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薄層靶重建技術對周圍型薄壁囊腔類肺癌的診斷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2-01-26 07:05
目的:探討MSCT薄層靶重建技術對周圍型薄壁囊腔類肺癌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1例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肺內(nèi)周圍型薄壁囊腔類肺癌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均為單發(fā)病灶,其中腺癌16例、鱗癌5例。對比分析MSCT薄層靶重建技術與常規(guī)重建技術對肺內(nèi)周圍型薄壁囊腔類肺癌的診斷價值。結果:薄層靶重建技術較常規(guī)重建技術能顯著提高周圍型薄壁囊腔類肺癌的診斷準確率(P<0.05)。薄層靶重建技術對周圍型薄壁囊腔類肺癌病灶邊緣、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氣管截斷征、壁結節(jié)、周圍磨玻璃征、囊腔數(shù)目、囊腔內(nèi)壁光滑度及囊內(nèi)分隔征象的顯示均優(yōu)于常規(guī)重建技術(均P<0.05)。結論:MSCT薄層靶重建技術能很好顯示周圍型薄壁囊腔類肺癌征象,提高該病的準確診斷率。
【文章來源】: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20,18(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男,69歲,右肺中葉薄壁囊腔類病灶圖1a,1b薄層靶重建顯示病灶呈類圓形,邊緣可見細小毛刺、淺分葉,囊腔內(nèi)壁不光整,可見分隔,鄰近支氣管可見截斷征,病理診斷為腺癌。術前診斷為薄壁囊腔類肺癌
圖1 男,69歲,右肺中葉薄壁囊腔類病灶圖1a,1b薄層靶重建顯示病灶呈類圓形,邊緣可見細小毛刺、淺分葉,囊腔內(nèi)壁不光整,可見分隔,鄰近支氣管可見截斷征,病理診斷為腺癌。術前診斷為薄壁囊腔類肺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薄層靶重建技術對肺內(nèi)磨玻璃密度小結節(jié)的診斷價值[J]. 吳標,馬長宜,郝以秀,黃列彬,李月月,陳錦堂,龍晚生,陳相猛,崔恩銘.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8 (05)
[2]肺部純磨玻璃結節(jié)的CT研究進展[J]. 李西,范麗,肖湘生. 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 2016(01)
[3]周圍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表現(xiàn)與征象分析[J]. 于晶,王亮,伍建林,葛瑩,李雪瑩,李笑迎,王旭.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5 (02)
[4]囊腔樣肺腺癌的影像學特征與組織病理學特征的對照研究[J]. 張麗,孫巍,吳寧,李蒙,陶秀麗,林冬梅. 中華腫瘤雜志. 2014 (05)
碩士論文
[1]周圍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CT表現(xiàn)與鑒別診斷研究[D]. 李笑迎.大連醫(yī)科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10050
【文章來源】: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20,18(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男,69歲,右肺中葉薄壁囊腔類病灶圖1a,1b薄層靶重建顯示病灶呈類圓形,邊緣可見細小毛刺、淺分葉,囊腔內(nèi)壁不光整,可見分隔,鄰近支氣管可見截斷征,病理診斷為腺癌。術前診斷為薄壁囊腔類肺癌
圖1 男,69歲,右肺中葉薄壁囊腔類病灶圖1a,1b薄層靶重建顯示病灶呈類圓形,邊緣可見細小毛刺、淺分葉,囊腔內(nèi)壁不光整,可見分隔,鄰近支氣管可見截斷征,病理診斷為腺癌。術前診斷為薄壁囊腔類肺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薄層靶重建技術對肺內(nèi)磨玻璃密度小結節(jié)的診斷價值[J]. 吳標,馬長宜,郝以秀,黃列彬,李月月,陳錦堂,龍晚生,陳相猛,崔恩銘.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8 (05)
[2]肺部純磨玻璃結節(jié)的CT研究進展[J]. 李西,范麗,肖湘生. 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 2016(01)
[3]周圍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表現(xiàn)與征象分析[J]. 于晶,王亮,伍建林,葛瑩,李雪瑩,李笑迎,王旭.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5 (02)
[4]囊腔樣肺腺癌的影像學特征與組織病理學特征的對照研究[J]. 張麗,孫巍,吳寧,李蒙,陶秀麗,林冬梅. 中華腫瘤雜志. 2014 (05)
碩士論文
[1]周圍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CT表現(xiàn)與鑒別診斷研究[D]. 李笑迎.大連醫(yī)科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100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6100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