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能譜CT單能量成像模式及多參數(shù)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評價方面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1 23:32
目的探討寶石能譜CT單能量成像模式及多參數(shù)聯(lián)合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的可行性,為頸動脈斑塊易損性評價提供新的、更為準確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100例能譜頸動脈CTA,步驟:(1)采用不同單能量(40-140ke V,每間隔10 ke V拆分)聯(lián)合不同ASi R比(0%,20%,40%,60%,80%和100%),重組單能量圖像,每例受檢者共重組66組單能量圖像,綜合圖像質量主、客觀評價結果,得出最佳單能量圖像重組參數(shù);(2)比較最佳單能量與混合能量圖像的CNR、噪聲值及斑塊內各組份構成比的差異;(3)運用能譜多參數(shù)(能譜曲線及有效原子序數(shù)等)聯(lián)合驗證斑塊內各組份劃分的準確性并對斑塊內脂質與纖維成分的CT閾值進行校準,比較校準前、后最佳單能量圖像上斑塊內脂質與纖維成分構成比的差異。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不同組單能量圖像的CNR和SNR均在60ke V取得最高值;噪聲值隨著ke V和ASi R比升高而下降,圖像質量主觀評價顯示60 ke V的單能量及ASi R60%的圖像評分最高;綜合圖像主、客觀評價,最終確定60 ke V聯(lián)合ASi R60%...
【文章來源】: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校準示意圖如A圖所示,在橫軸位圖像上選取斑塊狹窄最重層面放置感興趣區(qū),ROI1~4依次豎排、疊加放置在斑塊內,ROI5、6分別放置在同層皮下脂肪與肌肉組織內
為同一患者右側頸總動脈分叉處一斑塊,A、B為混合能量圖像的橫軸位及矢狀位;C、D為最佳單能量圖像橫軸位及矢狀位,可見最佳單能量圖像的圖像質量更高,斑塊的細節(jié)顯示更清晰
A B C 3 A-C 為同一患者,相同的層面、相同的窗寬、窗位下最佳單能量 60keV 聯(lián)合不同iR 比例,圖像主、客觀評價結果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 圖為 60keV+ASiR0;為 60keV+ASiR60%;C 圖為 60keV+ASiR100%)
本文編號:2911422
【文章來源】: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校準示意圖如A圖所示,在橫軸位圖像上選取斑塊狹窄最重層面放置感興趣區(qū),ROI1~4依次豎排、疊加放置在斑塊內,ROI5、6分別放置在同層皮下脂肪與肌肉組織內
為同一患者右側頸總動脈分叉處一斑塊,A、B為混合能量圖像的橫軸位及矢狀位;C、D為最佳單能量圖像橫軸位及矢狀位,可見最佳單能量圖像的圖像質量更高,斑塊的細節(jié)顯示更清晰
A B C 3 A-C 為同一患者,相同的層面、相同的窗寬、窗位下最佳單能量 60keV 聯(lián)合不同iR 比例,圖像主、客觀評價結果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 圖為 60keV+ASiR0;為 60keV+ASiR60%;C 圖為 60keV+ASiR100%)
本文編號:2911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9114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