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齡性肌肉衰減癥和骨質疏松的運動處方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肌肉衰減癥 + 骨質疏松。 參考:《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年01期
【摘要】:增齡常伴隨肌肉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發(fā)生,使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響。近年研究表明,運動對肌肉骨骼系統(tǒng)有明顯益處,包括預防和治療這些癥狀。本文基于近年相關研究成果,對運動防治增齡性肌肉衰減和骨質疏松的運動處方進行綜述,顯示抗阻力訓練是預防和治療增齡性肌肉衰減及骨質疏松的最有效方法;超過半年的長期快走或慢跑能增加老年人腿部肌肉量。
[Abstract]:Aging often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muscle mass and osteoporosis, which affects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elderly.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ercise has obvious benefits to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includ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se symptoms. Based on recent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exercise prescriptions for exerci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ging muscle attenuation and osteoporosis are introduced. A line of review shows that resistance train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and treat aging muscle attenuation and osteoporosis; more than half a year's long run or jogging can increase the amount of leg muscles in the elderly.
【作者單位】: 石家莊學院體育學院;河北體育學院;
【基金】:石家莊學院科研平臺啟動基金項目(No.x Jp T005)
【分類號】:R8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貝;;抗阻訓練方案研究進展——科學研究優(yōu)化訓練方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年08期
2 王娟;王正珍;;美國運動醫(yī)學會4大期刊及所關注的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熱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年08期
3 陳彩珍;盧健;;抗阻訓練與耐力訓練對小鼠腓腸肌衛(wèi)星細胞激活作用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4 Kristina L.Kendall;Ciaran M.Fairman;;衰老過程中的女性和運動(英文)[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4年03期
5 Anne O.Brady;Chad R.Straight;;老年女性的肌肉能力和身體機能:阻力訓練有意義嗎?(英文)[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4年03期
6 Xuewen Wang;Shawn D.Youngstedt;;Sleep quality improved following a single session of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in older women: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艷;中年女性體力活動與端粒體的相關性及“萬步行”干預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薔;女足運動員定點正腳背射門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電圖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13年
2 李詩芬;老年人運動功能訓練方法的實施及其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3 申洋;河北省女子手槍運動員持槍狀態(tài)肌電特征分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4 周羅治非;有氧運動預防兔膝骨關節(jié)炎的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5 劉丹;有氧運動對兔膝骨關節(jié)炎血清COMP和關節(jié)軟骨iNOS表達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4年
6 李鳳婷;鉛球最后用力動作與專門練習肌電特征的比較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5年
7 何繼霞;花毽訓練對大學生感覺門控和認知電位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健;別讓骨質疏松癥走近你[J];農家參謀;2001年10期
2 楊先碧;振動可以治療骨質疏松[J];發(fā)明與革新;2002年03期
3 黃燕興,黃新芳;從94800例住院患者分析骨質疏松癥診斷的滯后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21期
4 劉培成;新疆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2002年工作總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3年01期
5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成員[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3年01期
6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名錄[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3年01期
7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企業(yè)委員名單[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3年01期
8 常靜;骨質疏松:涉及多學科的公眾健康問題[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3年18期
9 王杰;骨質疏松癥的預防與治療[J];生物磁學;2004年02期
10 ;研究發(fā)現(xiàn)洋蔥成分有助緩解骨質疏松癥[J];食品科學;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偉民;閻華;朱東;趙雙龍;;不同運動方式對骨質疏松影響的模擬研究[A];2008年全國生物流變學與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石印玉;詹紅生;;骨質疏松癥診斷療效標準[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骨傷分會第四屆第二次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薛俊玲;孫海嵐;蔣寶泉;陳婷;楊劍;何秀梅;唐蓉;劉潔;;重慶市某中小學教師人群骨質疏松患病率及其與營養(yǎng)相關疾病關系的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12屆全國臨床營養(yǎng)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9年
4 陳錦平;;骨質疏松癥的診斷與鑒別[A];2009年浙江省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學術年會暨《骨質疏松癥診治進展》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楊迪生;;癌癥治療相關骨質疏松的診治[A];2009年浙江省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學術年會暨《骨質疏松癥診治進展》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高海青;;骨質疏松癥的預防與治療[A];第三屆泰山微量元素高級論壇匯編[C];2009年
7 鄭少雄;;骨質疏松癥診治及鈣劑的臨床應用[A];第三屆泰山微量元素高級論壇匯編[C];2009年
8 李梅;;雷奈酸鍶(Strontium Ranelate)治療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A];2009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癥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陳德才;;抗吸收骨質疏松藥物進展[A];2009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癥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周濱;;論脊椎骨質疏松癥[A];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忠厚;應在基層建立骨質疏松中心[N];健康報;2004年
2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骨質疏松防治中心 章振林(博士) 核醫(yī)學科 馬寄曉(教授);骨質疏松誤區(qū)解析[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3 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王言貴;怎樣能知道患了骨質疏松癥[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4 特約撰稿 林斯其 特約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著名內分泌專家、博士生導師 廖二元 教授;骨質疏松與補鈣[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5 吉步坤;輕松跳躍預防骨質疏松[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6 容小翔;身痛不止骨質疏松癥作崇[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7 沈浩 張文榮 唐步順 王先華 東誠 曹霞 王偉;冬季 警惕骨質疏松引發(fā)骨折[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8 市四院 齊新生;骨質疏松癥的防治[N];無錫日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吳佶誼;絕經(jīng)后婦女易骨質疏松[N];信息時報;2003年
10 朱國旺;防治骨質疏松我們共同的責任[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穎;骨質疏松癥中骨骼肌線粒體的功能變化及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馬宗民;各向異性骨再造理論模型及骨質疏松模擬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朱東;骨質疏松的過程模擬及高頻低載振動對抗骨質疏松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李曦;骨質疏松癥相關表型的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洪秀梅;中國人群骨質疏松癥的遺傳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6 李秋軍;骨質疏松脊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臨床應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7 郭燕;骨質疏松癥及其相關性狀易感基因定位的系統(tǒng)遺傳學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9年
8 王建衛(wèi);骨質疏松對大鼠中晚期骨折愈合的影響及辛伐他汀對大鼠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質量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6年
9 譚麗君;骨質疏松及肥胖相關表型的遺傳變異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厲孟;新型多孔自固化人工骨治療骨質疏松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X;骨質疏松兔模型的建立與體外沖擊波在骨質疏松局部治療中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2 徐赫男;骨質疏松癥的中醫(yī)藥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3 劉勇;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暢征;低強度脈沖電磁場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5 趙妍;定量CT測定在骨質疏松癥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張睿;持續(xù)與間歇1-7天振動對抗懸吊大鼠骨質疏松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趙德來;健骨靈加減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8 楊林;帶有時間歷程的松質骨骨質疏松過程的模擬[D];吉林大學;2006年
9 黃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繼發(fā)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10 雷巍;骨質疏松的模型計算及其光測軟件的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251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02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