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uinaud分段256層MSCT灌注成像對正常肝臟血流分布特點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9 23:32
本文關鍵詞:基于Couinaud分段256層MSCT灌注成像對正常肝臟血流分布特點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肝段 全肝灌注 體層攝影術 X線計算機 解剖
【摘要】:目的:根據(jù)Couinaud肝段的劃分方法,采用256層MSCT全肝灌注技術,觀察正常肝臟的整體和局部各灌注參數(shù)值間接評估肝臟血流分布特點,為臨床肝臟各類病變及評估提供正常對照依據(jù)。根據(jù)正常肝臟血流分布特點一進一步探討其與肝臟血管解剖的相關性。方法:收集60例肝功能無任何異常的病例,采用256層MSCT的JOG灌注掃描技術行全肝灌注掃描成像,通過圖像后處理工作站EBW4.5將掃描原始數(shù)據(jù)導入自帶灌注軟件,對感興趣區(qū)(ROI)進行不同的選取,產生時間-密度曲線(TDC)和灌注偽彩圖。以Couinaud肝臟八段劃分法做基準,灌注參數(shù)的測定采用最大斜率法,分別獲取肝實質、肝臟各段、左、右葉和左、右半肝的肝動脈灌注值(HAP)、門靜脈灌注值(PVP)、總肝灌注值(TLP)和肝動脈灌注指數(shù)(HAPI),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各參數(shù)間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統(tǒng)計學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從以上60例行全肝灌注的病例中隨機選取30例并計算平均輻射劑量,再將其與行上腹部CT平掃結合常規(guī)雙期增強掃描的30例患者的輻射劑量均值作對照。結果:所有病例均較好完成了全肝灌注模式成像檢查,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時間-密度曲線,曲線光滑完整,肝實質曲線與理論曲線較為吻合。1.TDC曲線圖顯示腹主動脈的曲線呈快升速降型,注射造影劑后立即上升于6~12s到達峰值,再迅速下降至23~29s再快速上升形成第二個小高峰。門靜脈曲線于18~26s迅速升至峰值,然后緩慢下降。脾(腎)曲線的峰值產生時間介于于主動脈和門靜脈的峰值時間之間。肝實質曲線動脈期上升緩慢,于門靜脈曲線峰值后達到峰值并維持相當長的平臺期。肝實質一般于32~36s達平衡期,強化程度相似CT值約110 HU。2.正常肝實質肝動脈灌注彩圖上呈均勻的中等量灌注,肝內大血管的走行清晰看見;門靜脈灌注彩圖上則呈明顯不均勻高灌注。3.第Ⅰ~Ⅷ段HAP段間各灌注參數(shù)值的比較結果分別是:HAP的F值為1.65,P=0.130.05、HPP的F值為0.14,P=0.100.05、TLP之間F值為0.15,P=0.990.05,HAPI的F值為1.412,P=0.200.05,四組灌注參數(shù)值進行段間比較結果P值均大于0.05,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正常肝實質HAP與HPP的比值為1/3~1/4。肝左、右葉和尾葉各灌注參數(shù)值葉間兩兩比較P值均0.05,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左、右半肝各灌注參數(shù)比較P0.05,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4.本組隨機30例病例的有效劑量為8.64~18.61mSv,平均(12.21±1.86)mSv,全肝灌注平均輻射劑量明顯低于常規(guī)上腹部平掃結合雙期增強掃描的平均輻射劑量,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256層螺旋掃描CT全肝灌注成像技術克服了以往灌注層面較少、掃描過程受呼吸等生理運動干擾等缺陷,能夠實現(xiàn)全臟器灌注成像,操作簡單兼快速精準,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CT灌注成像技術能夠直觀、有效地反映正常肝臟整體及段間的血流動力學特點,評估血流分布狀態(tài),能夠為肝臟疾病灌注評估提供依據(jù)。3.正常肝臟的血流分布特性,跟肝臟的血管解剖密切相關,需要更為深入地對肝臟解剖進行研究。
【關鍵詞】:肝段 全肝灌注 體層攝影術 X線計算機 解剖
【學位授予單位】:南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816.5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緒論11-14
-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14-19
- 2.1 臨床資料14
- 2.2 設備及對比劑14
- 2.3 方法14-16
- 2.3.1 檢查前準備14-15
- 2.3.2 掃描方法15
- 2.3.3 圖像及數(shù)據(jù)處理15-16
- 2.4 肝段在橫斷位的劃分16-17
- 2.5 肝段感興趣區(qū)的選取17
- 2.6 肝臟各灌注參數(shù)的測定17-18
- 2.6.1 各肝段的灌注參數(shù)測定17
- 2.6.2 肝實質、肝左右葉和左右半肝的灌注參數(shù)測定17-18
- 2.7 有效劑量18
- 2.8 數(shù)據(jù)分析18-19
- 第三章 結果19-23
- 3.1 灌注圖像質量19
- 3.2 各組織結構的TDC形態(tài)特征19
- 3.3 全肝灌注模式的灌注彩圖19
- 3.4 正常肝臟各灌注參數(shù)值19-22
- 3.5 輻射劑量22-23
- 第四章 討論23-36
- 4.1 簡述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23-24
- 4.2 肝段的解剖學基礎和劃分24-26
- 4.3 肝臟斷層與影像解剖圖譜對照26-28
- 4.4 肝動脈-門靜脈雙重血供特點28-29
- 4.5 全肝灌注的結果分析29-32
- 4.5.1 TDC的形態(tài)特征29-30
- 4.5.2 正常人各肝段、肝葉的血流分布特點30-31
- 4.5.3 肝臟血流分布特點的原因分析31-32
- 4.6 256層CT全肝灌注技術32-33
- 4.7 全肝輻射劑量33-36
- 第五章 結論36-37
- 附圖及說明37-42
- 參考文獻42-46
- 英文縮寫詞表46-47
- 綜述47-58
- 綜述參考文獻55-58
-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與參加的項目58-59
- 致謝59
本文編號:11151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1151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