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高危斑塊CT定量參數(shù)對缺血性腦卒中的預測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1-12-17 00:38
目的探討頸動脈高危斑塊CT定量參數(shù)對缺血性腦卒中的預測價值,以指導臨床早期干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1例臨床診斷為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和影像資料。所有患者應用SOMATOM Drive雙源計算機斷層掃描進行頭部灌注和頭頸部血管檢查,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確定有無近期腦梗死病灶。借助西門子syngo-via后處理工作站,測量灌注參數(shù)值并計算其相對值(病變側/對側),即相對腦血容量(rCBV)、相對腦血流量(rCBF)、相對平均通過時間(rMTT)和達峰時間(rTTP/rTMAX),并對頸動脈狹窄程度、斑塊的表面形態(tài)進行定量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灌注參數(shù)差異,利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評價定量參數(shù)的診斷效能。結果頸動脈管腔不同程度狹窄之間的rMTT、rTMAX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狹窄者的rMTT、r TMAX明顯高于輕、中度狹窄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鈣化斑塊不同表面形態(tài)之間的rMTT、r TMAX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潰瘍斑塊者的rMTT、rTMAX明顯高于...
【文章來源】:海南醫(yī)學. 2020,31(16)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23例患者頸動脈管腔不同程度狹窄、斑塊不同表面形態(tài)的rMTT、r TMAX均值圖
對51例患者的定量參數(shù)進行分析,(S-S內)/S、(D-D內)/D、S非、D非、Ddeep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1、0.75、0.52、0.95和0.72,見表3;De Long檢驗結果顯示,D非的ROC曲線下面積優(yōu)于其他參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比較各參數(shù)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參數(shù)D非具有較高的靈敏度(95.83%)和特異度(81.48%),其診斷閾值為2.7 mm,見圖2。2.4 典型病例
男性患者,79歲,右側側腦室旁急性梗塞,同一患者CTA及CTP圖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梗死前期腦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現(xiàn)及分期[J]. 高培毅. 中國卒中雜志. 2008(02)
本文編號:3539091
【文章來源】:海南醫(yī)學. 2020,31(16)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23例患者頸動脈管腔不同程度狹窄、斑塊不同表面形態(tài)的rMTT、r TMAX均值圖
對51例患者的定量參數(shù)進行分析,(S-S內)/S、(D-D內)/D、S非、D非、Ddeep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1、0.75、0.52、0.95和0.72,見表3;De Long檢驗結果顯示,D非的ROC曲線下面積優(yōu)于其他參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比較各參數(shù)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參數(shù)D非具有較高的靈敏度(95.83%)和特異度(81.48%),其診斷閾值為2.7 mm,見圖2。2.4 典型病例
男性患者,79歲,右側側腦室旁急性梗塞,同一患者CTA及CTP圖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梗死前期腦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現(xiàn)及分期[J]. 高培毅. 中國卒中雜志. 2008(02)
本文編號:3539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5390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