劑量-效應關系
3.4 心肌細胞膜制備α_1和β受體數(shù)量與親和性的變化
4.討論
七、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模擬失重時兔臟器血流量反應特性研究[J]. 向求魯,沈羨云,孟京瑞,劉光遠. 空間科學學報. 1989(02)
[2]離體心艦順應性綜合評定的實驗研究[J]. 王建勛,李云霞.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1987(04)
本文編號:3632039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陜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正文部分
一、前言
二、失重/模擬失重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綜述)
1.重力與循環(huán)
2.心血管系統(tǒng)對失重/模擬失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變化
2.1 血容量
2.2 微循環(huán)
2.3 體循環(huán)的阻力與容積血管
2.4 心臟
2.5 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機制
3.地面模擬失重實驗
4.對地球重力環(huán)境的再適應
4.1 血容量減少
4.2 血液在下身蓄積
4.3 心功能的改變
4.4 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功能的改變
4.5 其他
5.對抗措施
三、一種模擬長期失重影響的尾部懸吊大鼠模型
1.引言
2.尾部懸吊裝置
2.1 懸吊籠
2.2 稱重架
2.3 傾斜架
3.尾部懸吊方法
3.1 粘貼固定尾部的方法
3.2 膠布粘貼部位的更換
4. 120天尾部懸吊實驗的結果與討論
5.小結
四、長時間尾部懸吊大鼠心肌超微結構及冠狀血流量的改變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2.1 模擬失重大鼠模型
2.2 冠狀血流量的測定
2.2.1 用~(51)Cr標記蟾蜍紅細胞的方法
2.2.2 左心房插管
2.2.3 頸總動脈及股動脈插管
2.2.4 冠狀血流量測定
2.3 電鏡標本制備
2.4 數(shù)據(jù)處理
3.實驗結果
3.1 40/120天尾部懸吊對大鼠左心室重量及冠狀血流量的影響
3.2 40/120天尾部懸吊大鼠心肌超微結構的變化
4.討論
五、長期模擬失重對大鼠心肌收縮性能的影響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2.1 模擬失重大鼠模型
2.2 整體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的測量
2.3 離體乳頭肌力學特性的測量
2.4 數(shù)據(jù)處理
3.實驗結果
3.1 三個月尾部懸吊期間大鼠的一般情況
3.2 整體血流動力學變化
3.3 離體乳頭肌力學特性的變化
4.討論
六、長期模擬失重大鼠心肌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變化及其意義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2.1 試劑
2.2 動物模型
2.3 血漿兒茶酚胺測定
2.3.1 儀器
2.3.2 洗脫液的配制
2.3.3 標準溶液的配制
2.3.4 樣品的制備
2.4 離體右心房懸吊溫育實驗
2.5 離體左室乳頭肌灌流實驗
2.6 放射配基結合實驗
2.7 數(shù)據(jù)處理
3.實驗結果
3.1 血漿兒茶酚胺濃度變化
3.2 異丙基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對離體右心房正性時力效應的劑量-效應關系
3.3 異丙基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對離體乳頭肌正性肌力效應的劑量-效應關系
3.4 心肌細胞膜制備α_1和β受體數(shù)量與親和性的變化
4.討論
七、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模擬失重時兔臟器血流量反應特性研究[J]. 向求魯,沈羨云,孟京瑞,劉光遠. 空間科學學報. 1989(02)
[2]離體心艦順應性綜合評定的實驗研究[J]. 王建勛,李云霞.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1987(04)
本文編號:36320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6320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