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息狀態(tài)下CT冠狀動脈造影聯(lián)合心肌首過灌注成像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可行性與準確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靜息狀態(tài)下CT冠狀動脈造影聯(lián)合心肌首過灌注成像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可行性與準確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CT冠狀動脈造影 CT首過心肌灌注成像 冠心病 冠狀動脈狹窄
【摘要】:目的探討靜息狀態(tài)下CT冠狀動脈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與心肌首過灌注成像聯(lián)合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可行性,并對其準確性進行分析。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診斷或治療的可疑或確定冠心病患者52例,行CTCA和冠狀動脈造影(cornary angioiography,CAG)檢查,并以CTCA的數(shù)據(jù)進行心肌首過灌注成像分析,以冠脈造影及負荷/靜息心肌灌注顯像為診斷金標準,比較CTCA和CTCA+心肌首過灌注成像診斷冠狀動脈狹窄及心肌灌注缺損診斷的準確性。結果 CAG顯示144支血管中,中、重度狹窄55支。CTCA顯示中、重度狹窄56支,CTCA結合心肌首過灌注成像顯示冠脈狹窄陽性54支;參照CAG結果,CTCA對冠狀動脈狹窄診斷的敏感性為78.2%,特異性85.4%,陽性預測值76.8%,陰性預測值86.4%,準確率82.6%;參照CAG結果,CTCA聯(lián)合心肌首過灌注成像對冠狀動脈狹窄診斷的敏感性為92.7%,特異性96.6%,陽性預測值為94.4%,陰性預測值為95.6%,準確率為95.1%,CTCA與CTCA結合心肌首過灌注成像各診斷指標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P0.05)。以負荷/靜息心肌灌注顯像為參考標準,CTCA+心肌首過灌注成像診斷心肌灌注缺損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度分別為88.41%、93.01%、73.49%,97.34%及92.19%。結論靜息狀態(tài)下,CTCA+心肌首過灌注成像可以提供關于冠脈解剖學和功能學的信息,臨床應用價值較高,且對冠心病的診斷準確性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作者單位】: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人民醫(yī)院CT室;
【關鍵詞】: CT冠狀動脈造影 CT首過心肌灌注成像 冠心病 冠狀動脈狹窄
【分類號】:R541.4;R816.2
【正文快照】: 有創(chuàng)性的冠狀動脈造影,一直被視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卻無法準確評估冠脈的血流動力學變化,而針對治療冠心病,需要提供冠脈解剖學與功能學兩方面的信息來制定治療策略[1]。隨著64排螺旋CT在我國的普及,CT冠狀動脈造影已逐漸成為冠心病診斷中的重要輔助檢測方法[2]。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Caussin C.;Daoud B.;Ghostine S. ;武敏;;16層CT與血管內(nèi)超聲評價臨界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管腔的比較[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6年01期
2 鮑紅梅;蘇雪娟;李運奇;劉帆;毛亞菲;;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檢出冠狀動脈起源異常的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年15期
3 曹慧麗;侯志輝;高揚;于方方;陳陽;尹衛(wèi)華;蔣世良;呂濱;;雙源CT對冠狀動脈異常起源于肺動脈的診斷[J];放射學實踐;2013年08期
4 鞠浩,趙興利,馮寶珍,路志平,王曉梅,樸敏;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腦脊液細胞學檢查與CT對比觀察[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92年04期
5 段軻;沈文;劉亞武;杜菁;郭吉;;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腦侵犯的CT表現(xiàn)[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1996年06期
6 漆軍,朱曉華,劉巧俐,明兵,唐光才;脾臟海綿狀血管瘤CT增強后延遲掃描的價值[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1998年01期
7 劉鳳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頭顱CT及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年04期
8 王宏偉,于文生,顧秀琴,張定祥,周榮興,翟中文,丁冬霞,仝秀清,張晶;CT引導計算機輔助腦立體定向手術30例[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1999年02期
9 李粉根;急性外傷性腦腫脹早期CT動態(tài)觀察及預后探討[J];鐵道醫(yī)學;1999年02期
10 周菊;;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海生;許崇永;鄭漢朋;邱乾德;;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肺內(nèi)浸潤CT表現(xiàn)[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呂海波;;64排CT在冠狀動脈性心臟病中的應用[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與診斷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9年
3 楊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聯(lián)合增強CT在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與評價[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二次全國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董海波;王波;羅雪芬;朱海東;姚鳳明;;16排CT在復雜先天性心臟病中的應用[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舒震宇;王振;丁忠祥;徐健;林毅;鐘建國;;640層CT窄窗技術對高心率患者冠脈圖像質(zhì)量及輻射劑量的影響[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蓋魯粵;何斌;關志偉;楊力;陳韻岱;;冠狀動脈CT預測冠狀動脈不良事件的可行性[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穆興國;滕飛;李波;;256層極速CT對冠狀動脈狹窄的應用評價[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楊志強;;第二代雙源炫速CT在房顫患者冠狀動脈成像中的應用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蓋兢涇;蓋魯粵;白啟才;邊祥兵;王志國;蔣博;汪奇;楊立;;冠狀動脈CT對再血管化治療策略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心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10 李愛靜;張宏彬;鄭建軍;;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在不同心率患者中應用的圖像質(zhì)量分析[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健康時報記者 趙晴晴邋特約記者 盧曉娣;10秒鐘CT查出冠心病[N];健康時報;2007年
2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許艾素;雙源CT查心臟不超8分鐘[N];健康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刁楠;雙源CT心肌灌注成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2 侯志輝;冠狀動脈CT對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的隨訪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3 尹衛(wèi)華;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低劑量及低對比劑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4 于靜;能譜CT定量評估豬急性缺血—再灌注型MI[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汪奇;CT冠狀動脈造影結合心肌灌注顯像指導冠心病診療的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0年
6 張興華;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特征與無癥狀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風險因素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娟;雙低掃描技術聯(lián)合自適應統(tǒng)計迭代重建技術在能譜CT冠狀動脈成像中的應用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李建龍;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對冠心病等危癥患者診斷心肌缺血的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劉燁;無癥狀人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CT血管成像表現(xiàn)與冠心病高危因素相關性的單中心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0年
4 李穎娜;無癥狀人群血清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水平與CT顯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特性、病變程度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5 秦雪蓮;雙源CT評價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狹窄度與心功能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易文芳;雙源CT直接法下肢靜脈成像對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劉姝;心肌灌注顯像結合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D];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王健;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CT肺動脈成像的影像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9 陳文萍;64層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個體化注射對比劑方案的初步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任俊怡;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后傾斜和穿孔的CT隨訪結果[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291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12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