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與未成年人初次犯罪探析——對廣東省未管所的100名未成年罪犯的調(diào)查與思考
本文選題:未成年人 + 初次犯罪; 參考:《中國青年研究》2006年10期
【摘要】:影響未成年人初次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試從家庭因素的角度,對未成年人初次犯罪的相關因素予以分析和探討。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juvenile's initial crime.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lated factors of juvenile's initial crime from the angle of family factors.
【作者單位】:
【分類號】:C913.5;G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孟育群;少年親子關系診斷與調(diào)適的實驗研究[J];教育研究;1997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五月;;紅樓夢中的教育觀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2期
2 陳華;周建社;謝洪勝;;家庭教育視角下體育活動的分類[J];安徽體育科技;2010年01期
3 陳威;趙先卿;馬力;;運用“三位一體”法培養(yǎng)高中女生運動參與構想——以皖北地區(qū)為例[J];安徽體育科技;2012年01期
4 陳潔;;弗洛姆教育理念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啟示[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袁愛軍;家庭教育中應有一些法的理性——由“親子雙向自立協(xié)議”引發(fā)的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6 程兆瑩;譚業(yè)庭;;試論文化資本對家庭教育的影響[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5期
7 于振東;;家庭對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0年11期
8 何晶;白旭;;本溪市區(qū)初中生家庭親子關系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梅贊;;剖析忽視音樂教育的主客觀因素[J];北方音樂;2011年01期
10 劉匯澤;;淺談家庭教育中的兩個誤區(qū)[J];才智;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建華;;西安市未成年人社會成長環(huán)境評估報告[A];建國60年陜西教育30年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C];2010年
2 戴宜生;;首重實證——世紀之交對犯罪理論研究的期望[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3 張昌榮;陳晗婧;;越軌社會學理論視野下的偷渡活動[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4 陳鵬忠;;流動人口中農(nóng)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學透視[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娟;社會性別視角下鄉(xiāng)村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柳;沙崗村兒童撫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盧鋒;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5 李艷紅;東鄉(xiāng)族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馬前鋒;音由心生 j者呭也[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馬前鋒;音由心生 樂者藥也[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鄒強;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吳殿朝;中國當代大學生犯罪原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陳雪英;西江苗族“換裝”禮儀的教育詮釋[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開軍;上海市初中生家庭體育開展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吳歡;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社會學思考[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王楠;大學生求職信中誠信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黃燕芝;家校合作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的健康發(fā)展[D];蘇州大學;2010年
5 何程妍;蘇州市中學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韓緒芹;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園園;偏差青少年的社會聯(lián)結現(xiàn)狀及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楊云革;上訪群體的社會工作介入及其反思[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陳劍;大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張路;福建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與控制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美錕;;家庭因素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0年04期
2 熊孝梅;;家庭因素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響及教育對策[J];教育探索;2006年06期
3 許濤;劉立輝;;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家庭因素研究[J];青年探索;2006年06期
4 陳福華;;家庭因素與未成年人事前預防[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16期
5 林振忠;未成年子女犯罪的家庭因素剖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向紅;;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成因及對策探析[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王奇,胡秋其,陳軼;試述家庭因素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影響[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4期
8 趙立源;遏制未成年人糾合性犯罪[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3年04期
9 姜湘輝;實現(xiàn)綜合治理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張韶云;關于完善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護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的調(diào)查[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葉宇赤;;試析影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因素[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3 李艷;;鋼真的是“恨”出來的嗎?[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陳如;周慶剛;豐志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指標體系研究——以南京市為例[A];和諧社會建設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7)[C];2007年
5 王泉;閆志功;;與時俱進 探索創(chuàng)新 唱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旋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陜西卷)[C];2010年
6 鄭宏成;;關于未成年人傷殘評定與賠償?shù)奶接慬A];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吳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淺議[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8 祝國海;;淺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9 胡豐慶;;淺談未成年人的形勢教育[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10 陳曉玉;許秀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幾個問題的對策分析[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歐陽凡;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幾個方面[N];西藏日報;2004年
2 記者 張雋;觸網(wǎng)年齡日益降低未成年人專屬網(wǎng)站急缺[N];中華讀書報;2008年
3 阿拉木莎;充分發(fā)揮“五老”志愿者的作用 為進一步凈化社會環(huán)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再做新貢獻[N];錫林郭勒日報;2009年
4 特約記者 龍艾青 通訊員 石乾;“中國未成年人網(wǎng)脈工程”花垣行啟動[N];團結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鄭穎 實習生 李江;為未成年人撐起法律“保護傘”[N];江西日報;2010年
6 記者 張岳;合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N];安徽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沈義 通訊員 孫群坤 黃自強;面對失足未成年人,人大代表痛心地哭了[N];檢察日報;2011年
8 趙曉武;凈化網(wǎng)絡有益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N];甘肅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楊西民;今年為未成年人辦十件實事[N];寶雞日報;2006年
10 張希敏;未成年人上網(wǎng)比率高達八成半[N];中國改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盛長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2 龔勛;武漢市城鎮(zhèn)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未成年人適宜繳費水平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江宇;家庭社會化視角下媒介素養(yǎng)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4 劉津慧;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07年
5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劉敏;鋼琴學習者生涯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許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為的心理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齊亞敏;新時期小說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閆弘宇;我國監(jiān)護制度的法文化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10 朱琳;法國刑事政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領;影響未成年人偏差行為的家庭因素分析[D];武漢大學;2005年
2 向紅;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及對策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彭舒穎;我國未成年人輕罪刻錄消滅制度探析[D];暨南大學;2011年
4 劉夫軍;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的重構論[D];山東大學;2005年
5 譚應啟;當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郭寧;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劉瑾;父母沖突對未成年人人格健康發(fā)展的不良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江金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視野中的賞識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武志堅;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區(qū)矯正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楊穎;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罰體系的思考[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497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2049788.html