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正常人的長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
本文選題:法醫(yī)學 + 誘發(fā)電位; 參考:《法醫(yī)學雜志》2016年03期
【摘要】:目的探索長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auditory long latency response,ALR)潛伏期、波幅與聲刺激強度間的關系和特點,并探討其在聽閾評估中的意義。方法對46名聽力正常人(92耳)進行ALR測試,予受試者從70、50、30、20至10 dB nHL 5個聲刺激強度順序誘發(fā)ALR波形,標記N_1波、P_2波,得出三個觀察指標(N_1波及P_2波潛伏期、N_1-P_2波幅)的數(shù)值。分析觀察三個指標的變化趨勢及頻率差異性。結果 46名聽力正常人(92耳)ALR波形的引出率均為100%。隨著聲刺激的降低,ALR的N_1波、P_2波潛伏期延長,N_1-P_2波幅降低。結論在適宜的條件下,ALR是一項穩(wěn)定的檢測技術。ALR的N_1波、P_2波潛伏期及N_1-P_2波幅與聲刺激強度間的關系對ALR應用于聽閾評估中有重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latency, amplitude and intensity of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uditory long latency response) in the long latency, and to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assessment of auditory threshold. Methods ALR was measured in 92 ears of 46 normal hearing persons. ALR waveform was induced from 20 to 10 dB NHL in the order of 20 to 10 dB NHL. The N1 wave and P2 wave were labeled, and the values of three observation indexes (N1 and P2 latencies) were obtained. The variation trend and frequency difference of the three indexes were analyzed and observed. Results the elicitation rate of ALR waveform was 100 in 46 normal persons (92 ear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acoustic stimulation, the latencies of N1 / PSP _ 2 of ALR were prolonged and the amplitude of N1-P _ (2) was decreased. Conclusion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ALR is a stable detection technique. The latencies of N-1 and P2 of AL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tudes of NSCT and the intensity of acoustic stimuli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sessment of hearing threshol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LR.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司法醫(yī)學鑒定研究所;南昌大學基礎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上海市法醫(yī)學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D91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馨元;劉昕;尚笑平;關楠思;梁宇光;劉技輝;;正常人長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的法醫(yī)學應用價值[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2年04期
2 劉會;朱廣友;楊小萍;周曉蓉;萬雷;范利華;;聽力正常人顱頂慢反應閾值與行為聽閾的比較[J];法醫(yī)學雜志;2010年01期
3 范利華,楊小萍;聽力測試組合在聽覺障礙鑒定中的應用[J];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會;鄭劍;楊小萍;朱廣友;;聽力正常人的長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J];法醫(yī)學雜志;2016年03期
2 陳佳林;王芬;;聽力障礙法醫(yī)學鑒定168例分析[J];海峽科學;2014年10期
3 楊小萍;周曉蓉;董大安;范利華;;聽力障礙法醫(yī)學鑒定355例分析[J];法醫(yī)學雜志;2012年06期
4 張保生;常林;;2010年中國證據(jù)法治前進的步伐[J];證據(jù)科學;2012年02期
5 陳芳;楊小萍;范利華;;聽覺誘發(fā)電位的研究進展[J];法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6 劉會;朱廣友;范利華;周曉蓉;劉訓偉;楊小萍;;顱頂慢反應在聽力障礙者行為聽閾評估中的應用[J];法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7 劉會;朱廣友;楊小萍;周曉蓉;萬雷;范利華;;聽力正常人顱頂慢反應閾值與行為聽閾的比較[J];法醫(yī)學雜志;2010年01期
8 李孝鵬;魏崴;吳軍;呂吉;司徒慧如;;聽性穩(wěn)態(tài)反應與40Hz聽覺相關電位在聽閾評估中的比較[J];法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9 楊小萍;范利華;周曉蓉;;不同聽力水平聽性穩(wěn)態(tài)反應閾值與純音測聽閾值比較[J];法醫(yī)學雜志;2008年05期
10 楊小萍;范利華;周曉蓉;朱廣友;;聽力正常人聽性穩(wěn)態(tài)反應閾值與純音測聽閾值的比較[J];法醫(yī)學雜志;2008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楊小萍;范利華;周曉蓉;朱廣友;;聽力正常人聽性穩(wěn)態(tài)反應閾值與純音測聽閾值的比較[J];法醫(yī)學雜志;2008年04期
2 范利華,楊小萍;聽力測試組合在聽覺障礙鑒定中的應用[J];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3 韓軍,倪道鳳,李奉蓉,趙翠霞,張志勇;不同原因內(nèi)耳損傷下畸變產(chǎn)物耳聲發(fā)射的改變[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4年01期
4 許晶,王俊平,鄭莉莎,宋春莉,劉效巍;大學生長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與感覺尋求人格特征1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神經(jīng)電生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5 范利華,孫紅,朱廣友,沈彥;應用40Hz聽覺相關電位與聽性腦干反應評估聽閾[J];法醫(yī)學雜志;2000年04期
6 劉淑芳,杜寶東,郭曉峰,姬柏春;無聽力損失耳鳴患者聽性腦干反應檢測及意義[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年07期
7 范利華,孫紅,朱廣友,沈彥;頭部外傷后聽覺腦干反應分析[J];法醫(yī)學雜志;1998年01期
8 董玉云;純音測聽法(續(xù)2)[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199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晶,楊麗珠;感覺尋求與長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的相關性[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年06期
2 胡艾君;聽覺誘發(fā)電位中潛伏期的臨床研究進展[J];臨床腦電學雜志;1998年01期
3 師愛青;;聽覺誘發(fā)電位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中的應用[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5年12期
4 歐陽天斌;梁勇;;聽覺事件相關電位測試技術的進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年02期
5 周云龍,劉光遠;頭—盆向超重對聽覺誘發(fā)電位中晚成分的影響[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0年03期
6 郭夢和,王錦玲;聽覺誘發(fā)電位信號的采集、處理與分析[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1992年03期
7 楊軍;聽覺誘發(fā)電位信號分析技術進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3年03期
8 趙紀余;;雙側顳葉病變的中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82年02期
9 梁勇;鐘乃川;;測試條件對聽覺誘發(fā)電位中潛伏期反應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1990年02期
10 許晶,王俊平,鄭莉莎,宋春莉,劉效巍;大學生長潛伏期聽覺誘發(fā)電位與感覺尋求人格特征1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神經(jīng)電生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趙俊雄;胡紀明;;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閃光視覺和聽覺誘發(fā)電位實驗研究[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2 劉威;;聽覺誘發(fā)電位及其臨床上的應用[A];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五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韓麗英;田心;;AD樣模型大鼠聽覺誘發(fā)電位后波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慎仁;陳薇;陳璇;陳立曙;羅毅平;劉興材;;2型糖尿病患者的誘發(fā)電位的研究——一、2型糖尿病患者聽覺誘發(fā)電位的改變[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版編輯邋魏峗 柬峰;把耳朵叫醒[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應俊;面向聽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測的聽覺穩(wěn)態(tài)反應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蘇園園;高階聽覺誘發(fā)電位記錄中若干問題的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張愛桃;基于希爾伯特—黃變換的高階聽覺誘發(fā)電位提取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虹;基于多媒體計算機音頻技術的聽覺誘發(fā)電位刺激器與聽覺皮層誘發(fā)電位的3A單次提取[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鄒朝春;鉛對學齡前兒童聽覺誘發(fā)電位影響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0628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06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