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2004年
本文關鍵詞:“鐵人三項”運動醫(yī)學研究現(xiàn)狀(綜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2004年
鐵人三項運動的項目特征分析
鄧運龍
【摘要】:正1問題的提出回顧競技體育的發(fā)展歷史,比賽成績大的突破,都是建立在對專項特征和發(fā)展方向的認識和把握上。開展項目特征研究,實質上是進行專項理論創(chuàng)新。特征是“一切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別顯著的征象、標志”(辭海縮印本1989年版,第 1633頁)。關于鐵人三項運動的項目特征,國內外文獻沒有見到類似的研究報道。
【作者單位】:八一軍體大隊科研所
【分類號】:G888.1
【正文快照】:
1問題的提出 回顧競技體育的發(fā)展歷史,比賽成績大的突破,,都是建 立在對專項特征和發(fā)展方向的認識和把握上。開展項目特征 研究,實質上是進行專項理論創(chuàng)新。特征是“一切事物區(qū)別于 他事物的特別顯著的征象、標志”(辭海縮印本1989年版,第 1633頁)。關于鐵人三項運動的項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理;;“鐵人三項”運動醫(yī)學研究現(xiàn)狀(綜述)[J];福建體育科技;1989年03期
2 田麥久;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訓練原理[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那憲飛;;體能與心理因素對短道速滑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影響[J];冰雪運動;2010年02期
2 鄧運龍;郝利民;張海忠;何凱;李正;;八一鐵人三項隊運動飲料復合效果實驗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6年01期
3 鄧運龍;;鐵人三項運動部分訓練學特征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7年01期
4 吳耀宇;論“復合素質”理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朱迅華;何志林;須曉東;;美國大學高水平運動隊訓練原則與方法的理論分析——以俄勒岡大學中長跑訓練為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6 陳月亮;王旋;趙玉華;;我國優(yōu)秀短距離速滑運動員耐力素質訓練特征[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7 趙秋爽;陳鋼;;我國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特征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8 陸俊波;;標槍運動員體能訓練對策研究[J];青春歲月;2012年2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秋爽;我國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何慶忠;馬拉松訓練方法的演變及其運動訓練方法體系的構建[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3 侯向鋒;中國優(yōu)秀男子鐵人三項運動員訓練負荷監(jiān)控及專項體能訓練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許弘;田徑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艾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短跑、跨欄、跳遠兼項訓練的現(xiàn)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劉武;我國田徑徑賽項目體能訓練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楊樹;健美操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及其主導因素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徐亮;湖北省競技田徑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6 吳慧攀;運動員參賽心理風險認知與應對[D];山西大學;2009年
7 沙雁梅;第十一屆全運會山東省女子鐵人三項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靜;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訓練效果的評價及身體機能監(jiān)控的初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9 湯玉鑫;陜西省部分體校青少年短跑運動員訓練現(xiàn)狀調查研究[D];延安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歡;;期待鳳凰涅磐[J];游泳;2006年03期
2 中行;兒女競風流亞洲鐵人三項賽紀實[J];中國體育科技;1995年02期
3 韓佐生;1956~2000年奧運會獲獎牌運動員年齡分析[J];田徑;2003年03期
4 沈鴻才;郵票上的鐵人三項比賽[J];中國自行車;2004年05期
5 楊秉龍;;中國獲得奧運會獎牌特征分析[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宋守訓;古巴:沖擊前六[J];新體育;1996年05期
7 何凱;;鐵人三項運動員的選材標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年03期
8 孫雋;;體壇的“婦女時代”[J];當代體育;1984年08期
9 李小雙 ,李丹;決不給對手機會[J];新體育;1996年06期
10 韓華;從三次體操世錦賽和第28屆奧運會看男子吊環(huán)發(fā)展趨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運龍;;鐵人三項運動的項目特征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鄧運龍;;鐵人三項運動的項目特征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3 韓慧;;對劉翔等高水平跨欄運動員過欄技術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4 李年紅;;我國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心理特征[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汪康樂;邰崇禧;陳瑞琴;;從37屆世錦賽論我國女子競技體操備戰(zhàn)奧運會的對策[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6 趙凡;;我國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身體素質及形態(tài)學特征的初步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7 趙凡;曹建民;譚海;賀峰;徐鵬;;我國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初步研究[A];2007全國運動生理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8 鄭湘平;王威;;從雅典奧運會看世界體操格局的變化及我國男子競技體操存在的問題[A];第4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張冊;熊焰;陳笑然;劉堅;唐艷平;李光輝;;中國鐵人三項女隊08年奧運參賽資格分析與參賽戰(zhàn)略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10 張紅;王乃虎;崔景輝;呂曉梅;;對優(yōu)秀武術套路運動員旋風腳720°的三維運動學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摘要)[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曾建兵;[N];福州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王向娜;[N];中國體育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白志標;[N];廣州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章海霞;[N];中華建筑報;2008年
5 實習記者 勇慶威;[N];威海日報;2010年
6 本版撰稿 王向娜;[N];中國體育報;2010年
7 實習記者 曹莉麗;[N];威海日報;2010年
8 記者 馬全祥 通訊員 楊桂林;[N];北京社會報;2009年
9 李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10 梁燕;[N];南方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秋爽;我國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侯向鋒;中國優(yōu)秀男子鐵人三項運動員訓練負荷監(jiān)控及專項體能訓練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3 鄭立勛;我國奧運會射擊項目運動成績發(fā)展過程、影響因素及相關規(guī)律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4 付磊;奧運會影響研究:經(jīng)濟和旅游[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宋玉芳;奧運會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6 段煉;備戰(zhàn)奧運會外籍專家管理機制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7 趙長杰;奧運會營銷策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8 孫良勇;論異屬多項組合項群競技選手培養(yǎng)過程的多元性特征[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9 高捷;中國競技游泳賽制改革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10 安槿雅;中韓跆拳道國家隊男子選手競技能力的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坤;15屆世錦賽與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后衛(wèi)隊員防守能力的比較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9年
2 許朗;亞洲地區(qū)鐵人三項賽事的組織管理問題探討[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3 沙雁梅;第十一屆全運會山東省女子鐵人三項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宗岱;基于賽制特征的我國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訓練安排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5 李凱;中國男籃現(xiàn)狀分析及建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吉林;對中國男籃在第28屆奧運會上失利原因的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侯云;我國女子競技體操04奧運會失利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8 馬振鑄;110m欄跨欄步的“跑欄”技術特征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趙凡;我國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運動能力及形態(tài)學的初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10 李雪紅;北京奧運會運行中的財務管理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鐵人三項”運動醫(yī)學研究現(xiàn)狀(綜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98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3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