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良、惡性腫瘤臨床CT影像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07:35
目的:通過測量與分析腮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臨床與CT影像學表現(xiàn),探討腮腺良、惡性腫瘤CT診斷價值,提高鑒別診斷。方法:通過收集我院經(jīng)病理學診斷明確的腮腺腫瘤病人共253名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良性腫瘤病人共211名,腮腺惡性腫瘤患者42名;收集并且整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病程時間等一般資料,CT圖像資料包括腫瘤發(fā)生于腮腺位置、密度是否均勻、邊界是否清楚、形狀是否規(guī)則、瘤內是否囊變、囊變區(qū)所占比例評分分級、鈣化、CT值以及是否伴有淋巴結腫大,最后對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1.本次研究中共有腮腺腫瘤患者253例,其中良性腫瘤患者211名;惡性腫瘤患者42名,良性腫瘤:惡性腫瘤比值約為5.02:1。2.腮腺良性腫瘤病例中,男性患者120名,女性患者97名,在腮腺惡性腫瘤中,男性患者為17名,女性患者為19名;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CT影像圖像分析:腮腺良、惡性腫瘤在腫瘤好發(fā)部位、瘤體邊緣清楚、瘤體形狀規(guī)則、瘤內囊變數(shù)目、囊變區(qū)所占比例評分分級、囊變位置以及CT值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P<0.05)。結論:腮腺良性腫瘤好發(fā)于腮腺淺葉CT多...
【文章來源】:新疆醫(yī)科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腮腺良、惡性腫瘤年齡分布柱狀圖
新疆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5例為轉移性病灶,良性腫瘤中,淋巴結腫大患者有6例,術后病理,均證實炎性病變。相對常見腮腺腫瘤附圖說明患者男,62歲,右側腮腺腺淋巴瘤,圖1a,1b分別為CT平掃和增強掃描圖像位于腮腺后下極,邊界清楚,未見腫大淋巴結,增強后為輕度不均勻強化,可見裂隙征囊變液性區(qū);颊吲44歲,左側腮腺混合瘤圖2a,2b分別為CT平掃和增強掃描圖像。左側腮腺淺葉非后下極腫塊,呈橢圓形,邊界清,均勻輕度強化。患者男,47,右側腮腺基底細胞腺瘤,右側腮腺淺葉腫塊,呈橢圓形,邊界清,平掃等密度.接近周圍肌肉組織的密度,增強后均勻顯著強化。1aA1bA1cA2aA2bA2cA3aA3bA3cA4.10
2b分別為CT平掃和增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唾液腺腺樣囊性癌淋巴結轉移相關的臨床病理分析[J]. 張曄,張妮,劉曉筱,周傳香.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0(01)
[2]腮腺腫瘤的超聲診斷價值[J]. 楊旭芬,熊穎. 當代醫(yī)學. 2019(31)
[3]腮腺良惡性腫瘤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及鑒別價值分析[J]. 薛文娟.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9(19)
[4]常規(guī)CT上瘤內囊變對腮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J]. 朱小珊,彭娟,羅天友,呂發(fā)金,李詠梅,張亞娟.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9(06)
[5]腮腺腫瘤136例發(fā)病構成比分析[J]. 李艷琴,曾憲濤,夏凌云,倪小兵,艾俊,冷衛(wèi)東.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9(02)
[6]腮腺腫瘤119例臨床病理分析[J]. 陳友興,舒敏,舒?zhèn)骼^.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9 (02)
[7]功能性腮腺切除術在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 黃召.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05)
[8]多模態(tài)MRI對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診斷價值[J]. 滿育平,馬隆佰,林華,韋強. 放射學實踐. 2018(12)
[9]不同手術入路治療對腮腺腫瘤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外觀滿意度的影響[J]. 勞曉源,雷婉珠,賴其敏. 華夏醫(yī)學. 2018(06)
[10]腮腺皮脂腺癌2例并文獻復習[J]. 吳娟,何惠華,吳昊,余鑫鑫,袁靜萍.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8(11)
碩士論文
[1]141例腮腺惡性腫瘤的回顧性分析[D]. 王博.大連醫(yī)科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46672
【文章來源】:新疆醫(yī)科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腮腺良、惡性腫瘤年齡分布柱狀圖
新疆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5例為轉移性病灶,良性腫瘤中,淋巴結腫大患者有6例,術后病理,均證實炎性病變。相對常見腮腺腫瘤附圖說明患者男,62歲,右側腮腺腺淋巴瘤,圖1a,1b分別為CT平掃和增強掃描圖像位于腮腺后下極,邊界清楚,未見腫大淋巴結,增強后為輕度不均勻強化,可見裂隙征囊變液性區(qū);颊吲44歲,左側腮腺混合瘤圖2a,2b分別為CT平掃和增強掃描圖像。左側腮腺淺葉非后下極腫塊,呈橢圓形,邊界清,均勻輕度強化。患者男,47,右側腮腺基底細胞腺瘤,右側腮腺淺葉腫塊,呈橢圓形,邊界清,平掃等密度.接近周圍肌肉組織的密度,增強后均勻顯著強化。1aA1bA1cA2aA2bA2cA3aA3bA3cA4.10
2b分別為CT平掃和增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唾液腺腺樣囊性癌淋巴結轉移相關的臨床病理分析[J]. 張曄,張妮,劉曉筱,周傳香.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0(01)
[2]腮腺腫瘤的超聲診斷價值[J]. 楊旭芬,熊穎. 當代醫(yī)學. 2019(31)
[3]腮腺良惡性腫瘤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及鑒別價值分析[J]. 薛文娟.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9(19)
[4]常規(guī)CT上瘤內囊變對腮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J]. 朱小珊,彭娟,羅天友,呂發(fā)金,李詠梅,張亞娟.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9(06)
[5]腮腺腫瘤136例發(fā)病構成比分析[J]. 李艷琴,曾憲濤,夏凌云,倪小兵,艾俊,冷衛(wèi)東.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9(02)
[6]腮腺腫瘤119例臨床病理分析[J]. 陳友興,舒敏,舒?zhèn)骼^.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9 (02)
[7]功能性腮腺切除術在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 黃召.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05)
[8]多模態(tài)MRI對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診斷價值[J]. 滿育平,馬隆佰,林華,韋強. 放射學實踐. 2018(12)
[9]不同手術入路治療對腮腺腫瘤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外觀滿意度的影響[J]. 勞曉源,雷婉珠,賴其敏. 華夏醫(yī)學. 2018(06)
[10]腮腺皮脂腺癌2例并文獻復習[J]. 吳娟,何惠華,吳昊,余鑫鑫,袁靜萍.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8(11)
碩士論文
[1]141例腮腺惡性腫瘤的回顧性分析[D]. 王博.大連醫(yī)科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46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2466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