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離子通道缺陷造成的心源性猝死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先天性離子通道缺陷造成的心源性猝死研究進展 出處:《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法醫(yī)病理學 心源性猝死 離子通道疾病
【摘要】:先天遺傳引起的心肌細胞離子通道疾病可引起惡性心律失常,導致患者的暈厥、心臟驟停甚至猝死,而在對這些疾病進行病理學死因鑒定時,常因無陽性發(fā)現(xiàn)而缺少科學依據(jù)。隨著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多種可導致離子通道疾病發(fā)病的突變基因。本文針對導致此類疾病中較常見的長QT綜合征、短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以及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等類型,綜述相關突變基因的研究進展,以期為相關研究和鑒定提供參考。
[Abstract]:Congenital genetic cardiomyocyte ion channel diseases can lead to malignant arrhythmias, syncope, cardiac arrest or even sudden death, and in the pat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es of death of these diseases. There is often a lack of scientific evidence due to the absence of positive find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A variety of mutation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cause ion channel diseases.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long QT syndrome, short QT syndrome,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these diseases. Brugada syndrome and catecholamine-sensitive ple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作者單位】: 綏化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
【分類號】:D919.4
【正文快照】: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檢驗中,超過80%可以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病理形態(tài)學變化確定死因,但仍有少量通過系統(tǒng)尸體解剖、組織病理學檢查及其他相關檢查,無陽性發(fā)現(xiàn)的病例。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多個控制細胞膜Na+、K+、Ca2+離子轉運的膜蛋白基因發(fā)生突變,可引起心臟節(jié)律紊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文洪,王曉良;離子通道的調控和受體依賴的離子通道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7年05期
2 劉道明,陳新民;離子通道調節(jié)與心肌缺血[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0年04期
3 周士勝,楊安鋼;心肌陰離子通道與陽離子通道的相互關系[J];心臟雜志;2002年05期
4 ;“醫(yī)學生物信息學專題雜志”專欄[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5年02期
5 ;細胞離子通道與疾病(2)[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5年03期
6 ;細胞離子通道與疾病(3)[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5年04期
7 張宗明,裘法祖;離子通道與疾病[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5年05期
8 張萍;;離子通道[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6年02期
9 曾煜;郭忻;;胃腸離子通道及其影響因素與平滑肌運動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07年16期
10 ;離子通道(14)[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鳳枝;;離子通道的選擇性與水化離子的脫水幾率[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張靜;劉瑋孟;楊倩;陶爭榮;沈軍達;田勇;王德前;盧立志;;離子通道的研究進展[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徐天樂;;離子通道化學神經(jīng)生物學若干研究進展[A];第六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天樂;;酸敏感離子通道非質子配體的發(fā)現(xiàn)[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5 馬恒;裴建明;王躍民;周士勝;;陰離子通道在維持大鼠血管張力中的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6 李潔;Reiner Salzer;周專;;人工非肽離子通道在類脂雙分子膜中重組的研究[A];第九次全國生物物理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陳建國;王芳;龍利紅;金悠;胡壯麗;;離子通道的氧化性調節(jié)[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王磊;高磊;劉志成;李霞;;離子通道蛋白質互作網(wǎng)絡中的拓撲特性分析[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9 于生元;;疼痛與離子通道[A];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第七屆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宋冬梅;蔣宗濱;;離子通道與疼痛[A];2008年中華醫(yī)學會全國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執(zhí);離子通道探尋細胞之門[N];科技日報;2002年
2 董智;離子通道檢測新技術助推藥物研發(fā)[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3 記者 白毅;我學者離子通道研究獲得國際高度評價[N];中國醫(yī)藥報;2013年
4 柯南;離子通道:不可能的任務[N];南方周末;2003年
5 陳國東;測定單個離子通道活性的生物芯片問世[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6 季明 胡婧;首條SARS病毒釋放“通道”被發(fā)現(xiàn)[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6年
7 胡德榮;SARS病毒致病機制研究獲突破[N];健康報;2006年
8 道格拉斯·?怂 翻譯 欒興華;你還能更聰明嗎?[N];光明日報;2011年
9 ;脊椎動物也有控制感覺傳導的“通道”[N];大眾科技報;2003年
10 奇云;沿細胞膜通道走向諾貝爾獎[N];大眾科技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司雯;基于柱[5]芳烴單分子人工跨膜離子通道的組裝及其跨膜輸送性質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魏東;酸敏感離子通道1a的通道開放、藥物調控及其在癲癇發(fā)生中的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3 張彥莉;雙層類脂膜與離子通道分子自組裝性質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2年
4 林慧敏;離子通道模型的靜電勢計算[D];北京大學;2013年
5 韓重陽;與疾病相關的離子通道表達和功能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黃華宇;胰島素分泌,離子通道性質及新型吸附材料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李艷;TRPC離子通道在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介導的神經(jīng)元軸突轉向過程中的作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5年
8 肖峰;離子通道Markov建模及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康婷;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Piezo在正畸牙周組織中表達和功能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10 焦勇;銅(Ⅱ)抑制Aβ肽聚集機理及納米管狀類—離子通道結構的分子模擬[D];山西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婷婷;催乳素對雌性大鼠初級感覺神經(jīng)元酸敏感離子通道活動的增強作用[D];湖北科技學院;2015年
2 徐佳佳;胞外氯離子對GlyRs和GABA_ARs脫敏的影響及其作用位點[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3 馬恒;陰離子通道在維持大鼠血管張力中的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4 徐秀知;鉀離子通道及其通透性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5 張永巖;離子通道隨機開關模型[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袁魯峰;基于特征篩選方法預測不同離子通道活性的芋螺毒素[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7 馬丹;離子通道參數(shù)對神經(jīng)元電位發(fā)放的影響[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劉偉;離子通道控制參數(shù)對心肌動力學行為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9 邱春玉;PK2增強大鼠背根神經(jīng)節(jié)神經(jīng)元酸敏感離子通道活動[D];武漢體育學院;2012年
10 嚴孟;基于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糖響應性離子通道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38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43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