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性脛骨骨折愈合過程中的X線表現(xiàn)與骨密度、骨灰重及鈣磷元素、病理學變化的相關性分析
本文選題:脛骨骨折 + 骨折愈合。 參考:《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5年10期
【摘要】:目的:觀察實驗性脛骨骨折愈合過程中,X線表現(xiàn)與骨密度、骨灰重及鈣磷元素含量及病理變化的相關性,從而確定骨折愈合不同時期X線表現(xiàn)對于判定骨折愈合情況及指導臨床康復治療的意義。方法:取(250±10)g左右的大鼠60只,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采用鋸開法造成脛骨骨折模型,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在術后2周和4周兩個時間點進行采樣,測試大鼠脛骨的骨密度、骨灰重,拍攝X線片以及病理切片觀察,檢測術后2周的鈣磷含量。結果:2周時,實驗組的骨密度、骨灰重均與正常組有顯著性差異,鈣磷元素在兩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X線片顯示實驗組表現(xiàn)出骨折線模糊,病變端密度增高,少量骨痂形成,病理學切片顯示實驗組均有新生骨小梁形成。4周時,兩組之間的骨密度、骨灰重均沒有顯著性差異,X線片顯示實驗組的骨痂明顯,病理學切片顯示骨小梁粗大,并逐步融合成板狀骨。結論:骨折愈合過程中,X線表現(xiàn)與骨密度、骨灰重、鈣磷元素、病理變化呈正相關,可以判定骨折愈合情況,并指導臨床康復治療。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X-ray finding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bone ash weight, calcium and phosphorus content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experimental tibial fracture healing. So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X-ray manifestation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fracture healing for judging fracture healing and guiding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Methods: 60 rats (250 鹵1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sawing method to make tibial fracture model,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do any treatment.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bone ash weight (BMD) and bone ash weight (BMD) were measured at 2 and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bone ash weight (BMD)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at 2 weeks. The X-ray film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line was blurred, the lesion end density was increased and a small amount of callus was form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bone ash weigh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en the trabecula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formed at the 4th week, but the 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s showed that the trabecula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hick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gradually fused into a platelike bone. Conclusion: the X-ray findings of fracture healing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ash weight, calcium and phosphoru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which can be used to judge fracture healing and guid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作者單位】: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批準號:81373801)
【分類號】:R683;R816.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淑嫻;郭新全;孫西河;邱玉金;王超;;兔椎體骨折愈合過程的X線、MRI表現(xiàn)與病理學變化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7年08期
2 王維彬;韓大成;張培訓;張洪波;姜保國;;兔脛骨平臺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26期
3 鮑善芬,趙霖,劉玉杰,叢濤,程增江,李珍;金屬銅對骨折愈合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0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世祥;周正新;;單味中藥促進骨折愈合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8年01期
2 陶宏明;張曦;;中醫(yī)藥促進骨折愈合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導報;2011年05期
3 黃濟嘉;祁開澤;;中藥治療骨折的實驗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0年02期
4 王軍;王晨光;王旭榮;翁曉海;呂金純;蔣曉彬;鄭漢鵬;;MRI對脊柱單發(fā)轉移瘤與單發(fā)損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9年02期
5 趙益峰;王海濱;孟純陽;賈存嶺;張元民;孔祥清;高峰;;節(jié)段性骨缺損修復過程中幾種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J];實用骨科雜志;2010年02期
6 陳凱;黃狄;;生骨散治療尺骨下段骨折遲緩愈合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2年01期
7 彭建;李萬逸;黃菊芬;冼小立;劉紹芳;葉樹強;劉俊峰;鄧春雷;;愈傷接骨片治療橈骨下端骨折8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0年02期
8 姚蕾;王曉平;;關注保健食品中的微量元素[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4年05期
9 邢志德;衛(wèi)四來;;琥珀丸聯(lián)合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4年06期
10 聶素林;郭新全;孫世杭;王濱;董鵬;孫西河;;MRI在外傷性椎體壓縮骨折時間推斷中的應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占力;李娜;楊倫;韓立秋;沈琪琦;楊德吉;;湖羊脛骨骨折內固定后骨痂生長及骨密度X線影像變化的觀察[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影像技術學分會第七次全體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選珍;大鼠銅缺乏和過量敏感指標篩選及銅鋅生物效應[D];四川大學;2007年
2 楊濟洲;國新牌骨痛膏促進家兔骨愈合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邵洪波;新型氨基酸共聚物/磷酸鈣復合骨修復材料的相關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濟嘉;復骨健步片對大鼠模型骨折不同時相骨痂質量影響的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張允燁;兩種治療對橈骨遠端骨折愈合期6種金屬元素及堿性磷酸酶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顧崢榮;云南白藥對促進骨折愈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陶宏明;“萬傷接骨膏”治療穩(wěn)定型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趙宙;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微量元素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6 水巖;獨活寄生湯促進骨折愈合的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鄭玲玲;土家藥刺老苞根皮干預骨折愈合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8 李昌杰;應力刺激聯(lián)合接骨七厘散治療下肢骨干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鄒兆坤;上肢骨骨折手術后聯(lián)合服用骨愈靈膠囊的療效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蒲詩黎;“鄭氏外敷接骨散”對兔骨折愈合過程中骨痂量及血清中Zn、Mg、Fe的影響[D];成都體育學院;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徐洪璋,余斌;骨質疏松癥動物模型研究現(xiàn)狀[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2 鄒季;骨折愈合實驗研究中動物模型選擇的有關問題[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程群,朱漢民;建立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標準化問題[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3年02期
4 王維彬;韓大成;陳建海;張培訓;王靜;張洪波;姜保國;;兔脛骨平臺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學變化規(guī)律[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年39期
5 相大勇,顧立強,裴國獻;脛骨平臺骨折的并發(fā)癥[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4年03期
6 李偉,趙光鋒,徐少文,王建衛(wèi),周一飛,劉健;Role of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in monitoring fracture healing in a rat femoral fracture model[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2005年02期
7 崔偉,劉成林;基礎骨生物力學(二) 動物骨生物力學指標的選擇及計算方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8年01期
8 王晨光,肖湘生,沈天真,賈連順,劉光華,劉士遠;椎體骨折及愈合的磁共振成像[J];中華骨科雜志;1997年04期
9 李勇剛,王仁法,黃曉琳,張景峰,夏黎明,王承緣;磁共振成像在椎體骨折與康復評估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繼興,林麗香,陳鳴欽,林建立;老年男性骨密度與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及有關生化指標關系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2年02期
2 盧一生,黃宏前,潘兵;骨密度低下的骨不連2例報告[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年06期
3 林梓桐;王鐵梅;;頜骨骨密度的檢測[J];口腔醫(yī)學;2006年06期
4 吳遠橋;蔣旭峰;李毅沛;劉豐榮;;嬰幼兒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骨密度關系觀察[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9年02期
5 謝世華;韓春鳴;常德海;俞春暉;;1350例骨折病人骨密度檢測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年10期
6 陳可;謝麗華;賴玉鏈;薛蓮;趙毅鵬;李生強;葛繼榮;;喝茶與漢族絕經后婦女骨密度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年07期
7 陳治卿;曾壽全;余玲玲;林伯庚;;廈門市中老年人骨密度狀況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年10期
8 楊桂蓮;劉建建;龔燦輝;;產后骨密度變化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2年01期
9 郁嫣嫣;祁奇;余波;郭華平;闞世峰;陳文華;;太極拳鍛煉對絕經后女性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年02期
10 譚振朝;;嬰幼兒骨密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年2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娥;;中青年男性健康體檢者骨密度檢測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成立十周年論文匯編[C];2011年
2 傅曉華;裘勝春;陳正云;舒靜;;女性睡眠持續(xù)時間與骨密度關系分析[A];2013年浙江省醫(yī)學會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學術年會暨國家級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診治進展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3年
3 黃姝;孟萍;;重慶地區(qū)255例健康女性骨密度檢測分析[A];全國老年骨質疏松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4 陳德才;;低骨密度的鑒別診斷[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成立十周年論文匯編[C];2011年
5 金春華;王曉燕;張悅;高海濤;李梅;張麗麗;王建紅;高曉林;;復合鈣2號治療嬰幼兒低骨密度效果觀察[A];2012全國天然藥物和中藥毒理、藥理學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陳德才;;低骨密度的鑒別診斷思路[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7 郭莉;汪學琴;壽慶;白文甫;;烏魯木齊市社區(qū)骨密度檢測分析[A];骨質疏松研究與防治第二卷——第四屆全國骨質疏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8 潘天榮;劉樹琴;王長江;章秋;胡紅琳;邵宜波;汪延華;;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變化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A];第八屆全國骨質疏松年會暨第五屆全國鈣劑年會會議文集[C];2002年
9 黃姝;孟萍;;骨密度檢測干擾因素的分析[A];第八屆全國骨質疏松年會暨第五屆全國鈣劑年會會議文集[C];2002年
10 黃際遠;宋文忠;陳明曦;史克儉;黃勁;鐘興華;;成都地區(qū)763例健康人雙能X線骨密度結果分析[A];第二屆全國核素顯像及治療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 喬天旭;專家提醒:骨傷康復前須測骨密度[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2年
2 健康時報實習記者 杜文明 特約記者 胡誠;測骨密度哪種儀器更準[N];健康時報;2010年
3 黑龍江省康復醫(yī)院現(xiàn)代康復部主任 王智勇 整理 衣曉峰 喬天旭;骨傷康復前須測骨密度[N];健康報;2012年
4 北京朝陽醫(yī)院骨科副主任醫(yī)師 康南;骨密度高了低了都不好[N];健康報;2008年
5 范又;不必急于測定骨密度[N];江蘇科技報;2000年
6 趙靖;小心骨密度檢測陷阱[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王蔚佳;吃鈣片前先測測骨密度[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8 健康時報記者 趙晴晴 特約記者 陳杰;大部分“白領”骨頭不夠硬[N];健康時報;2008年
9 肖奇國;老人體檢重點查哪些?[N];大眾衛(wèi)生報;2008年
10 健康時報記者 葉依;補鈣:運動比飲食更有效[N];健康時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敏聰;扇束雙能X射線骨密度測量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2 張銀萍;骨密度環(huán)境因素分析、候選基因/位點檢驗及股骨骨折的遺傳通路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9年
3 馬迪;婦女卵巢功能衰退過程中骨密度的變化及健步走運動對絕經過渡期及絕經早期婦女骨密度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4 郭文娟;血友病A患者骨密度改變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5 程佳月;非洲鴕鳥脛骨的形態(tài)學特征及硼對其生長發(fā)育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波;青年女大學生骨密度與身體素質水平的相關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石立杰;長春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對骨密度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岳如日;中老年男性原發(fā)性高血壓與骨密度的相關關系[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何健東;腎虛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密度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李顯;振動訓練對20-22歲女大學生骨密度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4年
6 王秋靈;青島與長沙地區(qū)成年女性多部位骨密度的比較[D];青島大學;2008年
7 安麗花;新生兒骨密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昆明醫(yī)學院;2008年
8 徐君翔;骨密度相關危險因素的臨床調查分析[D];蘇州大學;2014年
9 陳賽瓊;產后早期婦女骨密度影響因素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劉海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中醫(yī)多因素特征及與骨密度相關性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84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88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