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tài)影像技術在早期乳腺癌診斷中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6 09:44
【摘要】: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乳腺癌發(fā)展至晚期常嚴重影響女性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如何早期發(fā)現乳腺癌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決定性因素。早期乳腺癌臨床上通常缺乏明顯的癥狀與體征,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獲得診斷。目前常用三大影像檢查技術包括乳腺X線攝影、超聲和MRI。傳統(tǒng)超聲及乳腺X線攝影作為最常用的影像檢查,其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已經不能滿足臨床的需求。MRI以其較高的軟組織分辨力在發(fā)現病灶及病灶的定性診斷上發(fā)揮重要優(yōu)勢,2007年美國癌癥協會乳腺癌篩查指南中推薦將MRI作為乳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但磁共振檢查費時且費用高,患者存在檢查禁忌癥,對鈣化顯示不敏感,作為常規(guī)推薦不切合實際。近年來,超聲造影能夠提供腫瘤灌注特征信息,在超聲新技術中突顯重要地位。但目前在乳腺的應用,處于初步研究階段。超聲光散射技術能夠測量組織內部功能性信息,其最顯著的優(yōu)點在于它能夠比較準確地對組織內生物化學信息進行定量地反映,能夠給臨床醫(yī)生提供組織缺氧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指標與腫瘤的惡性程度緊密相關,對乳腺癌的檢測具有潛在作用。目的本研究針對常規(guī)超聲BI-RADS 3-4級或較小的早期不典型乳腺病灶,探討超聲造影、超聲光散射成像技術對此類病灶診斷價值的研究及其與多種影像技術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方法1.選取65例常規(guī)超聲診斷BI-RADS 3-4級病灶,術前一周均行超聲造影及磁共振增強檢查,對超聲造影結果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均對每個病灶的兩種成像方式繪制時間-信號強度曲線。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統(tǒng)計兩種成像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2.選取126例直徑≤1cm的乳腺病灶進行超聲DOT及常規(guī)多普勒超聲檢查,以術后病理結果為金標準,進行對比分析。3.選取75例直徑≤2cm的乳腺病灶進行多種影像技術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結果1.超聲造影定量分析達峰時間(TTP)和峰值強度(Peak)在乳腺良惡性腫瘤之間差異分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定性分析乳腺病灶增強特征在乳腺良惡性腫瘤之間差異分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CEUS和DCE-MRI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5.71%、83.33%、85.71、83.33%和91.43%、80.00%、84.21%、88.89%。二者診斷價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DOT和常規(guī)超聲對早期乳腺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性分別為92.68%、81.82%、90.48、85.71%、88.88%和85.37%、77.27%、87.50%、73.91%、82.54%。超聲DOT、常規(guī)超聲與病理結果的一致性檢驗Kappa值分別為0.753,0.651。超聲DOT與傳統(tǒng)超聲診斷乳腺癌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73和0.813。4.DOT+UE+CEUS、MRI和USG+XRM+MRI三種診斷方式的敏感性和陰性預測值(94.87%,93.55%;94.87%,92.86%;97.44%,96.15%)均優(yōu)于鉬靶(74.36%,7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OT+UE+CEUS的特異性最高,為82.56%,與乳腺X線攝影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各影像診斷行Kappa一致性檢驗,超聲光散射成像、彈性成像、超聲造影、超聲聯合、乳腺X線攝影、磁共振及所有技術聯合成像的Kappa值分別為0.678、0.624、0.732、0.758、0.439、0.677、0.676。結論1.定性和定量分析超聲造影,能較好的反映腫瘤的血流灌注特征,與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比較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對乳腺BI-RADS 3-4級病灶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具有臨床應用價值。2.超聲DOT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價值較常規(guī)超聲高,DOT最明顯的優(yōu)點是它能夠比較準確地對組織內生物化學信息進行定量地反映,作為一種功能性檢測技術,可以無創(chuàng)、重復地評價乳腺病變的新生血管,對早期乳腺癌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3.各種影像診斷技術在在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中各有優(yōu)勢,超聲聯合診斷(光散射成像+彈性成像+超聲造影)能夠提高乳腺癌的診斷符合率,可推薦作為臨床早期診斷乳腺癌的首選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9;R445;R730.44
【圖文】:
A:常規(guī)超聲右側乳腺外下象限腺體內腫塊大小約 1.3cmx1.6cm,邊界尚清,形態(tài)欠規(guī)則,CDFI 示病灶周邊少許血流信號。B:CEUS 腫塊呈環(huán)狀、向心性強化,內見灌注缺損(白箭頭),周邊見放射狀血管影(紅箭),強化后病灶范圍約1.5cmx2.1cm,較二維增大;C:DCE-MRI 軸位 T1 增強上顯示腫塊呈高信號,形態(tài)不規(guī)則。D:CEUS TIC 曲線呈快進快出型,E:DCE-MRI 曲線呈平臺型,F:病理光鏡(HE 染色,X 400)示浸潤性導管癌
-22-圖 2(A-F) ,A:常規(guī)超聲右側乳腺外上象限內腫塊大小約 0.7cmx0.9cm,邊界清形態(tài)尚規(guī)則,CDFI 示病灶內及周邊少許點狀血流信號;B:CEUS 腫塊呈均勻高增強C:DCE-MRI 軸位 T1 增強上顯示腫塊呈均勻高信號。D:CEUS TIC 曲線呈慢進慢型,E:DCE-MRI 曲線呈流入型,F:病理光鏡 (HE 染色,X 400)示纖維腺瘤
A B C圖 3 A 圖二維超聲示:右乳外下象限 8 點鐘方向距離乳頭 3.5cm 處可見0.3cmx0.7cm 稍低回聲病灶; B 圖為 DOT 光吸收圖:藍色背景上病灶區(qū)域顏色為淡藍色,說明光子吸收少,血紅蛋白濃度低,BI-RADS:2 級; C 圖病理光鏡(HE染色,x 400)示纖維腺瘤
本文編號:2805013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9;R445;R730.44
【圖文】:
A:常規(guī)超聲右側乳腺外下象限腺體內腫塊大小約 1.3cmx1.6cm,邊界尚清,形態(tài)欠規(guī)則,CDFI 示病灶周邊少許血流信號。B:CEUS 腫塊呈環(huán)狀、向心性強化,內見灌注缺損(白箭頭),周邊見放射狀血管影(紅箭),強化后病灶范圍約1.5cmx2.1cm,較二維增大;C:DCE-MRI 軸位 T1 增強上顯示腫塊呈高信號,形態(tài)不規(guī)則。D:CEUS TIC 曲線呈快進快出型,E:DCE-MRI 曲線呈平臺型,F:病理光鏡(HE 染色,X 400)示浸潤性導管癌
-22-圖 2(A-F) ,A:常規(guī)超聲右側乳腺外上象限內腫塊大小約 0.7cmx0.9cm,邊界清形態(tài)尚規(guī)則,CDFI 示病灶內及周邊少許點狀血流信號;B:CEUS 腫塊呈均勻高增強C:DCE-MRI 軸位 T1 增強上顯示腫塊呈均勻高信號。D:CEUS TIC 曲線呈慢進慢型,E:DCE-MRI 曲線呈流入型,F:病理光鏡 (HE 染色,X 400)示纖維腺瘤
A B C圖 3 A 圖二維超聲示:右乳外下象限 8 點鐘方向距離乳頭 3.5cm 處可見0.3cmx0.7cm 稍低回聲病灶; B 圖為 DOT 光吸收圖:藍色背景上病灶區(qū)域顏色為淡藍色,說明光子吸收少,血紅蛋白濃度低,BI-RADS:2 級; C 圖病理光鏡(HE染色,x 400)示纖維腺瘤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方凡;李泉水;李振洲;巫彥彬;黃雨華;鄧水平;;超聲造影微血管顯像與磁共振成像測量乳腺癌腫塊大小的對比研究[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年08期
2 羅葆明;歐冰;智慧;曾婕;楊海云;;改良超聲彈性成像評分標準在乳腺腫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6年05期
3 陳杰;吳曉萍;李旭霞;;超聲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檢查乳腺腫塊的臨床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年02期
4 韓增輝,王建宏,錢蘊秋,周曉東,郭建英,朱霆;小乳腺癌的高頻聲像圖及能量多普勒血流特征[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1年07期
本文編號:28050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8050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