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不同觸發(fā)點肺動脈CT血管成像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19:37
目的探討不同觸發(fā)點對肺動脈CT血管成像(CTPA)圖像質量的影響。方法將67例行CTPA檢查的病例隨機分為A、B兩組,A組31例,B組36例。其中A組觸發(fā)點感興趣區(qū)(ROI)位于肺動脈干,閾值為60 HU,B組ROI位于主肺動脈窗層面的上腔靜脈,閾值為80 HU。兩組對比劑量均為50ml,掃描技術參數相同。在工作站測量兩組同層面的肺動脈干、右下肺靜脈CT值,并記錄兩組檢查上腔靜脈偽影分數。結果 B組有3例肺動脈強化差,不能判斷是否存在血栓,其余病例及A組所有病例圖像均能滿足臨床診斷。A組肺動脈CT值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右下肺靜脈CT值及上腔靜脈偽影程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兩種檢查方法中,選擇肺動脈主干作為觸發(fā)點,可以得到更好的肺動脈強化,有利于血栓顯示,還能保證檢查的成功率。
【文章來源】: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20,30(06)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a,2b為同一患者,兩肺動脈強化幅度低,以兩下肺動脈為甚,兩下肺動脈內密度不均,似條狀充盈缺損(粗箭頭)
圖2 a,2b為同一患者,兩肺動脈強化幅度低,以兩下肺動脈為甚,兩下肺動脈內密度不均,似條狀充盈缺損(粗箭頭)圖3 a,3b為肺動脈栓塞患者,CTPA圖像示:肺動脈明顯強化,對比度好,兩下肺動脈內見附壁血栓
B組將ROI置于上腔靜脈,可以解決掃描過程中自動移床等后延遲時間問題。因為對比劑從前臂靜脈進入上腔靜脈,然后匯入右心房、右心室,由右心室泵入肺動脈干及其各級分支,再匯入肺靜脈,回流入左心房內,所以上腔靜脈顯影早于肺動脈。利用這一時間差來彌補移床時間,使機架從閾值監(jiān)測點到開始掃描點(即肺尖)之間移床的時間與對比劑從上腔靜脈流到肺動脈的循環(huán)時間相當,故正確設置上腔靜脈閾值非常重要,若閾值選擇太低,啟動掃描稍早,不僅上腔靜脈偽影重,還會因肺動脈未能達到峰值,從而影響肺動脈觀察;若閾值太高,啟動稍晚,錯過肺動脈峰值,出現肺靜脈過于強化,干擾肺動脈顯示。B組所有病例中,將上腔靜脈閾值設為80HU。結果約91.7%(33/36)患者圖像能滿足臨床診斷,但也有3例檢查失敗。分析原因:1)上腔靜脈扁平、細小,ROI勾畫不準確,或難以勾畫;2)上腔靜脈管徑小于肺動脈干,若患者屏氣不佳或不能屏氣,往往ROI易偏離或不完全位于自動監(jiān)測范圍內,導致監(jiān)測失敗;3)上腔靜脈大小、形態(tài)如常,ROI在位,也達到了所設閾值,但因心功能不良,肺動脈峰值相對滯后,未能在肺動脈峰值采取數據。筆者認為:遇到以上情況,要慎用靜脈跟蹤觸發(fā)技術,應改用跟蹤肺動脈干較好,與劉建新等[12]研究相同。圖2 a,2b為同一患者,兩肺動脈強化幅度低,以兩下肺動脈為甚,兩下肺動脈內密度不均,似條狀充盈缺損(粗箭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肺動脈栓塞指數(PAOI)和PESI評分對急性肺栓塞預后評價中的作用[J]. 許令榮,趙卉,劉云峰,張毅. 臨床肺科雜志. 2019(06)
[2]128MSCT應用三低技術結合iDose4在肺動脈成像的研究[J]. 曹治婷,陳剛,劉鐵軍,廖玉榮,廖明星,梁麗華,曹治柳.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8(12)
[3]肺動脈CTA聯合血清D-二聚體檢測對肺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J]. 覃少佳,鄧碧玉,張鴻魁,黃歐陽,羅敏著. 海南醫(yī)學. 2018(24)
[4]雙定位像在降低肺動脈CTA輻射劑量的臨床應用價值[J]. 趙飛,李磊,彭婉琳,蒲進,張凱,劉科伶,李玉明,張金戈,夏春潮,李真林.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8(12)
[5]雙源CT肺動脈造影及肺灌注成像對肺栓塞治療后效果評價[J]. 焦亞彬,耿園園,李培秀,楊奮有,都日娜,王建軍,宇軻,裴曉東,袁克芳,曲楊. 臨床肺科雜志. 2018(02)
[6]256層螺旋CT iDose4在低劑量肺動脈成像中的應用[J]. 張玉蘭,鄭曉林,黃軍榮,賴清媚,張秀華,吳鳳英,梁鳳明.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7(01)
[7]256層iCT肺動脈造影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 朱寧,高回青,王玉濤,景勝,丁群力,汪建華,鄧勝德,張霞萍.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02)
[8]64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觸發(fā)閾值的合理選擇[J]. 顧慶春,薛春華,范曄輝,陳煒,呂傳國,蔣華東,楊波.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5(08)
[9]16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智能觸發(fā)閾值的合理選擇[J]. 李斌,劉義軍,劉婷,劉靜紅. 中國醫(yī)療設備. 2011(04)
[10]對比劑智能跟蹤與預試驗肺動脈MSCT成像的對比研究[J]. 劉建新,劉劍,王霄英,唐光健. 放射學實踐. 2008(12)
本文編號:3017048
【文章來源】: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20,30(06)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a,2b為同一患者,兩肺動脈強化幅度低,以兩下肺動脈為甚,兩下肺動脈內密度不均,似條狀充盈缺損(粗箭頭)
圖2 a,2b為同一患者,兩肺動脈強化幅度低,以兩下肺動脈為甚,兩下肺動脈內密度不均,似條狀充盈缺損(粗箭頭)圖3 a,3b為肺動脈栓塞患者,CTPA圖像示:肺動脈明顯強化,對比度好,兩下肺動脈內見附壁血栓
B組將ROI置于上腔靜脈,可以解決掃描過程中自動移床等后延遲時間問題。因為對比劑從前臂靜脈進入上腔靜脈,然后匯入右心房、右心室,由右心室泵入肺動脈干及其各級分支,再匯入肺靜脈,回流入左心房內,所以上腔靜脈顯影早于肺動脈。利用這一時間差來彌補移床時間,使機架從閾值監(jiān)測點到開始掃描點(即肺尖)之間移床的時間與對比劑從上腔靜脈流到肺動脈的循環(huán)時間相當,故正確設置上腔靜脈閾值非常重要,若閾值選擇太低,啟動掃描稍早,不僅上腔靜脈偽影重,還會因肺動脈未能達到峰值,從而影響肺動脈觀察;若閾值太高,啟動稍晚,錯過肺動脈峰值,出現肺靜脈過于強化,干擾肺動脈顯示。B組所有病例中,將上腔靜脈閾值設為80HU。結果約91.7%(33/36)患者圖像能滿足臨床診斷,但也有3例檢查失敗。分析原因:1)上腔靜脈扁平、細小,ROI勾畫不準確,或難以勾畫;2)上腔靜脈管徑小于肺動脈干,若患者屏氣不佳或不能屏氣,往往ROI易偏離或不完全位于自動監(jiān)測范圍內,導致監(jiān)測失敗;3)上腔靜脈大小、形態(tài)如常,ROI在位,也達到了所設閾值,但因心功能不良,肺動脈峰值相對滯后,未能在肺動脈峰值采取數據。筆者認為:遇到以上情況,要慎用靜脈跟蹤觸發(fā)技術,應改用跟蹤肺動脈干較好,與劉建新等[12]研究相同。圖2 a,2b為同一患者,兩肺動脈強化幅度低,以兩下肺動脈為甚,兩下肺動脈內密度不均,似條狀充盈缺損(粗箭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肺動脈栓塞指數(PAOI)和PESI評分對急性肺栓塞預后評價中的作用[J]. 許令榮,趙卉,劉云峰,張毅. 臨床肺科雜志. 2019(06)
[2]128MSCT應用三低技術結合iDose4在肺動脈成像的研究[J]. 曹治婷,陳剛,劉鐵軍,廖玉榮,廖明星,梁麗華,曹治柳.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8(12)
[3]肺動脈CTA聯合血清D-二聚體檢測對肺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J]. 覃少佳,鄧碧玉,張鴻魁,黃歐陽,羅敏著. 海南醫(yī)學. 2018(24)
[4]雙定位像在降低肺動脈CTA輻射劑量的臨床應用價值[J]. 趙飛,李磊,彭婉琳,蒲進,張凱,劉科伶,李玉明,張金戈,夏春潮,李真林.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8(12)
[5]雙源CT肺動脈造影及肺灌注成像對肺栓塞治療后效果評價[J]. 焦亞彬,耿園園,李培秀,楊奮有,都日娜,王建軍,宇軻,裴曉東,袁克芳,曲楊. 臨床肺科雜志. 2018(02)
[6]256層螺旋CT iDose4在低劑量肺動脈成像中的應用[J]. 張玉蘭,鄭曉林,黃軍榮,賴清媚,張秀華,吳鳳英,梁鳳明.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7(01)
[7]256層iCT肺動脈造影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 朱寧,高回青,王玉濤,景勝,丁群力,汪建華,鄧勝德,張霞萍.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02)
[8]64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觸發(fā)閾值的合理選擇[J]. 顧慶春,薛春華,范曄輝,陳煒,呂傳國,蔣華東,楊波.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5(08)
[9]16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智能觸發(fā)閾值的合理選擇[J]. 李斌,劉義軍,劉婷,劉靜紅. 中國醫(yī)療設備. 2011(04)
[10]對比劑智能跟蹤與預試驗肺動脈MSCT成像的對比研究[J]. 劉建新,劉劍,王霄英,唐光健. 放射學實踐. 2008(12)
本文編號:30170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0170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