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軍校新訓學員軍事體能訓練傷調查與分析
本文選題:軍校學員 + 軍事體能訓練 ; 參考:《人民軍醫(yī)》2016年01期
【摘要】:目的:調查了解某軍校新訓學員軍事體能訓練傷發(fā)生情況。方法:選擇某軍校新入學的男學員156例,對其5周軍事體能訓練期間的訓練傷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訓練傷發(fā)病率達69.9%,連續(xù)性損傷占總損傷例數的51.3%,損傷部位多集中在下肢;損傷類型主要為軟組織損傷,足掌損傷、踝部軟組織損傷和手掌指根部擦傷多見;訓練第2周是損傷發(fā)生最高峰,第5周出現疲勞性損傷。結論:優(yōu)先發(fā)展腳掌和踝部肌腱、韌帶力量;加強訓練前、訓練中體能狀態(tài)的診斷;根據訓練傷變化調整訓練負荷,減少帶傷訓練。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injury in new cadets of a military academy. Methods: 156 male cadets in a military academy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raining injury was 69.9%, and the continuous injury accounted for 51.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juries, and most of the injuries were located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 main types of injuries were soft tissue injury, foot and palm injury, ankle soft tissue injury and palmar root scratch. The peak of injury occurred in week 2 and fatigue injury occurred in week 5. Conclusion: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ndons and ligaments in the soles and ankles of fee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diagnosis of physical fitness before training, and the adjustment of training loa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raining injuries, so as to reduce the training with injuries.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軍事與體育學教研室;
【基金】:軍隊后勤課題-司訓(2014)84號 第三軍醫(yī)大學校級教改課題(20120B18)
【分類號】:R8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松,向彩良,王煥春;機關干部體能訓練健康保護對策與措施[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2 秦永生,張敏,郝占國,張磊,高文靜,常震,董宏偉;武警部隊體能訓練課的性質特點及結構探討[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5期
3 李智斌;孔乙鵬;;淺談組織飛行員體能訓練的幾點體會[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5年06期
4 于光明;;殲擊機飛行員如何開展體能訓練[J];航空軍醫(yī);2007年01期
5 姚建雄;董豪;;體能訓練損傷的產生與預防探討[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張建濤;;健康促進方案對戰(zhàn)士體能訓練傷和運動能力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年28期
7 羅顯榮;羅春生;蔣崇福;楊俊;徐越;李莎恩;成艷君;;新兵體能訓練對血清肌酸激酶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8 樂成鐘;嚴智勇;;軍校新學員體能訓練課傷病的發(fā)生與預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28期
9 張宣;李玉銀;張佳;;加強體能訓練 提高打贏能力[J];解放軍健康;2007年01期
10 王開輝,冷輝,徐曉光,葉興偉,李智斌;做好飛行人員療養(yǎng)期間體能訓練的方法與體會[J];航空軍醫(yī);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武;霍軍;;我國田徑體能訓練主要制約因素分析及發(fā)展建議[A];第二十一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1年
2 閆琪;任滿迎;師玉濤;黃巖;趙之光;徐建武;;現代體能訓練在北京競技體育中的研究與實踐[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王衛(wèi)國;張新榮;;論優(yōu)秀投擲運動員的體能訓練[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4 談艷;周思紅;;基層特警基礎體能訓練及體能考核標準的初步探討[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鮑政棟;姒剛彥;;大強度體能訓練中的心理學探討[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尹小光;;人體生理特性與體能訓練重點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7 黃巖;劉穎;;對倫奧男子跆拳道項目銅牌獲得者劉哮波個性化體能訓練模板的實踐與監(jiān)控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CABS 2013)論文集[C];2013年
8 黃巖;;對國家跆拳道隊重點運動員劉哮波的個性化體能訓練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9 史衍;;身體功能訓練研究—體能訓練理念的回歸與突破[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李宏福;;定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舉隅[A];首屆全國學校定向運動學術論壇論文選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曹宇 費振濤;八六一一部隊強化機關干部體能訓練[N];人民武警;2004年
2 本版編輯 盧曦 于雷 司燕 張成滿;新年度,全軍體能訓練氣象一新[N];解放軍報;2007年
3 范江懷;體能訓練的人文價值[N];解放軍報;2007年
4 余平邋劉練文 本報記者 范江懷;軍事體能訓練的助推器[N];解放軍報;2007年
5 謝亞鵬邋肖湘;武警貴陽支隊探索體能訓練新招[N];解放軍報;2007年
6 張春啟邋趙雷;制度“逼出”好身體[N];解放軍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陳超良 通訊員 張國科;駐潭某預備役團狠抓機關干部體能訓練[N];湘潭日報;2007年
8 特約記者 張彥中邋記者范江懷;全軍戰(zhàn)略戰(zhàn)役機關體能訓練考核結束[N];解放軍報;2007年
9 趙建勤 李邦哲;軍區(qū)政治部注重抓好軍人基礎性體能訓練[N];戰(zhàn)士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范江懷;當好體能訓練的“帶頭人”[N];解放軍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慶山;體能訓練基本理論與我國高水平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2 張志學;東北地區(qū)公安邊防機動部隊體能訓練目標管理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3 潘志國;基于力量主導的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4 張凡濤;中國男女籃球隊體能訓練科學化設計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閆琪;優(yōu)秀女子曲棍球運動員功能性體能訓練方法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駱建;我國高水平男子100m運動員的體能理論體系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7 曹永臻;我國游泳年齡組運動員(6-17歲)體能訓練年齡特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8 李燕;體能教練員職業(yè)準入的理論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9 王剛;青海省煤礦事故特點及救援人員體能訓練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10 牛雪松;我國高水平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武;我國田徑徑賽項目體能訓練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常福超;現代體能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宋朝陽;河北省女子足球隊體能訓練特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郭雨;鄭州大學高水平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趙蕾;黑龍江省男子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優(yōu)化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5年
6 徐慧杰;拉丁舞基本技術與專項體能訓練的依存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姜建華;軍隊學歷院校本科學員入學入伍體能訓練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8 周波;新疆青少年籃球隊體能訓練的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9 高峰;河北省青少年女子業(yè)余足球隊體能訓練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徐佰奎;山東警察學院體能訓練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009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0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